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病中邂逅(1 / 4)
不知道过了多久,刘秋终于醒了过来,他努力地微微睁开双眼,只见自己躺在一个房间内,扭头再一看,旁边一个妇人趴在床头。那妇人显然是觉察到了床上轻微的挪动,便起身过来查看,见到刘秋已经苏醒,忙不叠地嚷起来,“公子醒了!公子醒了!”
不一时屋外又跑来一男一女两人,这男的大概是个郎中,用手号了号刘秋的脉搏,又摸了摸他胸前便点点头说:“可算醒过来了,看来这个方子确实起到了效果。”
说完那刚进来的女子就投了块热手帕放在刘秋头上,刘秋迷迷糊糊地看她两眼,觉得非常脸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本想着说点什么,可是突然之间感到浑身剧痛,整个人都快抽搐起来,接着又咳了两声。刘秋虽然神志尚不十分清醒,但凭他自幼跟随师父多年行医经验也知道自己好像哪里的骨头断了,而且还伴有很严重的内伤。郎中忙从身边接过小半碗药来,那妇人便转过身来扶起头帮他把药送入服下,刘秋只觉得一阵昏沉便又睡了过去。
不知又过了多久,刘秋又醒了过来,不过这次却是疼醒的,他能真切的感受到身上各处的剧痛。那个感觉熟悉的女子看见他醒来就把他扶了起来喂了一口水。刘秋借机仔细打量着这个女子,她大概十六七岁,正该是普通人家女儿出嫁的年纪,皮肤略为黝黑,泛出年青人特有的红晕,不知为何头发明显剪短过,只长及耳后,顶上用一个拈了花的发箍简单的把头发束在脑后,一双秀眸灵动而清澈。
女子用手帕擦拭着刘秋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珠,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刘秋终是无论怎样也想不出这人倒底在哪见过,只好暂时放弃,打量起自己所在的这间屋子。看着一旁桌案上的陈设和窗棱,刘秋猛然惊觉这是之前自己在江南顾家住过的别院,不觉得后背渗出阵阵冷汗。自己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身上的伤又是怎么回事?他想问问一旁的女子,可实在没有力气说话,也许是刚才惊惧消耗了些气力的原因,过了一会又觉得身上疲累便又睡了过去。
就这样醒醒睡睡、睡睡醒醒地过了许多日子,身边也总是这三人照料,虽然偶尔也能在沉睡时隐隐听到其他人的声音,不过终未得见,平时最多的反倒是朦胧中窗外的鸟叫虫鸣声。渐渐地,天热了起来,开始能听到蝉鸣的声音,床上也换上了薄被。刘秋已能开口说话,不过常被郎中和妇人止住,让他少说以节省体力。这日趁着只有那女子在时,刘秋便小声问道:“这位小姐,不知当如何称呼?”
只见那女子嘴角一撇,“哼”了一声,然后却忍不住噗呲笑出了声。刘秋大感纳闷,但也问无可问。这时那妇人正好进屋,便对那女子道:“云儿,如今天气好了,你便拿几个枕头帮公子垫起来,让他能坐着。长久躺着气血总归不会通畅,现下他既已好了许多,平时便让他多坐着。”
“云儿,云儿!你是云儿!”
刘秋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叫了起来,无法相信眼前这个大姑娘竟是数年前湖里的那个野孩子,怪不得自己一直觉得眼熟就是无法想起来是谁,当年一直以为她是个小男孩呢。
云儿有些嗔怒地跺脚说:“江嫂,你怎么能随便让他知道我的名字呢。”
江嫂笑着摇了摇手说:“好好好,我一时忘记了,不该在公子面前提你名字。不过你一女儿家,都到了出嫁的年纪,总不能天天侍候着,最后人家连个名字都不知道吧。”
云儿的脸腾地红了,一转身跑了出去。只剩下江嫂抱了几只枕头帮他垫在身后。刘秋于是便问道:“敢问这位大姐该如何称呼?”
江嫂手上并没有停,一边扶起刘秋帮他靠在后面的枕头上,然后帮他把被子盖好,一边说道:“妾身江氏,公子叫我江嫂就好。每日里为公子诊病的大夫便是良人乔大。”
刘秋于是又问道:“那,刚才那个云儿怎么会在这里呢?”
