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寿春御敌(3 / 4)
刘秋自然懂得顾荣的意思,也跟着推托道:“愚兄在外游历数年,对是否应王爷征召北去抗敌还要思虑一段时间,以免力有不逮失了江北要地反误了王爷和将军。”
王导方才被顾荣一顿数落早已失了脸面,也不好再一味力劝,只好找了个借口向顾荣辞行而出。
虽然没有当面答应王导,但顾荣一边让孙筠着手收归水上商船和人手的管理,一边又去信给南面的陆玄等人。几月后吴郡和会稽等地的众人陆续到来,顾荣便把刘秋等人找来一同商议。这时刘秋方才发现不仅陆玄、八哥、孙川都已远道前来,就是肥庄都也到场,诸人之中刘秋的两位二位夫人只有肥庄身边坐着女眷,再仔细看去居然是当年的袁氏。如今肥庄的胡子已有些稀疏,不过袁氏却还半老徐娘多少有些风采。
刘秋和孙筠忙上去给陆玄行礼,翾风亦跟在后面给众人见礼。八哥仿佛让人看到当年那个健硕的陆公,而如今孙川显然已经成为东吴遗族年青一代的佼佼者,至于陆玄则已须发斑白,好在精神依旧矍铄。
大家明白此次东吴遗族的又一次齐聚还是为了一同对抗即将南下的石勒,毕竟琅琊王现在的军队虽然数量尚可,但实力和早先王衍所率的晋军精锐还差得远,就算把孙家藏了这么久的水军算上也很难说能否挡住石勒的大军。
会议刚一开始陆玄便说道:“今天难得召大家来齐,所为事宜各位也已知晓,现今石勒铁骑如同在草原上一般如入无人之境,而他的大军即将南下,大家今日总要商量个对策守住江东才好。如今除了贺彦先久病会稽,乌头在夏口水上盯着动静,其他人该到的都到了。”
顾荣此时仍未痊愈,被孙筠和翾风一左一右扶着,只见他缓缓说道:“虽然上次王导前来游说被我等拒绝,不过如今事态紧急,琅琊王还是征召秋儿为伏波将军,已定下七日后率五万步卒北上。我与王导力争才让他从王敦手里调了荆州前线的龙骧将军陶侃和他手下两千水军还有四艘战船共同与你共同北上。但他到阵前三日后须西返荆州,除非秋儿无法在前方带兵他才会留在那里接替你的职务,毕竟荆州一带杜弢的叛军实力也不容小觑。”
顾荣说完有些疲累便停下休息,一边陆玄见状继续道:“既然调的是荆州陶侃和他的水军,那么还是常驻夏口的八哥来给大家介绍下那边的情况。”
八哥清了清喉咙,“诸位,小人虽然一直都无名无姓只有个诨号,可是现在的孩子已经长大,便按照诨号的意思取名李老八,以后孩子就姓李了。”
看见陆玄冲他微笑,李老八便继续道:“大概十年前诸王之乱开始时陶侃便离开伏波将军孙秀随朝廷官员南下荆州平乱,从此仕途不断高升直至龙骧将军兼领武昌太守。去年石勒从襄阳一路攻至江夏,与武昌近在咫尺。不过匈奴的军队只能攻进大山脚下的安陆,却对汉水汇入长江的夏口毫无办法。那里处在云梦之中时常泛滥,即使旱季也多沼泽和泥地,甚至还经常爆发瘟疫,北方的军队在那里难以施展。陶将军自知难用手里有限的步卒抵挡石勒,于是四处征调大船想在武昌上游建立水上防线。”
“所以你们就和陶侃联系了?”陆玄在旁问道。
李老八点点头,“以前陶将军在伏波将军手下作掾属时我们曾见过几次,他知道我是顾军司手下的人,所以就借了些大船和水手给他,一来二去我们就熟了,不过我并未把家里的事情和他讲过。”
刘秋显然更关心陶侃的带兵能力,便问道:“龙骧将军是否亲自统领过水军?”
李老八答道:“自然,现今左将军坐镇豫章而将北面武昌水陆防卫都交给陶将军,当然是对他统领水军的能力十分放心。先前石勒从江汉撤军后江夏一带就被流民占据,不过最后都被陶侃以水军阻住。”
陆玄又问孙筠道:“筠儿之前一直在淮水一带,近来可曾派人去了解那里的情形?”
