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海上基地(2 / 4)
贺循笑道:“这两天你师父算着你要来早早便备下了菜肴,只等你到我才能跟着享些口福。”
陆玄这边于是让人收去棋盘,又添上几副几案,后面便端上菜来。鄞县虽与吴县同处大江以南,但地处海滨,所以菜式多江海之鲜。陆玄指着桌上的菜对孙筠说道:“筠儿你看,这黄鱼和河鳗都是你平时喜欢的,再尝尝我们这的蒸芋头,可是比别处更为香糯。”
贺循听罢哈哈笑道:“宝贝徒弟这才出趟远门回来,你这师父看来可是比别人家亲爹还亲,你让顾公这干爹如何自处啊。”
贺循言罢再抬眼一看,孙筠正在对面嘟着嘴向他瞪来,不过还没等他有所反应,孙筠已举起盏中米酒向他敬道:“自从前次北赴洛阳,筠儿已近一年没见过贺公,这盏酒就先敬您在家操持家业不易。”
贺循也举起酒打趣道:“我操持家业都是小事,倒是我该贺三公主觅得佳婿,总算了却你师父和干爹的一桩心愿。”
陆玄看着孙筠一脸的绯红,忙从旁转入正题,“筠儿,这几月来你们一路南下,今日放得南返,不知石崇安插在江北各处的据点都拔除得怎样了?”
孙筠见师父切入正题,忙放下酒盏道:“师父放心,在您先前的安排下遍布淮水各处的哨探早早都被我们的人监控起来,这次只是一次性动手铲除而已。后来我们伪装成商船于诱得水盗来攻,全部击杀后我们又在湖中寻得他们的水寨,就用火攻顺着风一把火都烧了。唯一遗憾的是一个叫平叔的匪首没有抓住,想来是带人跑掉了。”
陆玄放下筷子,面色有些沉重,向着对面的贺循问道:“你怎么看待此事?”
贺循擦了擦嘴角的酒,问孙筠道:“可曾确认那伙人是石崇的手下?”
孙筠直了直身子答道:“抓住几个盗匪说平叔每年都要去石崇在京郊的金谷园,这样看来应是他的人无疑了。”
不管怎么说,能确定一直传言的石崇资助水盗劫持商船总算是件好事,大家不必再揣度日渐猖獗的盗匪的背后主使,也终于知道面对的真正敌人,贺循于是又说道:“这次能确认石崇是我们的敌人才是真正的收获,这样我们便不必为谁在幕后而犹豫不决,甚至还要猜测是否朝廷有意为之而有些畏手畏脚。毁去水盗老巢却没抓到匪首,虽然同时也去掉石崇的眼线,但这样只能保证数月水上商道太平,以石季伦坚韧又贪婪的性格他必不会罢休,只怕半年不到,水上又会重新出现新的劫匪。”
陆玄点点头,“我也以为如此,不过即使这次拿住那匪首,只要石崇再派人手,江河之上想来也难得安宁。”转身又看看孙筠,“筠儿,你抓到的那几个盗匪可还在么?”
