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皇都受封(3 / 3)
孙秀答道:“吴郡顾荣和会稽贺循弱冠之年便已经名声在外,被时人称为“五俊”,二人又因才华被故吴国征召入朝为官。不过更厉害的是陆抗四子陆机和五子陆云,少有奇才文章冠世,陆机诗赋更是辞藻华丽、音律协美,在江南无人能出其右。“
王衍听罢,淡淡一笑,“如此奇才就甘于这样埋没在乡野,不为晋廷所用么?”
孙秀叹了口气道:“自从故吴败亡,东吴旧臣多不被用,像诸葛靓那样有家仇不愿被征召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只是因为南人不被重视罢了。”
这王衍反倒大笑起来,“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孙将军不也是被当今圣上眷顾重用至今么?江南既有如此人才,怎能如此在偏僻之地白白浪费而不被朝廷征召呢,恕我直言,族兄应该将这样的人才大力举荐给朝廷才是。”
正当在座大多还在琢磨王衍此话何意时,王戎举杯说道:“夷甫所说不差,我也正有此意向陛下举荐,只是如此的话还要有人南下征得这几家同意,否则若不愿受召我岂不成了勉为其难的恶人?”
刘秋暗叹王衍厉害,能挖掘到江南士族为官的需求作为把柄要挟。汉末以来士族逐渐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家中如果只有能作文章明时势的人才和财富积蓄充其量也只能作为一方豪强。而拥有累世为高官的资历才能成为世族,也因此把其他人拦在士族的大门外。如果中途有一两代无人为高官,世族的成色就要严重下降。汉末的袁绍正是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才早早成为群雄领袖雄据河北;刘家虽出身皇族但如今已是数世为不受重用的山阳公,自然士族的成色大为下降。如今江南士族各家大多有人在故吴国为官,如果这一两代人无人在晋廷为高官的话,他们士族的成色就要大幅下降,故此王戎和背后琅琊王氏的举荐才显得多么珍贵。
这时孙秀似乎也反应了过来,连声称赞王戎高义,紧接着又说道:“这是为国家招纳贤士的好事。我们应先派一人以光禄勋的名义和这些人接洽,看一下那里的情势在做决定。我们这边应当选一个和江左大族打交道的人,最好和他们关系还不错。”
孙秀的提议几乎可以说是为刘秋量身定做的,刘秋心知肚明这次南下的任务马上要落在自己身上。果然,一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一旁的王衍道:“刘公子是天师高徒,自然要被南方的顾家陆家高看几眼。上次在吴地不只和他们多有往来,后面又在顾家长居数月,看来我们很难再找到更合适的人选了。”
上首的王戎扭头看了看末席的王敦,“阿黑,你与刘公子远赴辽东数年情谊深重,上次你们又一同南下共同行事过,对那边也比旁人多些了解,此次便还是你二人同行才好。”
一旁王敦大惊失色道:“南行短则数月,多则一年,陛下方才招我为婿,我若远走这婚礼如何举办?”
