第一百九十七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是朱雄英没记错的话,大明时期,那可是有开荒种田相关的免税等相关优惠政策的,可就算是这样,还不是大片的土地没有人理会?
  所以说,开荒种粮本来就不是很靠谱的政策。
  相反,官府负责收购粮食,禁止民间买卖,朱雄英反而认为是一条不错的政策。
  而且,盐、铁、糖等战略物质,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收购手段,以此来保证这些战略物资的稳定。
  “爷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动作?”
  全国上下的决定,可不是一点小事,光是统计所需的人手,那就不是一个小数,难道现在朝廷还能给那么多的官员们开出俸禄?
  不应该吧,户部不是挺穷的吗?!
  “这算什么,这次,建州女真算是要灭绝了,五十万大军前往清剿,保证不会有任何一个活口存在。”
  女真,这个继大明之后再次成立大国的民族,朱标也是相当忌惮,这次父亲大怒,发动大军立誓要犁清女真部落,朱标那是相当乐见其闻的。
  “哦,真没想到,爷爷这次的动作这么大!”
  原来这老爷子是已经起了杀心啊,可是,这国内这么大的动作,对外还要起兵,这朝廷之上难道没有人劝阻?
  “嗯,父皇这次是下定决心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将辽东这块土地归纳到大明的国土之内。”
  “朝廷之上难道就没有人反对?”
  朱雄英好奇了,自古以来,官员不都这样,将与君王对着干认为是自己的功绩,甚至还有所谓的文官死谏,武官死战的说法。
  战争是一个武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场合,而一名武将,为了战争胜利而不惜生死奋战,是武将的最高自我实现,而马革裹尸则是对武将的最高赞美。
  能与这么崇高的赞美并列的,可见这些文官对于冒死进谏有多看重。
  文死谏,武死战,这是我汉族文士和武士的至高追求。
  历史上,受儒家思想影响之下,士大夫文化在明朝达到了顶峰,而明朝的士大夫更是以不怕死而着称。
  比如明朝有名的‘清官’海瑞,他写的《治安疏》,激烈数落明世宗朱厚熜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种种恶行,把世宗气得半死,但最后世宗也没杀他,只是把他罢官投狱。
  要知道,当时的海瑞仅仅只是一个六品的户部主事啊,一个六品官在大明敢直接抬着棺材骂皇帝,清朝敢不敢?!不要闹了,那清朝可是以奴才称呼臣子们的年代。
  世族没有把海瑞怎么,甚至在世宗死后,穆宗继位之后,海瑞竟然迅速被赦免复官,并被委以重任,一直到明神宗时期,海瑞年纪大了,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神宗都下诏慰留不允许。
  可以说,海瑞的官途做到这一地步,还真的可谓是做到文官的顶峰,甚至,他还成为了众多士大夫的榜样。
  有这样的风俗在后,朱雄英才不会觉得这些文官现在唯唯诺诺,啥都不敢反驳。
  就算是丞相制度被废除了又怎么样?文人终究还是文人,文官也终究还是文官。
  “户部那边的压力很大,你四叔已经去监察了。”
  户部?嗯,不知道为什么,朱雄英有一点点熟悉,好像清朝康熙的四儿子,未来的雍正帝,也是负责管理户部来着,这四子也不知道是惹到了他们老子什么,户部这么一个要命的地方,四子全都躲不过去,这也算是一个另类的默契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将那些士绅们的赋税收上来,只要能收上来,我大明国库肯定会得到一定缓解的。”
  “快了!”
  “那父亲您找我是?”
  两个人闲聊了这么久,朱雄英还不知道这次父亲这么晚亲自来找自己的原因,原本他就以为是为了告诉自己爷爷的决定,可没想这都说完了父亲还没有停止的迹象,颇有一种彻夜长谈的架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