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资本说》一书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多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死的危险。
  这句话,将资本逐利的本质给揭示了个清楚。
  虽然血腥,但是就算是朱雄英也不会去反驳资本逐利是错误的。
  毕竟就像是这位大人说的那样,很多世家的崛起,不过事抓住了时代的风口,在特殊时代站到了正确的队伍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才在整个华夏大地有了自己一大家族人立足的根本。
  但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在站在最高顶峰,享受到至高无上的名利之后,为了能让自己真正的成为所谓的流芳百世,自然是想着要争取更多的民心。
  这就像是那个有名的人性的选择题一样:
  一个小孩在废弃的铁轨上玩,一群小孩在正常行驶的铁轨上玩,这时,远处开来一辆火车,如果你是火车司机你会怎样选择?
  1:驶向废弃轨道,牺牲一位小孩,换来一群小孩的生命?
  2:还是驶向正常轨道,让一群小孩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呢?
  或许有人会说,自然是选择2,毕竟,在这件事上,你不能要求无辜的人为自己的错误买账。
  可这要是上升到国家层面,那只能是选择1,因为,只有这样,造成的后果才是最小的,也就后世刑法学上强调的紧急避险。
  刑法学上,对于紧急避险的解释是为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是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害,不得已损害另一个较小或者是相等的法益的行为。
  这句话乍一看有点绕口,的其实简单来说,紧急避险就是当我们在面对正在发生和进行的危险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方式,用比较少的损害避免更多的损害。
  一句话概括,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就像是士族与百姓双方一样,世家大族想要不断地积攒财富,囤积良田土地,在有限的资源之下,自然要占有普通百姓的资源空间。
  世家越来越强大,能够占据普通百姓的资源的能力就越大,恶性循环之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普通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成为世家的佃户。
  渐渐地,世家那些人也就不再需要劳作,每年这些佃户们付出的佃租已经能够让他们活的有滋有味。
  要是没有特殊的机会,底层人终究就只能是底层人,而那些生下来就站在终点的人,却什么也不需要做,就可以享受资源的倾斜。
  可能世家并没有错,但那些平民百姓岂不是更加无辜?
  在列车问题之中,紧急避险的理论中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其中,争议的焦点就在于生命究竟能不能衡量价值。
  如果每个生命都是同样价值,那么一群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大于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因此就可以牺牲个人来维护更多人。
  如果从伦理的角度来考虑的话,生命本身并不可以进行比较和量化,把生命作为手段就是违法的。
  然而,如果我们的社会完全不允许牺牲个人利益,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眼睁睁看着很多人死亡也坚决不牺牲一个人,其实也是不合理的。
  因此,紧急避险也会允许牺牲个人生命,但是这种牺牲会有严格的条件。
  一样的,为了绝大部分人的幸福,只能是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深呼口气,朱雄英微微抬头,直视着吏部尚书的双眼,一字一句地反问道:
  “不知大人在朝堂这么多年,有没有觉得我大明赋税制度其实是有问题的?”
  在朱雄英看来,古代朝代的赋税制度实在是太不可思议。
  不可否认,华夏大地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农业税在古代官府税收里占据关键地位自然是无可厚非,而农业两字也是贯彻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