江嫂有些疑惑,停下手里的活计,捋了捋头发问道:“你先前认识云儿?她本来就是顾家的人啊,公子之前不是在顾家遇到她的?”
“什么!”刘秋脱口而出道,连身子也稍稍向前倾了些。天哪,云儿竟是顾家人!
江嫂倒了碗水让刘秋喝下,缓了缓他的情绪,然后才说道:“云儿本来就是顾家的人,所以我才说她一个待嫁的小姐整天侍候你一公子以后还怎么嫁人。至于其他嘛,他们顾家别说在吴县,就是在吴郡、在扬州那也是一等一的大族,也不是我们普通人家能讲得的。”
刘秋知道应该问不出云儿更多的消息,于是又问起自己的来历,“那江嫂能不能告诉我是怎么躺在这里的?”
江嫂答道:“我家乔大本是吴县城中的大夫,顾家找我们来时你已经躺在这儿了,听云儿说是她找人把你从江边找回来的,其他我便不知了。我想大概是你在江水中被激流裹挟着撞上过礁石,所以才断了两根肋骨,又呛了些水进了肺里面后来大概又泡在水中太久受了寒气,所以来时整个人都是冰凉的但头上却发着好厉害的高烧。我们都以为你挺不下来,不过熬了这些个月竟然还能活过来。”
听她这样一说,刘秋若有所思,大致猜到自己发生了什么。大约是那晚被几个水盗乘着自己酒醉把自己扔到了长江里,然后在江中随着流水撞上过礁石或其他什么东西导致自己骨折,最后大概是被冲到江边才被救起。不过从建邺那一带到长江口几百里的距离,顾家是怎样找到自己的,真的只是巧合吗?想了想感觉还是太多疑问无法解释,要是王敦和诸葛京在或许能问到些答案。想到这,就问江嫂道:“请问江嫂有没有看见另一个公子,他叫王敦,或者说乔大夫有没有和我几乎同时收治了其他落在江里的病人,他和我一起的。”
江嫂拿起他脑门上敷着的手帕,在热水盆中投了投说道:“我们夫妻两个就收了你一个,已经让我们忙了这许久,一直都没做别的,也没听说过你说的那个什么公子。”
刘秋心中一震,眉头一紧,难不成王敦和诸葛京死在江里了?毕竟像他这样醉着酒被扔在江里多数人都活不下来。看来江氏夫妻不大可能知道王敦下落,于是只好又问道:“敢问我在这里有多久了?”
江嫂把投好的手帕叠了叠又放回在他头上,然后才说道:“我们刚来这里看到你时正是隆冬,还没过年呢,现在都要盛夏了,你听,外面的知了都开始叫了,这总归要有半年了吧。要不说你命大,头三四个月天天高烧昏迷不醒,春天都快过了方才苏醒过来。”
刘秋点了点头,心想应该是自己掉到江里后没多久就被救到这里,自己之前和王敦喝酒时,王敦还说过要回洛阳过年,从年前到现在可不已经有半年了么,便抱拳谢道:“多谢大姐这些个月来照料才救得在下性命。”
江嫂这边却道:“要谢你得先谢顾家小姐,我听说是她带人找到的你又把你背回来的,然后又和我们夫妻两人侍候了你这么些个月,白天晚上的没少替你受累。然后要谢你得谢人家顾公,花了几倍的价钱把我们请了来,县里的诊室都只能让徒弟们照看,这半年基本就给你一人诊治,要是普通人家怕是你这条命就算能从江里捡回来也早没了。”
正说着,忽然门外飘来一阵浓郁的饭食香气,云儿端着一个瓦罐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婢女手里提着一只食盒。江氏于是笑道:“怎么小姐刚才一害臊便跑到后面亲自下厨了?”