孙筠向后理了理头发,“那几个人都在船上,被押着送去了营地。”
陆玄看了看对面的贺循,“如此甚好,这样我们继续再审一审应该还能多审出些东西来。”
贺循这边却摇摇头说:“在这里陪着等你家徒弟数日,已经有段日子没回山阴,再有两旬就是重阳,家里还要等着我回去准备。只是现在已距离冬月不远,到时免不得趁着季风出海,这趟要出的货物也要加紧置办,到时我再带货船沿江到此与你汇合。另外,相信石崇很快会重操旧业派人在水路上打劫,江淮水路虽有几千里,但便于控制的水域只有不多的几处,筠儿到时好生准备就是了。”
贺循显然对东南水路早已了然于胸,旁边的刘秋不禁暗暗赞叹,对席的陆玄亦微微颔首,“邗沟是几乎所有从江南北上船只的必经之路,否则只能绕道海路北行至黄河河口再溯水西行至洛阳,不过那样不仅路途遥远许多,海上又多风浪礁石,石崇缺乏能行海路的船工,否则他早就自己找人驾船到广州,也就不用在江河上打劫了。长江中游水路中转多在武昌,南面内河而来的商船多可在那一带寻得,武昌到江都的水路倒也是个劫掠的好所在,。”
听到此处,孙筠放下手中的鱼肉问道:“可是这段长江江面开阔许多,并不容易隐藏。”
熟悉水路的贺循摇了摇头,“看来筠儿对长江水路还要再多熟悉一下,长江在彭泽那一带水路有很多地方可供隐蔽,那里湖沼众多,不愁找不到藏身之所。合肥以南还有巢湖,船只隐匿其中的话南出濡须水就能进入长江。”
陆玄用征询的眼神看了看一旁的孙筠,“怎么样,要不要带些人到那边去查查?如果石崇新的据点选在这一带,我们完全可以趁着立足未稳给他致命一击,说不定还能抓到那个什么平叔。”
孙筠把胸向前一挺,自信地对师父说道:“既然之前这帮人差点要了我家公子的性命,自然要把他们一网打尽。不过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去吧。”
陆玄看向对面的刘秋,“确实还要等上一段时间,石崇也的确没这么快就能安排人再去寻新的藏身所在。你们俩这趟水路走了几千里,且先在此休息。之后筠儿再带上公子去海上的营地熟悉熟悉。”随后又看向孙筠,“筠儿,这样安排你可满意?”
孙筠知道师父又在有意无意拿她打趣,只好垂着眼道:“师父想怎样安排便是怎样好了,反正忙了这些日子正好可以偷闲几天。”
五日后,孙筠和刘秋都新换一身紧身衣服,随着陆玄出后门,登上一只帆船,顺着江水一路向北而去。
流经陆玄宅邸的南江与自山阴而来的北江在鄞县城东汇聚成大浃江,之后奔涌向东直抵大海,江面不算宽阔,但往来于江上的船只有如过江之鲫。顺江而下不到半日就到江口,东面就是来时的码头,跨过一眼望不到头的泊船,来到上次山脚下码头的尽头,早有一艘两层帆船在那里等候多时。刘秋以为乘着来时的帆船就可抵达海上所谓神秘营地,没想到孙筠竟然告诉他说换上大船还要再行二日。
接下来的两日,果如孙筠所说,每日都是在海面航行,不过与别处不同的是,他们始终是在大小不同的岛屿间穿行,不时还要躲避海面上时隐时现的礁石。孙筠大概是早有准备,从家中出来时带了几罐桂花糖腌制的山药,平时闲下来时就拿出几块躲在船舱内一边看着海面一边大快朵颐。
两日后,他们终于来到了这片群岛尽头的那座岛屿。绕到东岸,已经可以望见不远处深入岛中的港湾里高高低低的桅杆。经过几艘巡逻的船只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这片深入海湾的“营地”。岸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百余艘各色船只,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南侧的商船,单单是之前见过的二层和三层的商船就有五、六十艘,帆数多为两帆和三帆,再向里去则是十几艘无论长度还是高度都要大得多的四层和五层商船,船帆则有四帆、五帆甚至六帆之多。孙筠在一旁向刘秋解释说,四层和五层商船都是走海路南下的商船,载货量非常巨大,只是船员最多就可载两、三千人之巨,这些大船虽也可在江河中航行,但一些较浅窄水路上就会很受限,而且也容易被晋廷的官员发现和追踪,故而内河航运只用这些常见的二三层小船,船帆也不会超过三帆,这样就可从长江抵达湘水或者赣水遥远的上游,并在那里翻越南岭到达交广二州。为了隐蔽,这些四五层的大船从海路而来后都在这里卸货,然后在由这些二三层的小船转运到内河各地,下次再出海时贩去广州和交州的货物也由这些小船从内河运来集中在这里装上大船。
