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海上基地(3 / 4)
八哥早在船上就知道二人的关系,见他们到此便双手抱拳道:“上次行动一切都很顺利,这不回来只休了几日就又干起老本行了。”然后又看看刘秋,“三小姐这次怎么这么得空带着公子上岛。”
孙筠显然与他相识已久,于是回了他一个甜甜的笑容道:“这次只是带他来了解下情况。对了,我这次还带了桂花糖酿的山药,等回头我去船上取一罐给你,到时也带给嫂子尝尝。”
岛上本就清苦,远不比吴县和鄞县那样富庶繁华,象桂花糖这样的稀罕之物在城里都属难得,更别说在这荒岛上了。八哥忙一抱拳道:“那在下便替贱内先谢过小姐了。”
孙筠歪了歪头,似乎又想到了别的事情,于是便问道:“之前我师父说过要改装的船现在怎样了?”
八哥指了指不远处的几艘商船答道:“回小姐,再有几天就要完工了,说不定还能和你们一起出发呢。小人现在有公务在身,恕不能在此久留。”
孙筠冲他摆了摆手说:“那你先忙,我和公子过去就好。”
刘秋看着八哥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由问道:“之前围剿水盗时以为你叫他八哥时代号,没想到他真叫这个名字。”
孙筠一边拉着他向那几艘商船走去,一边答道:“当年我师父在建邺城外捡到他时他还不到十岁,听说几个哥哥和父亲都当兵在晋灭吴的战役中全部战死,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在家中排行老八,是最小的弟弟,后来他在这里成了残留水军中的一员,随着年纪渐长表现出色便带了很多手下,于是他带的人不知什么时候起就开始叫他八哥,后来这个名字就渐渐叫开了。”
刘秋于是握紧了孙筠的手,说道:“这样看来,应该是一个开始悲伤但结局励志的故事,如今他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还娶妻成家,比之儿时已是脱胎换骨了。”
孙筠的手也紧紧握住,“这些年来,师父收养了很多孤儿,很多最后都养在岛上,男的长大了就充作兵士或是船工,女孩则多许配给他们成为妻子,除了在家带带孩子,还能在岛上帮忙放哨。水路上的生意获利颇丰,所以他们并不愁生计,也就在这山海之间安定下来。”
刘秋心中暗自感慨吴亡以后陆玄和顾荣、贺循等人不知经历了怎样一番坎坷才在晋廷的眼皮底下保留下了这支残存的水军和商队,在海岛中守护着吴越之人最后的坚韧。
刘秋正沉浸在往事的思绪中,孙筠却把他拉上一艘船来,起初只觉得与普通的三层商船并无二致,可是进到底层,才发现里面狭窄许多,船舱四壁不知为什么都做了很大隔间,更令人不解的是墙壁上还开了很多小洞。楼梯紧挨着舱壁,刘秋跟着孙筠登上二层,才发现二层通往一层和三层的楼梯也没采用常见的“之”字形衔接,两处楼梯口反倒置于舱内靠向船首和船尾两侧,由于四壁都被隔开,舱内视线昏暗,只从上下楼梯口和舱壁上的小洞中射进一些光亮。搞不清楚为何好好的货船要改装成这样。上了三层,大概是改造工程行将完毕,只有几个工匠在上面安置几张床弩,刘秋当年在辽东海战时在何龛军中曾见过这种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人合力操作的大型弩箭,大概是因为无法在水上向晋朝军队那样一次出动十艘军舰的规模,为了保证弩箭数量并能够在船舷两侧同时射击,这里只配备了几人操作的床弩,而且每扇窗户后面都制作了可供拉下的厚木板,只要拉起这些木板,从外面看去普通商船的窗户在里面就变成了楼船一样的弩箭射击孔。
孙家三小姐从底层爬上顶层转了一圈后,满意的又从上面走了下来。看着未婚夫婿满脸的疑惑,便说道:“有什么疑问就说吧。”
刘秋心想真是知己莫若妻,于是便犹疑道:“商船上既安装了床弩,想来是要以商船的外表为掩护当做战船使用,以此可以进入江河而不被发觉。可是为何只有三层设置供弩箭发射的窗口,而二楼却做得那样狭窄,即使隔间能够站人,怕是那么小的空间只操作臂张弩这样的单人弩。”