云儿这边却气乎乎地说道:“哼,本小姐闲来无事就烧了点吃的,想着这边有人正需要这才拿过来。”
江氏笑道:“好了,看着都已经过了晌午,我这就去吃饭,公子就交予你照顾。”
说罢便知趣地让婢女把食盒放下,两人一道转出房门。云儿打开瓦罐,屋内瞬间溢满了一室鸡肉的香气。刘秋这半年来病得严重,一直除了汤药就是被喂各种粥汤,今日方才能坐起来吃点正经餐食,一闻到香气肚子里马上就跟着叫了起来。
云儿从里面撕下一块鸡翅递给他,说道:“我前日问过乔大夫,你气血亏虚,要多用些补品,我以前常用瓦罐焖了鸡来吃,这次除了生姜又额外加了些党参,你吃吃看。” ↑返回顶部↑
不一时屋外又跑来一男一女两人,这男的大概是个郎中,用手号了号刘秋的脉搏,又摸了摸他胸前便点点头说:“可算醒过来了,看来这个方子确实起到了效果。”
说完那刚进来的女子就投了块热手帕放在刘秋头上,刘秋迷迷糊糊地看她两眼,觉得非常脸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本想着说点什么,可是突然之间感到浑身剧痛,整个人都快抽搐起来,接着又咳了两声。刘秋虽然神志尚不十分清醒,但凭他自幼跟随师父多年行医经验也知道自己好像哪里的骨头断了,而且还伴有很严重的内伤。郎中忙从身边接过小半碗药来,那妇人便转过身来扶起头帮他把药送入服下,刘秋只觉得一阵昏沉便又睡了过去。
不知又过了多久,刘秋又醒了过来,不过这次却是疼醒的,他能真切的感受到身上各处的剧痛。那个感觉熟悉的女子看见他醒来就把他扶了起来喂了一口水。刘秋借机仔细打量着这个女子,她大概十六七岁,正该是普通人家女儿出嫁的年纪,皮肤略为黝黑,泛出年青人特有的红晕,不知为何头发明显剪短过,只长及耳后,顶上用一个拈了花的发箍简单的把头发束在脑后,一双秀眸灵动而清澈。
女子用手帕擦拭着刘秋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珠,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刘秋终是无论怎样也想不出这人倒底在哪见过,只好暂时放弃,打量起自己所在的这间屋子。看着一旁桌案上的陈设和窗棱,刘秋猛然惊觉这是之前自己在江南顾家住过的别院,不觉得后背渗出阵阵冷汗。自己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身上的伤又是怎么回事?他想问问一旁的女子,可实在没有力气说话,也许是刚才惊惧消耗了些气力的原因,过了一会又觉得身上疲累便又睡了过去。
就这样醒醒睡睡、睡睡醒醒地过了许多日子,身边也总是这三人照料,虽然偶尔也能在沉睡时隐隐听到其他人的声音,不过终未得见,平时最多的反倒是朦胧中窗外的鸟叫虫鸣声。渐渐地,天热了起来,开始能听到蝉鸣的声音,床上也换上了薄被。刘秋已能开口说话,不过常被郎中和妇人止住,让他少说以节省体力。这日趁着只有那女子在时,刘秋便小声问道:“这位小姐,不知当如何称呼?”
只见那女子嘴角一撇,“哼”了一声,然后却忍不住噗呲笑出了声。刘秋大感纳闷,但也问无可问。这时那妇人正好进屋,便对那女子道:“云儿,如今天气好了,你便拿几个枕头帮公子垫起来,让他能坐着。长久躺着气血总归不会通畅,现下他既已好了许多,平时便让他多坐着。”
“云儿,云儿!你是云儿!”
刘秋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叫了起来,无法相信眼前这个大姑娘竟是数年前湖里的那个野孩子,怪不得自己一直觉得眼熟就是无法想起来是谁,当年一直以为她是个小男孩呢。
云儿有些嗔怒地跺脚说:“江嫂,你怎么能随便让他知道我的名字呢。”
江嫂笑着摇了摇手说:“好好好,我一时忘记了,不该在公子面前提你名字。不过你一女儿家,都到了出嫁的年纪,总不能天天侍候着,最后人家连个名字都不知道吧。”
云儿的脸腾地红了,一转身跑了出去。只剩下江嫂抱了几只枕头帮他垫在身后。刘秋于是便问道:“敢问这位大姐该如何称呼?”
江嫂手上并没有停,一边扶起刘秋帮他靠在后面的枕头上,然后帮他把被子盖好,一边说道:“妾身江氏,公子叫我江嫂就好。每日里为公子诊病的大夫便是良人乔大。”
刘秋于是又问道:“那,刚才那个云儿怎么会在这里呢?”
江嫂有些疑惑,停下手里的活计,捋了捋头发问道:“你先前认识云儿?她本来就是顾家的人啊,公子之前不是在顾家遇到她的?”