刘秋他们乘坐的二层小船并没有直接靠岸,而是沿着港湾的外缘一路向北行驶,仿佛是一艘载着船队最高长官的旗舰检阅着这支水面上的队伍。
海港并不大,南面停靠的都是货船,再向北来便看到些完全不同的船只,这些船虽和南面的一样多有三四层之高,但船艏高高向上隆起与船舱顶部连接在一起。舱顶用木板水平铺设,四周却布满和城墙上墙垛一样的女墙,各层船舱都没有打窗,只开了很多小得多的小孔。即使不用问,刘秋也知道这是战船,只是为何没有商船一样的五层战船呢?身旁的孙筠这次则继续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接着解释说,这些战船都是当年东吴水军的残余,当年上千艘之众的东吴水军如今只留下这几十艘。现在还留存的水军主力就是眼前这些楼船,楼船多用在江上,从前甚至还有五层楼船。只是楼船船身较高,容易倾覆,越是高的楼船越见不得海上的风浪,如今天下已为晋室所有,楼船这样大的军船便再无法进入江河,所以只留了小些的三四层船,偶尔会在海面上转转。其他的一些走舸、艨艟、拍舰虽然船并不大,但形制明显有别于江上普通的民船,仍然很容易被官家发现,除非想和朝廷作对,否则它们也一样再难进入江河。刘秋原本以为拥有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或许什么时候可以到长江上驰骋一番,上次在津湖之上剿灭石崇的水盗如果有这样几艘楼船战舰也会容易许多,可谁又想到实际情况会如孙筠所说的连江河都不得入,只能在闲置这里吹着海风呢。
靠近北岸,看着不断靠近的巨大的楼船,刘秋猛然间缓过神来向岸边望去。这里的布局确实和水军的风格都很匹配,除了近岸各处游弋巡逻的小船外,岸边的布置也如军营一般,不仅有一队队巡逻的士兵,不远处还有岗楼和寨墙,四处还散布着很多拒马。大概是水军更倾向行动灵活,这里的士兵都身着软甲。
为了尽早多了解些水盗的情况,陆玄急着要见那几个俘虏,船一靠岸便去了军营。孙筠则拉着刘秋的手在码头上四处闲逛。走了一段路,迎面却遇上之前南下一同围剿水盗的八哥,正带着一队兵士在岸边巡逻,要不是他先主动上前给这位孙家三小姐打招呼刘秋还真认不出这位一身戎装的昔日战友。孙筠这次见他倒一点也不顾忌,仍旧扯着刘秋的手对八哥说道:“怎么,上次才回来没多久就又开始值班啦。” ↑返回顶部↑
陆玄这边于是让人收去棋盘,又添上几副几案,后面便端上菜来。鄞县虽与吴县同处大江以南,但地处海滨,所以菜式多江海之鲜。陆玄指着桌上的菜对孙筠说道:“筠儿你看,这黄鱼和河鳗都是你平时喜欢的,再尝尝我们这的蒸芋头,可是比别处更为香糯。”
贺循听罢哈哈笑道:“宝贝徒弟这才出趟远门回来,你这师父看来可是比别人家亲爹还亲,你让顾公这干爹如何自处啊。”
贺循言罢再抬眼一看,孙筠正在对面嘟着嘴向他瞪来,不过还没等他有所反应,孙筠已举起盏中米酒向他敬道:“自从前次北赴洛阳,筠儿已近一年没见过贺公,这盏酒就先敬您在家操持家业不易。”
贺循也举起酒打趣道:“我操持家业都是小事,倒是我该贺三公主觅得佳婿,总算了却你师父和干爹的一桩心愿。”
陆玄看着孙筠一脸的绯红,忙从旁转入正题,“筠儿,这几月来你们一路南下,今日放得南返,不知石崇安插在江北各处的据点都拔除得怎样了?”
孙筠见师父切入正题,忙放下酒盏道:“师父放心,在您先前的安排下遍布淮水各处的哨探早早都被我们的人监控起来,这次只是一次性动手铲除而已。后来我们伪装成商船于诱得水盗来攻,全部击杀后我们又在湖中寻得他们的水寨,就用火攻顺着风一把火都烧了。唯一遗憾的是一个叫平叔的匪首没有抓住,想来是带人跑掉了。”
陆玄放下筷子,面色有些沉重,向着对面的贺循问道:“你怎么看待此事?”
贺循擦了擦嘴角的酒,问孙筠道:“可曾确认那伙人是石崇的手下?”