孙筠一副仿佛早就知道你会这样问的表情,愉快地踮着脚蹦蹦跳跳地走到他前面,“每次都是我直接告诉你答案真没意思,连一点奖赏都没有,不如你送我点什么作谢礼我好有点动力。”
刘秋知道,哄这机灵鬼开心总要拿出些新奇的手段来才行,可是这岛上除了些树木和杂草就是些山石,很难找些什么东西来满足她。两人离开码头向着山腰间的军营走来,看着营地周遭栽种的竹林刘秋心里有了主意。
走到竹林旁,抽出腰间的短剑削下一节竹子,刘秋笑着对她说道:“你先说着,估计一会你讲好了我这边也做好了。”
孙筠不知道他拿一片竹子能做出什么来,于是便好奇地问道:“就这片竹子能玩出什么花样来,要是没意思我不是白讲了。”
刘秋只管低头削着竹片,头也不抬地说:“要是不好我晚上再重新做一个。”
看着他努力削竹片的样子,孙筠还是嘟囔道:“总感觉不是很好玩的样子。”不过看了一小会儿还是清了清嗓子给他解释起来,“既然你知道这艘船是为了改装后能在江河上航行的,那么其实它就不是为了打仗用的,因为无论我们开什么船进到内河,都不可能在朝廷的眼皮底下公然开战。只是普通商船对付石崇手下的盗匪总觉得又有些吃力,所以上次我和师父北上前就针对如何对付这帮水盗动了很多脑筋,直到最后临出发前才定下最终改造方案,而这艘船主要就是用来被打劫的。”
“什么?”刘秋停下手中削竹子的剑,一脸疑惑的抬头看向她来,“改装一艘用来被攻击的战船?”
看着他手里扁平的竹片被从中间向两边削出两个反向的倾角,孙筠还看不出这时要做什么,只好继续道:“既然我们无法在江河中打仗,又难以在船上和岸边发现敌人,就只能等着他们来抢劫喽,所以底层船舱掌舵和水手的舱室都配我们用厚重的木门从里面封住,劫匪进来后短时难以进入并影响航行,只能一路奔向二层和三层,二层做了隔层就是把伏兵隐藏在内让盗匪只能继续爬向顶层。通常由于船的大小有限,劫匪也不会太多,闯进来的人数通常不会超过五十人。当领头的匪首带头爬上三层时,这些人基本会分布在底层二层和楼梯上,到时我们拿着长矛和弩箭招呼就是了。”
刘秋这时才明白底层和二层如此狭窄以及舱壁上的那些小洞的作用,可是仍旧问道:“可是顶层的弩箭只能用来向外射击,却无法向内射击里面上来的劫匪啊。”
“那个呀,本来就是为了防备船外援军的。”孙筠拿起刘秋放在一旁的竹片,上面两侧削出的反向弧度似乎象两片扇动的翅膀,中间已被他用剑尖转出一个小洞,好像很快就要完工。
刘秋“哦”了一声,从孙筠手里取过那块竹片,又将手里刚刚削好的竹棍小心的插入竹片上的小孔,用力拧了拧,感觉牢固后才递给她。孙筠用两根手指拈着竹片,仔细把玩着这刚刚赶工完成的工艺品不知用来做什么。刘秋只好又把它拿过来,对她说道:“这叫竹蜻蜓,我小时候常玩的。”
说罢,把木片朝上,用手搓着下面的木棍,然后猛一松手,竹蜻蜓便朝着空中飞去。孙筠一边盯着空中一边像个孩子般地跟着跑了过去,捡起落在地上的竹蜻蜓正想也学着样在手中搓着,却被刘秋按住手腕,把刚拿到手的玩具从手中抽走。
“刚才还差一点,马上就好。”说罢找了块石头,把竹棍和竹片的边缘在上面打磨光滑后才递还给她。
孙筠含着笑接过重新打磨好的玩具,很快竹蜻蜓就又在空中飞舞起来。
玩了半晌,天色开始暗淡下来,营中跑来一个士兵,看到孙筠便说是陆玄请她到营内有事相商。孙筠于是把竹蜻蜓往怀里一揣,跟着小兵就进了军营。
沿着山路穿过一道道院墙,一直来到绿树掩映中的一处宅院。陆玄已在屋中等候多时,他右首坐着一个妇人,手中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孩童。看到孙筠进来,陆玄便对那孩子说道:“川儿,快喊姑姑。” ↑返回顶部↑
孙筠显然与他相识已久,于是回了他一个甜甜的笑容道:“这次只是带他来了解下情况。对了,我这次还带了桂花糖酿的山药,等回头我去船上取一罐给你,到时也带给嫂子尝尝。”
岛上本就清苦,远不比吴县和鄞县那样富庶繁华,象桂花糖这样的稀罕之物在城里都属难得,更别说在这荒岛上了。八哥忙一抱拳道:“那在下便替贱内先谢过小姐了。”
孙筠歪了歪头,似乎又想到了别的事情,于是便问道:“之前我师父说过要改装的船现在怎样了?”