王衍一旁大笑道:“阿黑这是才成为上门驸马就不想远走了。”
众人亦跟着哄笑起来,王戎捋了捋胡须道:“皇家婚礼是大事,不只要择吉日,准备起来也不能匆忙。我会向陛下建议一年之后成婚,你这边的一应事宜我和夷甫自会为你打理,阿黑放心南去便是。”
王敦自知难以拒绝,也只好认命般地应承下来。王戎又对刘秋道:“这次事出突然,刘公子不必急着答应。即使此次南行仍旧无功,我们尚还有一事要请你帮忙。”
刘秋只好说道:“大人但说无妨。”
王戎见他这样说,心下自然高兴,“处仲一直说公子为人忠义,愿替人分忧,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前次太子妃让我们帮着寻些南海珍宝的采买门路,我们找了好久方才寻得。如今孙将军在武昌觅到一位常年南下广州的商人,已代从南海买得两船货物,这其中除了太子妃采买的珍宝,我家和孙家还有很多洛阳大族富户也都采买了些一并运回。公子和处仲在吴郡延揽故吴大族后不管成与不成,请一道沿长江溯至武昌帮我们押船。这次主要是为太子妃办事,所以才选了公子和王敦这样既在军队历练过又熟悉些南方水路之人,贾妃说只要公子愿意去这一趟,回洛阳时便送公子十万钱货物,到时即可贩十倍甚至百倍价钱。如今山阳公迁族人数百户往夏口,那里多发洪水,每年冲走财货无数,令尊的铜钱在这个无底洞里大量消耗,贾妃这次倾囊相助实是不可多得的机会。这事我们提的仓促,公子也不必今天在这里答应下来,可回去与令尊商议,南行一切都由我这边先安排人打理准备。”
刘秋开始只以为他们想借机了解南方海上的贸易航路,可是没想到王家和孙家已在武昌定好货物,而背后的大庄家居然是当今太子妃贾南风。看来今天的宴会预先经过周密安排,连邀请的宾客都经过精心挑选,他甚至怀疑表面上与此事无关的诸葛京是否也被安排了差使。王家和孙家这次确实有备而来,以太子妃的名义压他做事,开出的条件又让他难以拒绝,即使回山阳问他爹基本也是答应的份,不过为了谨慎起见刘秋还是答道:“大人盛情一时难却,不过在下还是要回府后请示父亲方可再做打算,还请大人理解。”
王戎也不管刘秋这边还没有答应下来,只是继续说道:“无妨。不过此去南方还是请尽可能与当地士族多多联系,不论顾家、陆家、贺家还是其他大族,只要是人才都请为陛下尽力延揽。”
王戎这简单一句话,就把私人寻找财富之旅打扮成半官方为皇帝游说选拔人才的活动,实在让人难知推辞。刘秋只好回到:“大人言重了,为朝廷效力本属义不容辞,在下定会尽力与家父商量。”
诸葛京显然先前并不知情,在旁边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王戎看着刘秋旁边的这位东宫舍人,“今日既然诸葛公在此,回去时就请代为向太子妃转告押船的人选我这边已大致安排妥当。”说完,举起杯来与众来说道:“我与孙将军在此先替陛下和贾妃谢过公子,预祝公子南下一帆风顺。”
看来这次被架在火上,想不答应也不成了,刘秋只好也随着举起杯道:“那我就借大人吉言,争取说服父亲与处仲一同南行。” ↑返回顶部↑
王衍听罢,淡淡一笑,“如此奇才就甘于这样埋没在乡野,不为晋廷所用么?”
孙秀叹了口气道:“自从故吴败亡,东吴旧臣多不被用,像诸葛靓那样有家仇不愿被征召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只是因为南人不被重视罢了。”
这王衍反倒大笑起来,“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孙将军不也是被当今圣上眷顾重用至今么?江南既有如此人才,怎能如此在偏僻之地白白浪费而不被朝廷征召呢,恕我直言,族兄应该将这样的人才大力举荐给朝廷才是。”
正当在座大多还在琢磨王衍此话何意时,王戎举杯说道:“夷甫所说不差,我也正有此意向陛下举荐,只是如此的话还要有人南下征得这几家同意,否则若不愿受召我岂不成了勉为其难的恶人?”
刘秋暗叹王衍厉害,能挖掘到江南士族为官的需求作为把柄要挟。汉末以来士族逐渐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家中如果只有能作文章明时势的人才和财富积蓄充其量也只能作为一方豪强。而拥有累世为高官的资历才能成为世族,也因此把其他人拦在士族的大门外。如果中途有一两代无人为高官,世族的成色就要严重下降。汉末的袁绍正是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才早早成为群雄领袖雄据河北;刘家虽出身皇族但如今已是数世为不受重用的山阳公,自然士族的成色大为下降。如今江南士族各家大多有人在故吴国为官,如果这一两代人无人在晋廷为高官的话,他们士族的成色就要大幅下降,故此王戎和背后琅琊王氏的举荐才显得多么珍贵。
这时孙秀似乎也反应了过来,连声称赞王戎高义,紧接着又说道:“这是为国家招纳贤士的好事。我们应先派一人以光禄勋的名义和这些人接洽,看一下那里的情势在做决定。我们这边应当选一个和江左大族打交道的人,最好和他们关系还不错。”
孙秀的提议几乎可以说是为刘秋量身定做的,刘秋心知肚明这次南下的任务马上要落在自己身上。果然,一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一旁的王衍道:“刘公子是天师高徒,自然要被南方的顾家陆家高看几眼。上次在吴地不只和他们多有往来,后面又在顾家长居数月,看来我们很难再找到更合适的人选了。”
上首的王戎扭头看了看末席的王敦,“阿黑,你与刘公子远赴辽东数年情谊深重,上次你们又一同南下共同行事过,对那边也比旁人多些了解,此次便还是你二人同行才好。”
一旁王敦大惊失色道:“南行短则数月,多则一年,陛下方才招我为婿,我若远走这婚礼如何举办?”