“什么!”刘秋脱口而出道,连身子也稍稍向前倾了些。天哪,云儿竟是顾家人!
江嫂倒了碗水让刘秋喝下,缓了缓他的情绪,然后才说道:“云儿本来就是顾家的人,所以我才说她一个待嫁的小姐整天侍候你一公子以后还怎么嫁人。至于其他嘛,他们顾家别说在吴县,就是在吴郡、在扬州那也是一等一的大族,也不是我们普通人家能讲得的。”
刘秋知道应该问不出云儿更多的消息,于是又问起自己的来历,“那江嫂能不能告诉我是怎么躺在这里的?”
江嫂答道:“我家乔大本是吴县城中的大夫,顾家找我们来时你已经躺在这儿了,听云儿说是她找人把你从江边找回来的,其他我便不知了。我想大概是你在江水中被激流裹挟着撞上过礁石,所以才断了两根肋骨,又呛了些水进了肺里面后来大概又泡在水中太久受了寒气,所以来时整个人都是冰凉的但头上却发着好厉害的高烧。我们都以为你挺不下来,不过熬了这些个月竟然还能活过来。”
听她这样一说,刘秋若有所思,大致猜到自己发生了什么。大约是那晚被几个水盗乘着自己酒醉把自己扔到了长江里,然后在江中随着流水撞上过礁石或其他什么东西导致自己骨折,最后大概是被冲到江边才被救起。不过从建邺那一带到长江口几百里的距离,顾家是怎样找到自己的,真的只是巧合吗?想了想感觉还是太多疑问无法解释,要是王敦和诸葛京在或许能问到些答案。想到这,就问江嫂道:“请问江嫂有没有看见另一个公子,他叫王敦,或者说乔大夫有没有和我几乎同时收治了其他落在江里的病人,他和我一起的。”
江嫂拿起他脑门上敷着的手帕,在热水盆中投了投说道:“我们夫妻两个就收了你一个,已经让我们忙了这许久,一直都没做别的,也没听说过你说的那个什么公子。”
刘秋心中一震,眉头一紧,难不成王敦和诸葛京死在江里了?毕竟像他这样醉着酒被扔在江里多数人都活不下来。看来江氏夫妻不大可能知道王敦下落,于是只好又问道:“敢问我在这里有多久了?”
江嫂把投好的手帕叠了叠又放回在他头上,然后才说道:“我们刚来这里看到你时正是隆冬,还没过年呢,现在都要盛夏了,你听,外面的知了都开始叫了,这总归要有半年了吧。要不说你命大,头三四个月天天高烧昏迷不醒,春天都快过了方才苏醒过来。”
刘秋点了点头,心想应该是自己掉到江里后没多久就被救到这里,自己之前和王敦喝酒时,王敦还说过要回洛阳过年,从年前到现在可不已经有半年了么,便抱拳谢道:“多谢大姐这些个月来照料才救得在下性命。”
江嫂这边却道:“要谢你得先谢顾家小姐,我听说是她带人找到的你又把你背回来的,然后又和我们夫妻两人侍候了你这么些个月,白天晚上的没少替你受累。然后要谢你得谢人家顾公,花了几倍的价钱把我们请了来,县里的诊室都只能让徒弟们照看,这半年基本就给你一人诊治,要是普通人家怕是你这条命就算能从江里捡回来也早没了。”
正说着,忽然门外飘来一阵浓郁的饭食香气,云儿端着一个瓦罐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婢女手里提着一只食盒。江氏于是笑道:“怎么小姐刚才一害臊便跑到后面亲自下厨了?”
云儿这边却气乎乎地说道:“哼,本小姐闲来无事就烧了点吃的,想着这边有人正需要这才拿过来。”
江氏笑道:“好了,看着都已经过了晌午,我这就去吃饭,公子就交予你照顾。”
说罢便知趣地让婢女把食盒放下,两人一道转出房门。云儿打开瓦罐,屋内瞬间溢满了一室鸡肉的香气。刘秋这半年来病得严重,一直除了汤药就是被喂各种粥汤,今日方才能坐起来吃点正经餐食,一闻到香气肚子里马上就跟着叫了起来。
云儿从里面撕下一块鸡翅递给他,说道:“我前日问过乔大夫,你气血亏虚,要多用些补品,我以前常用瓦罐焖了鸡来吃,这次除了生姜又额外加了些党参,你吃吃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