孙筠在顾荣身后答道:“前月雪停后我便派了几人渡江北去,早先大量人口南迁,就已有很多人离开那里,如今外面都在疯传匈奴大军南下,那里的百姓几乎都跑光了。”
陆玄见几人说完,便问刘秋道:“五万步卒、二千水军还有四艘战船,秋儿考虑了这些日子想必已有些眉目,不知准备在哪里拒敌?”
刘秋向陆玄作了一揖,“不瞒师父,晚辈确实已有些打算。石勒率骑兵从北方直攻吴地,必定走寿春到合肥这条陆路,这是从前魏吴、晋吴争夺的主战场。寿春地处淮水岸边,东西南三面皆有水路,附近还有八公山可为依托,最适合用步卒和水军对抗骑兵。”
看见陆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刘秋又继续道:“具体我想等到了寿春看过地形再说。只是石勒如今气势正盛,晋军士卒又是临时征召,不只欠缺训练士气也有不足,倒时若败了可有保全之策?此外,王家族人面对匈奴屡次逃跑,我真怕到时王敦再带着南方全部的军队脱离战场。”
王敦和王澄此前都和王衍一样置洛阳的安危于不顾,确实很难让人放心,就连陆玄也不得不说:“我已从海上调来十几艘伪装成商船的战船,其中数艘布置到巢湖,剩下的留在芜湖,都由筠儿指挥在后接应你。至于王敦,他手上有三、四成兵力在陶将军手上,想带全部大军逃跑并不容易。”
顾荣见陆玄布置妥当心中暗许,不过还是说道:“这样布置确实比较稳妥,只是毕竟我们都在王爷府衙为官,众多官吏中只有王导独居中枢,王府中的很多消息于我们这些属官并不畅通,这样还是不太稳妥。”
一旁从未开口的肥庄这时道:“我虽按几位大人的吩咐在东门外青溪附近建了馆舍以乐伎招徕王公贵族打听消息,可是毕竟我们在这边还没什么名气,成效并不很好。”
边上的袁氏也说道:“我们这边色艺俱佳的姑娘是不少,可是青溪旁边就是乌衣巷,王公大族多居于此,府中蓄养的歌姬、乐伎并不比我们这里的差,若想吸引他们前来当真困难。”
众人听了也都一筹莫展,过了好一会却见翾风说道:“诸位大人,妾原先在洛阳石崇府上时与颇多朝中官员相识,就算是琅琊王和王家族人也都不算陌生。故而妾愿意出来试试,邀请信官员到此游乐。此外妾还听说左将军的妾室宋袆亦在城中,她一直以绿珠弟子自居。妾愿请她献技,到时恐怕建邺一带的文人骚客都要趋之若鹜呢。”
顾荣看看陆玄和肥庄,见他们都持赞成的神色,便转身对刘秋道:“翾风所言确是可行,如此就可借前来游玩的士族子弟得到王府内的一些消息,只是秋儿难免要割爱了。”
刘秋怎会因此推托,只是说道:“此危急之秋怎可因私废公,只是要麻烦王老板和袁氏多帮忙照顾了。”
陆玄于是说道:“如今我已年老,很多事情早已想脱手给你们来做,这也是今次我和军司要把大家都召集来的用意。夏口和会稽的封地本就是山阳公自家的封地,自然应由秋儿打理,孙家水上的家当理当也该交还给三公主,今后就靠你们夫妻二人操持了。”
顾荣在一旁也点头赞成,刘秋夫妻接手家业的事也就这样定了。孙家水上的银钱一直由肥庄打点,这时也马上表示孙筠可随时清点账目。
七日后,西出城外的长江码头,陶侃和他的船队已等候多时,孙筠和翾风由孙川陪着都夹在顾荣一众送行的队伍中遥遥向刘秋登上的战船送别。刘秋与陶侃多年未见,免不了先是客气一番。只是刘秋见陶侃顺江带来的战船最大也不过双层,难免有些失望。陶侃只好敷衍说是淮水一带河道狭窄大船难行,且西面战事吃紧没有多少余船可供调动。
