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将图纸呈上来,看看效果!”
  想了又想,朱标最终还是觉得应该先看看成果如何再做决断。
  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古代的那些皇子,特别是身处在一个太平盛世的皇子,在太平盛世时代,难道不应该是过那种享尽人间富贵的闲散日子吗?
  没穿越之前,朱雄英一直以为亲王就是歪戴着帽子,斜敞着衣衫,带着一群狗奴才上街招猫逗狗,专干些欺男霸女的快活事。
  真当上王爷了才知道王爷是什么样的,你还敢歪戴着帽子?你要是衣衫不整,至少十个下人被打板子。
  你还想欺男霸女?你就是一个屁没放对地方,都有人打本参你。
  就连作为太子的朱标,那行事作风那也是要有一定的章程,并不能任由自己的喜好而胡作非为。
  按着史书的记载,华夏古代的那些皇子们,那可是一个个都是要每天凌晨3点起床,4点开始早读,每天学习10到12个小时,诵读经典,还要学习N加1种语言,要学什么武功、书法、行为规范等等。
  对于其他朝代我们可能不是那么了解,但对于清朝这个距离现代最接近的朝代,我们能了解到的史料就非常的多。
  作为我国封建制度最为完备的朝代,清朝可谓是切切实实地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是最后一个朝代,所以它算是完美地避开了历朝历代的大坑:什么宦官势力过大、外戚势力过大和昏君当政,那真的是见的实在是太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整个华夏古代的历史,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同样的,因为有了前朝种种例子摆在史书上,它也没有发生那些历朝历代经历过的大坑。
  当然,抄作业那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在清朝,付出最大的则是那群“可怜”的皇子们。
  不管是史书上还是电视剧,在清朝做一个皇子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不仅没有人们心中想象的那样富贵安闲,甚至在物质上也抵不过一般人家,活得比普通人要累得多。
  可以说,为了可以让清朝不至于走上前朝那些人的老路,清朝皇子的悲惨生涯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是注定的,他们不能与普通人那样享受到一丝丝的母爱。
  因为清朝祖制规定:凡是皇室子孙,自落地之时必须由乳母抚养,等到断奶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各种礼仪。
  这些皇子们平时是见不到自己的生母的,即便是在母子二人为数不多的会面中,也不能表现出与常人一样的亲近,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规制来。
  事实上童年这种东西对于清朝皇子们来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清朝的先帝们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为了防止外戚的势力过大。
  而在避免培养出昏君方面,清朝的奠基者们更是煞费苦心。
  清朝的皇子们六岁就要开始读书,孔孟老庄乃至诸子百家都要有所涉猎,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学会满汉蒙三种语言。
  尤其是清朝前中期的许多奏折和文件,都是这三种语言并行,因此他们的功课相当繁重。
  康熙皇帝提出了重要功课必须诵读一百二十遍的要求,并且他还会不定时地抽查各位皇子的功课,答不上来的后果相当严重。
  这些皇子们每天要上十几个小时的文化课,除了大型节日有一天的假日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空闲时间。
  而事实上节假日的皇子更加忙碌,他们要遵循皇室礼仪去拜访各种重要人物。
  除了文化课之外,清朝的历代皇子都要学习传统的骑射功夫,所以清朝的皇帝其实武功都是相当不错的。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人的武艺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康熙皇帝,他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体力和武艺,他的一生也多次御驾亲征。
  清朝的皇室非常重视距离感的培养,皇子事实上是没有任何朋友的。
  即便是清朝采纳了前朝的“陪读“制度,但这些学伴乃至老师在与皇子的接触过程中,仍旧要严格地保持一定距离。
  清朝对于皇帝的饮食有着严格的控制,而事实上对于皇子的饮食控制也是相当严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