孙筠直了直身子答道:“抓住几个盗匪说平叔每年都要去石崇在京郊的金谷园,这样看来应是他的人无疑了。”
不管怎么说,能确定一直传言的石崇资助水盗劫持商船总算是件好事,大家不必再揣度日渐猖獗的盗匪的背后主使,也终于知道面对的真正敌人,贺循于是又说道:“这次能确认石崇是我们的敌人才是真正的收获,这样我们便不必为谁在幕后而犹豫不决,甚至还要猜测是否朝廷有意为之而有些畏手畏脚。毁去水盗老巢却没抓到匪首,虽然同时也去掉石崇的眼线,但这样只能保证数月水上商道太平,以石季伦坚韧又贪婪的性格他必不会罢休,只怕半年不到,水上又会重新出现新的劫匪。”
陆玄点点头,“我也以为如此,不过即使这次拿住那匪首,只要石崇再派人手,江河之上想来也难得安宁。”转身又看看孙筠,“筠儿,你抓到的那几个盗匪可还在么?”
孙筠向后理了理头发,“那几个人都在船上,被押着送去了营地。”
陆玄看了看对面的贺循,“如此甚好,这样我们继续再审一审应该还能多审出些东西来。”
贺循这边却摇摇头说:“在这里陪着等你家徒弟数日,已经有段日子没回山阴,再有两旬就是重阳,家里还要等着我回去准备。只是现在已距离冬月不远,到时免不得趁着季风出海,这趟要出的货物也要加紧置办,到时我再带货船沿江到此与你汇合。另外,相信石崇很快会重操旧业派人在水路上打劫,江淮水路虽有几千里,但便于控制的水域只有不多的几处,筠儿到时好生准备就是了。”
贺循显然对东南水路早已了然于胸,旁边的刘秋不禁暗暗赞叹,对席的陆玄亦微微颔首,“邗沟是几乎所有从江南北上船只的必经之路,否则只能绕道海路北行至黄河河口再溯水西行至洛阳,不过那样不仅路途遥远许多,海上又多风浪礁石,石崇缺乏能行海路的船工,否则他早就自己找人驾船到广州,也就不用在江河上打劫了。长江中游水路中转多在武昌,南面内河而来的商船多可在那一带寻得,武昌到江都的水路倒也是个劫掠的好所在,。”
听到此处,孙筠放下手中的鱼肉问道:“可是这段长江江面开阔许多,并不容易隐藏。”
熟悉水路的贺循摇了摇头,“看来筠儿对长江水路还要再多熟悉一下,长江在彭泽那一带水路有很多地方可供隐蔽,那里湖沼众多,不愁找不到藏身之所。合肥以南还有巢湖,船只隐匿其中的话南出濡须水就能进入长江。”
陆玄用征询的眼神看了看一旁的孙筠,“怎么样,要不要带些人到那边去查查?如果石崇新的据点选在这一带,我们完全可以趁着立足未稳给他致命一击,说不定还能抓到那个什么平叔。”
孙筠把胸向前一挺,自信地对师父说道:“既然之前这帮人差点要了我家公子的性命,自然要把他们一网打尽。不过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去吧。”
陆玄看向对面的刘秋,“确实还要等上一段时间,石崇也的确没这么快就能安排人再去寻新的藏身所在。你们俩这趟水路走了几千里,且先在此休息。之后筠儿再带上公子去海上的营地熟悉熟悉。”随后又看向孙筠,“筠儿,这样安排你可满意?”