八哥指了指不远处的几艘商船答道:“回小姐,再有几天就要完工了,说不定还能和你们一起出发呢。小人现在有公务在身,恕不能在此久留。”
孙筠冲他摆了摆手说:“那你先忙,我和公子过去就好。”
刘秋看着八哥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由问道:“之前围剿水盗时以为你叫他八哥时代号,没想到他真叫这个名字。”
孙筠一边拉着他向那几艘商船走去,一边答道:“当年我师父在建邺城外捡到他时他还不到十岁,听说几个哥哥和父亲都当兵在晋灭吴的战役中全部战死,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在家中排行老八,是最小的弟弟,后来他在这里成了残留水军中的一员,随着年纪渐长表现出色便带了很多手下,于是他带的人不知什么时候起就开始叫他八哥,后来这个名字就渐渐叫开了。”
刘秋于是握紧了孙筠的手,说道:“这样看来,应该是一个开始悲伤但结局励志的故事,如今他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还娶妻成家,比之儿时已是脱胎换骨了。”
孙筠的手也紧紧握住,“这些年来,师父收养了很多孤儿,很多最后都养在岛上,男的长大了就充作兵士或是船工,女孩则多许配给他们成为妻子,除了在家带带孩子,还能在岛上帮忙放哨。水路上的生意获利颇丰,所以他们并不愁生计,也就在这山海之间安定下来。”
刘秋心中暗自感慨吴亡以后陆玄和顾荣、贺循等人不知经历了怎样一番坎坷才在晋廷的眼皮底下保留下了这支残存的水军和商队,在海岛中守护着吴越之人最后的坚韧。
刘秋正沉浸在往事的思绪中,孙筠却把他拉上一艘船来,起初只觉得与普通的三层商船并无二致,可是进到底层,才发现里面狭窄许多,船舱四壁不知为什么都做了很大隔间,更令人不解的是墙壁上还开了很多小洞。楼梯紧挨着舱壁,刘秋跟着孙筠登上二层,才发现二层通往一层和三层的楼梯也没采用常见的“之”字形衔接,两处楼梯口反倒置于舱内靠向船首和船尾两侧,由于四壁都被隔开,舱内视线昏暗,只从上下楼梯口和舱壁上的小洞中射进一些光亮。搞不清楚为何好好的货船要改装成这样。上了三层,大概是改造工程行将完毕,只有几个工匠在上面安置几张床弩,刘秋当年在辽东海战时在何龛军中曾见过这种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人合力操作的大型弩箭,大概是因为无法在水上向晋朝军队那样一次出动十艘军舰的规模,为了保证弩箭数量并能够在船舷两侧同时射击,这里只配备了几人操作的床弩,而且每扇窗户后面都制作了可供拉下的厚木板,只要拉起这些木板,从外面看去普通商船的窗户在里面就变成了楼船一样的弩箭射击孔。
孙家三小姐从底层爬上顶层转了一圈后,满意的又从上面走了下来。看着未婚夫婿满脸的疑惑,便说道:“有什么疑问就说吧。”
刘秋心想真是知己莫若妻,于是便犹疑道:“商船上既安装了床弩,想来是要以商船的外表为掩护当做战船使用,以此可以进入江河而不被发觉。可是为何只有三层设置供弩箭发射的窗口,而二楼却做得那样狭窄,即使隔间能够站人,怕是那么小的空间只操作臂张弩这样的单人弩。”
孙筠一副仿佛早就知道你会这样问的表情,愉快地踮着脚蹦蹦跳跳地走到他前面,“每次都是我直接告诉你答案真没意思,连一点奖赏都没有,不如你送我点什么作谢礼我好有点动力。”
