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3 / 3)
这次,朱雄英可是一点模糊词都不敢说,就怕这些人再给自己扣下个什么黑锅下来,让自己好不容易的穿越成为遗臭万年的存在。
“爷爷,你不觉得现在我们大明的农业有问题吗?”
历史书上,确实描写过古代农民的劳作场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白居易《观刈麦》
一家十几口人,一年到头就指着家里的那几亩良田过活。
从能下地的稚童到步履蹒跚的老妪,只要到了农忙之时,那都是要参与到农事之中的。
可这么多劳动力撒下去,除去家里人的吃穿嚼用,竟然积攒不下多少银钱下来。
可要是家里有人在外经商或有一门拿的出去的手艺,那除去田里刨出的粮食之外,每个家庭都会多出一份进项。
久而久之,当副业挣到的银钱比主业挣到的还要多之时,就算是再冥顽不灵的人也知道两者应该怎样抉择。
“这要是商业发展的太快,会不会造成农业的动荡?!”
处于吏部尚书这个位置,自然清楚下面的这些商人们跑的活计能有多挣钱。
就算是他们这些世家,那家族里也是有人专门负责经商的,不然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怎么可能光是凭着家里的那些田产就能活的这么精细。
“所以,我们大明的税务必须要转移到商业方面,对于商税,我们必须要重视!”
这话,朱雄英早就想说了,可作为大明的皇长孙,要是没头没脑地直接站到爷爷面前这样大放厥词,爷爷肯定会多想,毕竟一个国家的税务那才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可商人毕竟是四海之内到处跑,我们又不是他们府上的账房,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商人到底挣到了多少钱,要是这些商人欺上瞒下怎么办?”
之前就说了,因为没有全国性质的权威银行存在,朝廷并不能得到这些人的准确收入,为了不让这些人欺上瞒下,朝廷索性就直接重农抑商,从根本上打消这些人逃税的可能。
“欺上瞒下,可以啊,能装的了一时有本事他们就装一辈子,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些人具体挣到了多少钱,完全可以用入税钱财的标准来观察这些商人平时的生活,要是超额太多的话,那就代表他们欺君!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株连九族的!” ↑返回顶部↑
“爷爷,你不觉得现在我们大明的农业有问题吗?”
历史书上,确实描写过古代农民的劳作场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白居易《观刈麦》
一家十几口人,一年到头就指着家里的那几亩良田过活。
从能下地的稚童到步履蹒跚的老妪,只要到了农忙之时,那都是要参与到农事之中的。
可这么多劳动力撒下去,除去家里人的吃穿嚼用,竟然积攒不下多少银钱下来。
可要是家里有人在外经商或有一门拿的出去的手艺,那除去田里刨出的粮食之外,每个家庭都会多出一份进项。
久而久之,当副业挣到的银钱比主业挣到的还要多之时,就算是再冥顽不灵的人也知道两者应该怎样抉择。
“这要是商业发展的太快,会不会造成农业的动荡?!”
处于吏部尚书这个位置,自然清楚下面的这些商人们跑的活计能有多挣钱。
就算是他们这些世家,那家族里也是有人专门负责经商的,不然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怎么可能光是凭着家里的那些田产就能活的这么精细。
“所以,我们大明的税务必须要转移到商业方面,对于商税,我们必须要重视!”
这话,朱雄英早就想说了,可作为大明的皇长孙,要是没头没脑地直接站到爷爷面前这样大放厥词,爷爷肯定会多想,毕竟一个国家的税务那才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可商人毕竟是四海之内到处跑,我们又不是他们府上的账房,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商人到底挣到了多少钱,要是这些商人欺上瞒下怎么办?”
之前就说了,因为没有全国性质的权威银行存在,朝廷并不能得到这些人的准确收入,为了不让这些人欺上瞒下,朝廷索性就直接重农抑商,从根本上打消这些人逃税的可能。
“欺上瞒下,可以啊,能装的了一时有本事他们就装一辈子,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些人具体挣到了多少钱,完全可以用入税钱财的标准来观察这些商人平时的生活,要是超额太多的话,那就代表他们欺君!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株连九族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