一行人从水路北行,数日后到达寿春,刘秋让军兵依山傍水扎营,又远近撒出兵士征粮,并说匈奴大军即将以此地为战场,要各处竞相向南逃遁。陶侃见了疑惑地但问刘秋原因,没想到刘秋只答若不放心可自带兵与石勒对阵军前,若肯帮忙则回建邺时让王导尽快多运辎重前来。陶侃当然不会傻到自己留在寿春面对石勒,自然不再多问,到了三日之期连忙和随从一道南返。 ↑返回顶部↑
王导方才被顾荣一顿数落早已失了脸面,也不好再一味力劝,只好找了个借口向顾荣辞行而出。
虽然没有当面答应王导,但顾荣一边让孙筠着手收归水上商船和人手的管理,一边又去信给南面的陆玄等人。几月后吴郡和会稽等地的众人陆续到来,顾荣便把刘秋等人找来一同商议。这时刘秋方才发现不仅陆玄、八哥、孙川都已远道前来,就是肥庄都也到场,诸人之中刘秋的两位二位夫人只有肥庄身边坐着女眷,再仔细看去居然是当年的袁氏。如今肥庄的胡子已有些稀疏,不过袁氏却还半老徐娘多少有些风采。
刘秋和孙筠忙上去给陆玄行礼,翾风亦跟在后面给众人见礼。八哥仿佛让人看到当年那个健硕的陆公,而如今孙川显然已经成为东吴遗族年青一代的佼佼者,至于陆玄则已须发斑白,好在精神依旧矍铄。
大家明白此次东吴遗族的又一次齐聚还是为了一同对抗即将南下的石勒,毕竟琅琊王现在的军队虽然数量尚可,但实力和早先王衍所率的晋军精锐还差得远,就算把孙家藏了这么久的水军算上也很难说能否挡住石勒的大军。
会议刚一开始陆玄便说道:“今天难得召大家来齐,所为事宜各位也已知晓,现今石勒铁骑如同在草原上一般如入无人之境,而他的大军即将南下,大家今日总要商量个对策守住江东才好。如今除了贺彦先久病会稽,乌头在夏口水上盯着动静,其他人该到的都到了。”
顾荣此时仍未痊愈,被孙筠和翾风一左一右扶着,只见他缓缓说道:“虽然上次王导前来游说被我等拒绝,不过如今事态紧急,琅琊王还是征召秋儿为伏波将军,已定下七日后率五万步卒北上。我与王导力争才让他从王敦手里调了荆州前线的龙骧将军陶侃和他手下两千水军还有四艘战船共同与你共同北上。但他到阵前三日后须西返荆州,除非秋儿无法在前方带兵他才会留在那里接替你的职务,毕竟荆州一带杜弢的叛军实力也不容小觑。”
顾荣说完有些疲累便停下休息,一边陆玄见状继续道:“既然调的是荆州陶侃和他的水军,那么还是常驻夏口的八哥来给大家介绍下那边的情况。”
八哥清了清喉咙,“诸位,小人虽然一直都无名无姓只有个诨号,可是现在的孩子已经长大,便按照诨号的意思取名李老八,以后孩子就姓李了。”
看见陆玄冲他微笑,李老八便继续道:“大概十年前诸王之乱开始时陶侃便离开伏波将军孙秀随朝廷官员南下荆州平乱,从此仕途不断高升直至龙骧将军兼领武昌太守。去年石勒从襄阳一路攻至江夏,与武昌近在咫尺。不过匈奴的军队只能攻进大山脚下的安陆,却对汉水汇入长江的夏口毫无办法。那里处在云梦之中时常泛滥,即使旱季也多沼泽和泥地,甚至还经常爆发瘟疫,北方的军队在那里难以施展。陶将军自知难用手里有限的步卒抵挡石勒,于是四处征调大船想在武昌上游建立水上防线。”
“所以你们就和陶侃联系了?”陆玄在旁问道。
李老八点点头,“以前陶将军在伏波将军手下作掾属时我们曾见过几次,他知道我是顾军司手下的人,所以就借了些大船和水手给他,一来二去我们就熟了,不过我并未把家里的事情和他讲过。”
刘秋显然更关心陶侃的带兵能力,便问道:“龙骧将军是否亲自统领过水军?”
李老八答道:“自然,现今左将军坐镇豫章而将北面武昌水陆防卫都交给陶将军,当然是对他统领水军的能力十分放心。先前石勒从江汉撤军后江夏一带就被流民占据,不过最后都被陶侃以水军阻住。”
陆玄又问孙筠道:“筠儿之前一直在淮水一带,近来可曾派人去了解那里的情形?”