刘秋知道,哄这机灵鬼开心总要拿出些新奇的手段来才行,可是这岛上除了些树木和杂草就是些山石,很难找些什么东西来满足她。两人离开码头向着山腰间的军营走来,看着营地周遭栽种的竹林刘秋心里有了主意。
走到竹林旁,抽出腰间的短剑削下一节竹子,刘秋笑着对她说道:“你先说着,估计一会你讲好了我这边也做好了。”
孙筠不知道他拿一片竹子能做出什么来,于是便好奇地问道:“就这片竹子能玩出什么花样来,要是没意思我不是白讲了。”
刘秋只管低头削着竹片,头也不抬地说:“要是不好我晚上再重新做一个。”
看着他努力削竹片的样子,孙筠还是嘟囔道:“总感觉不是很好玩的样子。”不过看了一小会儿还是清了清嗓子给他解释起来,“既然你知道这艘船是为了改装后能在江河上航行的,那么其实它就不是为了打仗用的,因为无论我们开什么船进到内河,都不可能在朝廷的眼皮底下公然开战。只是普通商船对付石崇手下的盗匪总觉得又有些吃力,所以上次我和师父北上前就针对如何对付这帮水盗动了很多脑筋,直到最后临出发前才定下最终改造方案,而这艘船主要就是用来被打劫的。”
“什么?”刘秋停下手中削竹子的剑,一脸疑惑的抬头看向她来,“改装一艘用来被攻击的战船?”
看着他手里扁平的竹片被从中间向两边削出两个反向的倾角,孙筠还看不出这时要做什么,只好继续道:“既然我们无法在江河中打仗,又难以在船上和岸边发现敌人,就只能等着他们来抢劫喽,所以底层船舱掌舵和水手的舱室都配我们用厚重的木门从里面封住,劫匪进来后短时难以进入并影响航行,只能一路奔向二层和三层,二层做了隔层就是把伏兵隐藏在内让盗匪只能继续爬向顶层。通常由于船的大小有限,劫匪也不会太多,闯进来的人数通常不会超过五十人。当领头的匪首带头爬上三层时,这些人基本会分布在底层二层和楼梯上,到时我们拿着长矛和弩箭招呼就是了。”
刘秋这时才明白底层和二层如此狭窄以及舱壁上的那些小洞的作用,可是仍旧问道:“可是顶层的弩箭只能用来向外射击,却无法向内射击里面上来的劫匪啊。”
“那个呀,本来就是为了防备船外援军的。”孙筠拿起刘秋放在一旁的竹片,上面两侧削出的反向弧度似乎象两片扇动的翅膀,中间已被他用剑尖转出一个小洞,好像很快就要完工。
刘秋“哦”了一声,从孙筠手里取过那块竹片,又将手里刚刚削好的竹棍小心的插入竹片上的小孔,用力拧了拧,感觉牢固后才递给她。孙筠用两根手指拈着竹片,仔细把玩着这刚刚赶工完成的工艺品不知用来做什么。刘秋只好又把它拿过来,对她说道:“这叫竹蜻蜓,我小时候常玩的。”
说罢,把木片朝上,用手搓着下面的木棍,然后猛一松手,竹蜻蜓便朝着空中飞去。孙筠一边盯着空中一边像个孩子般地跟着跑了过去,捡起落在地上的竹蜻蜓正想也学着样在手中搓着,却被刘秋按住手腕,把刚拿到手的玩具从手中抽走。
“刚才还差一点,马上就好。”说罢找了块石头,把竹棍和竹片的边缘在上面打磨光滑后才递还给她。
孙筠含着笑接过重新打磨好的玩具,很快竹蜻蜓就又在空中飞舞起来。
玩了半晌,天色开始暗淡下来,营中跑来一个士兵,看到孙筠便说是陆玄请她到营内有事相商。孙筠于是把竹蜻蜓往怀里一揣,跟着小兵就进了军营。
沿着山路穿过一道道院墙,一直来到绿树掩映中的一处宅院。陆玄已在屋中等候多时,他右首坐着一个妇人,手中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孩童。看到孙筠进来,陆玄便对那孩子说道:“川儿,快喊姑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