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时秀才家中贫苦的可以申请免除自家的赋税。
  其实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毕竟当时的读书人基本生活能力都不高,赚钱的能力更是基本没有。这样一来这些读书人的日子还能过得好一点,但是后来也变味了,因为越来越多的秀才帮别人免除赋税,以此来盈利。
  光是这两条,那世家大族完全就不怕自己名下的土地会因为产生巨大的赋税而头疼,毕竟,在巨大的家财实力的支持下,这些大族之中秀才以上的功名绝对不少,多名同时在朝为官的也不少见。
  有了这些人特权支持,世家的土地兼并愈发的放肆,长久以往,真正的税务国家其实并不能征收多少。
  在农业税的减少,商业退化的影响之下,税务自然是越来越少。
  更不要说到了大明后期,没有朱元璋这位铁腕手段帝王在,皇权逐渐地被士大夫集团压制。
  历史上,在明代万历朝,一场抗税运动席卷全国。
  这场运动虽看起来只是一场市民阶层的运动,实质上这背后是大明帝国权力最高层的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博弈。
  因为士族特权以及皇亲宗室的势力越来越庞大,可以说当时大明最富的一群人就是诗书传家的士绅贵族。
  国库没钱,皇帝肯定要派人征收税务,可在明朝,能够经商的背后无不是世家大族,能够占据矿场的背后无一不是有着朝中大臣的背书。
  皇帝想要收税,这可是动摇整个士绅阶层的利益之争,所以这场抗税运动能够在几乎同一时间席卷全国,也就不难理解了。
  收税与抗税的斗争背后,是皇权与臣权之间的博弈,很明显历史上,以万历皇帝为代表的明朝皇权,是输了,而且输得很彻底!
  从明朝中期开始,基本上江南地区的绝大部分官员士绅家族都多多少少会有拖税的行为,既然大家都这么干,在隐瞒这件事的动作上,江南地区的士绅们就形成了默契,于是应该上交给中央的税款有绝大部分就成为了纸面上的税款。
  可白条终究只是白条,并不能成为真正的钱财使用。
  可古代还有一个奇怪的制度,那就是大赦天下,不仅是赦罪犯,而且还会减免全国一年或几年的税收。
  比如皇帝的大寿、生了一个儿子,或者其他大场面,皇帝通常都会龙颜大悦,直接减免税收。
  所以,这些士绅们发现,自己拖着拖着,拖欠国家的税务竟然在逐渐的减少。
  发展到最后,为了能够减免自己的税务,他们还会人为地制造大赦天下的机会,比如人造祥瑞、谎报灾情等等,可谓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这种欺上瞒下,皇帝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在官官相护的情况下,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拿这些人没办法。
  毕竟天高皇帝远,这些地方上的舆论权也都掌握在士绅群体手中。
  不催收吧,朝廷没钱用,催收稍微急迫一点,士绅们就敢鼓动老百姓暴乱,要是不小心打死人,那朝廷的名声一定会受到影响,激发民怨。
  士大夫的强势,使得大明中后期的朝廷律法成为了摆设,只要有钱,他们有的是办法可以逃脱律法关于逃税的惩罚。
  毕竟,在封建社会,流民、乞丐、奴隶,那可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他们完全可以出很少的钱财就让这些人替自己受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