孙筠在顾荣身后答道:“前月雪停后我便派了几人渡江北去,早先大量人口南迁,就已有很多人离开那里,如今外面都在疯传匈奴大军南下,那里的百姓几乎都跑光了。”
陆玄见几人说完,便问刘秋道:“五万步卒、二千水军还有四艘战船,秋儿考虑了这些日子想必已有些眉目,不知准备在哪里拒敌?”
刘秋向陆玄作了一揖,“不瞒师父,晚辈确实已有些打算。石勒率骑兵从北方直攻吴地,必定走寿春到合肥这条陆路,这是从前魏吴、晋吴争夺的主战场。寿春地处淮水岸边,东西南三面皆有水路,附近还有八公山可为依托,最适合用步卒和水军对抗骑兵。”
看见陆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刘秋又继续道:“具体我想等到了寿春看过地形再说。只是石勒如今气势正盛,晋军士卒又是临时征召,不只欠缺训练士气也有不足,倒时若败了可有保全之策?此外,王家族人面对匈奴屡次逃跑,我真怕到时王敦再带着南方全部的军队脱离战场。”
王敦和王澄此前都和王衍一样置洛阳的安危于不顾,确实很难让人放心,就连陆玄也不得不说:“我已从海上调来十几艘伪装成商船的战船,其中数艘布置到巢湖,剩下的留在芜湖,都由筠儿指挥在后接应你。至于王敦,他手上有三、四成兵力在陶将军手上,想带全部大军逃跑并不容易。”
顾荣见陆玄布置妥当心中暗许,不过还是说道:“这样布置确实比较稳妥,只是毕竟我们都在王爷府衙为官,众多官吏中只有王导独居中枢,王府中的很多消息于我们这些属官并不畅通,这样还是不太稳妥。”
一旁从未开口的肥庄这时道:“我虽按几位大人的吩咐在东门外青溪附近建了馆舍以乐伎招徕王公贵族打听消息,可是毕竟我们在这边还没什么名气,成效并不很好。”
边上的袁氏也说道:“我们这边色艺俱佳的姑娘是不少,可是青溪旁边就是乌衣巷,王公大族多居于此,府中蓄养的歌姬、乐伎并不比我们这里的差,若想吸引他们前来当真困难。”
众人听了也都一筹莫展,过了好一会却见翾风说道:“诸位大人,妾原先在洛阳石崇府上时与颇多朝中官员相识,就算是琅琊王和王家族人也都不算陌生。故而妾愿意出来试试,邀请信官员到此游乐。此外妾还听说左将军的妾室宋袆亦在城中,她一直以绿珠弟子自居。妾愿请她献技,到时恐怕建邺一带的文人骚客都要趋之若鹜呢。”
顾荣看看陆玄和肥庄,见他们都持赞成的神色,便转身对刘秋道:“翾风所言确是可行,如此就可借前来游玩的士族子弟得到王府内的一些消息,只是秋儿难免要割爱了。”
刘秋怎会因此推托,只是说道:“此危急之秋怎可因私废公,只是要麻烦王老板和袁氏多帮忙照顾了。”
陆玄于是说道:“如今我已年老,很多事情早已想脱手给你们来做,这也是今次我和军司要把大家都召集来的用意。夏口和会稽的封地本就是山阳公自家的封地,自然应由秋儿打理,孙家水上的家当理当也该交还给三公主,今后就靠你们夫妻二人操持了。”
顾荣在一旁也点头赞成,刘秋夫妻接手家业的事也就这样定了。孙家水上的银钱一直由肥庄打点,这时也马上表示孙筠可随时清点账目。
七日后,西出城外的长江码头,陶侃和他的船队已等候多时,孙筠和翾风由孙川陪着都夹在顾荣一众送行的队伍中遥遥向刘秋登上的战船送别。刘秋与陶侃多年未见,免不了先是客气一番。只是刘秋见陶侃顺江带来的战船最大也不过双层,难免有些失望。陶侃只好敷衍说是淮水一带河道狭窄大船难行,且西面战事吃紧没有多少余船可供调动。
一行人从水路北行,数日后到达寿春,刘秋让军兵依山傍水扎营,又远近撒出兵士征粮,并说匈奴大军即将以此地为战场,要各处竞相向南逃遁。陶侃见了疑惑地但问刘秋原因,没想到刘秋只答若不放心可自带兵与石勒对阵军前,若肯帮忙则回建邺时让王导尽快多运辎重前来。陶侃当然不会傻到自己留在寿春面对石勒,自然不再多问,到了三日之期连忙和随从一道南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