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殿下,不可妄言!勤能致富要是错的话,那我们岂不是应该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方为上选吗?”
  “不,这件事并不是那么极端,勤劳自然是一种美德,但并不是决定是否可以致富的必要要求,爷爷,大人,生产的第一要素,从来就不是紧紧靠着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勤劳,而是要靠生产力!”
  “而想要提高生产力,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所谓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个科技,新式纺车以及爷爷你们现在手中的图纸那都算是科技的一部分。
  你们想想,要是你有新式的机械帮助,那平常人就算是再勤劳,就算是一天不眠不休,当牛做马地类似,他也是不会超过机械的能力的。
  同样,如果每个人都具有了相同的生产力,家家户户都有新式机械的话,这才是要看勤劳与否,在所有的硬性条件全都一致之后,勤劳才会让自己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产品,积累更多的资产。”
  以前没有机械的时候,小农经济占据了整个华夏大地的历史,大家都是用着同样的生产模式与生产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勤劳的人自然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报酬。
  但当工业侵袭开始,这一切就必须要发生变化,就像是江南府刚开始盛行的新式纺车一样,同样是生产布匹,平常百姓使用的是手工织造,用着落后的工艺,可那些使用新式纺车、用机器生产的人,你就算是类似,那也比不上机械啊,更别说以后还要出现的无人操作智能车间了。
  跟机器比拼勤劳,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所谓的勤劳致富,也不过就是在生产力发展长期停滞时才形成的一种畸形形式。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东北亚各国这才会在工业没有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地开始内卷的根本原因。
  想想后世的那些996,007,不就是因为受到小农思想之中的那种勤劳致富影响了吗?
  多么浅显的道理,可没有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这个道理就永远没有人去揭示。
  伟人说的多精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一贯的内卷是不可取的,从来都是科学技术才能打破内卷的壁垒,只有率先获得先进生产力的一方才能赶上时代的风口,成功致富!
  可亚洲各国不断内卷的悲哀就悲哀在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实在是太过深远,勤能致富这句话就像是遗传中的基因片段一样,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大代的黄种人。
  “殿下,您的意思是,小农经济就是所谓的落后生产方式?”
  “对!小农经济从诞生开始到现在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一种模式这么长时间没有改变,这其中肯定是出现了问题,所以,要想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要想办法另辟蹊径才可以!”
  自火种出现开始,人们才开始刀耕火种的生产模式,渐渐地,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演变与智慧的交织,这才出现了直辕犁、曲辕犁!
  而这两种工具的出现,则是彻底地颠覆了原始的耕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人口基数激增。
  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历史走了上千年,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社会,又是将近两千年,而封建社会,则是足足花费了两千多年之才进入到了历史上的近现代时期。
  而发展进程最快的,则是从革命阶段开始,特别是在大清之后就落后华夏,短短的几十载,成功就从落后就要挨打的地步一步一步登上了世界民族之中,成为了可以与第一扳扳腕子的存在。
  “爷爷,刀耕火种的生活模式是如何淘汰的,小农经济以后也会这样的被淘汰,这不是我们想避免就能避免的,而且,就算是我们大明不去做,海外的那些人也不是傻子!”
  更何况,前世,工业革命的冲锋号就是从西洋那边吹过来的,真的是不能不防啊。
  一听朱雄英提到海外的那些西洋人,朱元璋一下子就想到了之前朱雄英说到的西洋人拿着大明的农书发展机械的样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