孙筠知道师父又在有意无意拿她打趣,只好垂着眼道:“师父想怎样安排便是怎样好了,反正忙了这些日子正好可以偷闲几天。”
五日后,孙筠和刘秋都新换一身紧身衣服,随着陆玄出后门,登上一只帆船,顺着江水一路向北而去。
流经陆玄宅邸的南江与自山阴而来的北江在鄞县城东汇聚成大浃江,之后奔涌向东直抵大海,江面不算宽阔,但往来于江上的船只有如过江之鲫。顺江而下不到半日就到江口,东面就是来时的码头,跨过一眼望不到头的泊船,来到上次山脚下码头的尽头,早有一艘两层帆船在那里等候多时。刘秋以为乘着来时的帆船就可抵达海上所谓神秘营地,没想到孙筠竟然告诉他说换上大船还要再行二日。
接下来的两日,果如孙筠所说,每日都是在海面航行,不过与别处不同的是,他们始终是在大小不同的岛屿间穿行,不时还要躲避海面上时隐时现的礁石。孙筠大概是早有准备,从家中出来时带了几罐桂花糖腌制的山药,平时闲下来时就拿出几块躲在船舱内一边看着海面一边大快朵颐。
两日后,他们终于来到了这片群岛尽头的那座岛屿。绕到东岸,已经可以望见不远处深入岛中的港湾里高高低低的桅杆。经过几艘巡逻的船只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这片深入海湾的“营地”。岸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百余艘各色船只,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南侧的商船,单单是之前见过的二层和三层的商船就有五、六十艘,帆数多为两帆和三帆,再向里去则是十几艘无论长度还是高度都要大得多的四层和五层商船,船帆则有四帆、五帆甚至六帆之多。孙筠在一旁向刘秋解释说,四层和五层商船都是走海路南下的商船,载货量非常巨大,只是船员最多就可载两、三千人之巨,这些大船虽也可在江河中航行,但一些较浅窄水路上就会很受限,而且也容易被晋廷的官员发现和追踪,故而内河航运只用这些常见的二三层小船,船帆也不会超过三帆,这样就可从长江抵达湘水或者赣水遥远的上游,并在那里翻越南岭到达交广二州。为了隐蔽,这些四五层的大船从海路而来后都在这里卸货,然后在由这些二三层的小船转运到内河各地,下次再出海时贩去广州和交州的货物也由这些小船从内河运来集中在这里装上大船。
刘秋他们乘坐的二层小船并没有直接靠岸,而是沿着港湾的外缘一路向北行驶,仿佛是一艘载着船队最高长官的旗舰检阅着这支水面上的队伍。
海港并不大,南面停靠的都是货船,再向北来便看到些完全不同的船只,这些船虽和南面的一样多有三四层之高,但船艏高高向上隆起与船舱顶部连接在一起。舱顶用木板水平铺设,四周却布满和城墙上墙垛一样的女墙,各层船舱都没有打窗,只开了很多小得多的小孔。即使不用问,刘秋也知道这是战船,只是为何没有商船一样的五层战船呢?身旁的孙筠这次则继续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接着解释说,这些战船都是当年东吴水军的残余,当年上千艘之众的东吴水军如今只留下这几十艘。现在还留存的水军主力就是眼前这些楼船,楼船多用在江上,从前甚至还有五层楼船。只是楼船船身较高,容易倾覆,越是高的楼船越见不得海上的风浪,如今天下已为晋室所有,楼船这样大的军船便再无法进入江河,所以只留了小些的三四层船,偶尔会在海面上转转。其他的一些走舸、艨艟、拍舰虽然船并不大,但形制明显有别于江上普通的民船,仍然很容易被官家发现,除非想和朝廷作对,否则它们也一样再难进入江河。刘秋原本以为拥有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或许什么时候可以到长江上驰骋一番,上次在津湖之上剿灭石崇的水盗如果有这样几艘楼船战舰也会容易许多,可谁又想到实际情况会如孙筠所说的连江河都不得入,只能在闲置这里吹着海风呢。
靠近北岸,看着不断靠近的巨大的楼船,刘秋猛然间缓过神来向岸边望去。这里的布局确实和水军的风格都很匹配,除了近岸各处游弋巡逻的小船外,岸边的布置也如军营一般,不仅有一队队巡逻的士兵,不远处还有岗楼和寨墙,四处还散布着很多拒马。大概是水军更倾向行动灵活,这里的士兵都身着软甲。
为了尽早多了解些水盗的情况,陆玄急着要见那几个俘虏,船一靠岸便去了军营。孙筠则拉着刘秋的手在码头上四处闲逛。走了一段路,迎面却遇上之前南下一同围剿水盗的八哥,正带着一队兵士在岸边巡逻,要不是他先主动上前给这位孙家三小姐打招呼刘秋还真认不出这位一身戎装的昔日战友。孙筠这次见他倒一点也不顾忌,仍旧扯着刘秋的手对八哥说道:“怎么,上次才回来没多久就又开始值班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