王衍一旁大笑道:“阿黑这是才成为上门驸马就不想远走了。”
众人亦跟着哄笑起来,王戎捋了捋胡须道:“皇家婚礼是大事,不只要择吉日,准备起来也不能匆忙。我会向陛下建议一年之后成婚,你这边的一应事宜我和夷甫自会为你打理,阿黑放心南去便是。”
王敦自知难以拒绝,也只好认命般地应承下来。王戎又对刘秋道:“这次事出突然,刘公子不必急着答应。即使此次南行仍旧无功,我们尚还有一事要请你帮忙。”
刘秋只好说道:“大人但说无妨。”
王戎见他这样说,心下自然高兴,“处仲一直说公子为人忠义,愿替人分忧,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前次太子妃让我们帮着寻些南海珍宝的采买门路,我们找了好久方才寻得。如今孙将军在武昌觅到一位常年南下广州的商人,已代从南海买得两船货物,这其中除了太子妃采买的珍宝,我家和孙家还有很多洛阳大族富户也都采买了些一并运回。公子和处仲在吴郡延揽故吴大族后不管成与不成,请一道沿长江溯至武昌帮我们押船。这次主要是为太子妃办事,所以才选了公子和王敦这样既在军队历练过又熟悉些南方水路之人,贾妃说只要公子愿意去这一趟,回洛阳时便送公子十万钱货物,到时即可贩十倍甚至百倍价钱。如今山阳公迁族人数百户往夏口,那里多发洪水,每年冲走财货无数,令尊的铜钱在这个无底洞里大量消耗,贾妃这次倾囊相助实是不可多得的机会。这事我们提的仓促,公子也不必今天在这里答应下来,可回去与令尊商议,南行一切都由我这边先安排人打理准备。”
刘秋开始只以为他们想借机了解南方海上的贸易航路,可是没想到王家和孙家已在武昌定好货物,而背后的大庄家居然是当今太子妃贾南风。看来今天的宴会预先经过周密安排,连邀请的宾客都经过精心挑选,他甚至怀疑表面上与此事无关的诸葛京是否也被安排了差使。王家和孙家这次确实有备而来,以太子妃的名义压他做事,开出的条件又让他难以拒绝,即使回山阳问他爹基本也是答应的份,不过为了谨慎起见刘秋还是答道:“大人盛情一时难却,不过在下还是要回府后请示父亲方可再做打算,还请大人理解。”
王戎也不管刘秋这边还没有答应下来,只是继续说道:“无妨。不过此去南方还是请尽可能与当地士族多多联系,不论顾家、陆家、贺家还是其他大族,只要是人才都请为陛下尽力延揽。”
王戎这简单一句话,就把私人寻找财富之旅打扮成半官方为皇帝游说选拔人才的活动,实在让人难知推辞。刘秋只好回到:“大人言重了,为朝廷效力本属义不容辞,在下定会尽力与家父商量。”
诸葛京显然先前并不知情,在旁边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王戎看着刘秋旁边的这位东宫舍人,“今日既然诸葛公在此,回去时就请代为向太子妃转告押船的人选我这边已大致安排妥当。”说完,举起杯来与众来说道:“我与孙将军在此先替陛下和贾妃谢过公子,预祝公子南下一帆风顺。”
看来这次被架在火上,想不答应也不成了,刘秋只好也随着举起杯道:“那我就借大人吉言,争取说服父亲与处仲一同南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