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结婚大喜(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陈三郎对于英花马拉松式的追求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他俩要结婚了。/p>
  婚期选择在了腊月二十八,公司正式关门歇业过大年的第三天。/p>
  新婚的地点,就选在了陈三郎的老家,那个盛产茶叶和毛竹的山区乡村。/p>
  为成年的子女们筹办婚事,是那个年代农村父母们一辈子最荣光、最有使命感的一件事情。/p>
  好像他们的人生就是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带孙子。/p>
  衣食无忧、含饴弄孙、全家平安,老一代农民伯伯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最大追求,莫过于此。/p>
  所以接到长子陈三郎年底回来结婚办喜事的消息,而且娶得是一位不要三媒四聘、结婚彩礼的城市姑娘。/p>
  他的父母高兴坏了,带领全家人和一个庄上的本家近邻,早早的开始准备了起来。/p>
  所以除了给父母寄回两万块钱作为结婚的费用开销,从伙食、场地、到老家新房的布置,没有让他操任何的心。/p>
  虽然还是福利分房的时代,浦东新区早期商品房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了。/p>
  当然那个时代是没有房贷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执行,是1997年之后的事情。/p>
  所以最早期的商品房市场,是面向像英花、陈三郎他们这样先富阶层的,只有这些人才有一次性付款的能力。/p>
  英花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外高桥附近一处新开张的小区,买了一栋上下两层,带有小院的新居。/p>
  用现在的话讲,那就是别墅豪宅啊!/p>
  她当然还没有什么别墅的概念,就是觉得上下楼方便。/p>
  又有个可以晒衣服、孩子们戏耍、老人晒太阳的小院,格局挺好,就像郊区随处可见的民居那样。/p>
  而父亲英大山则支付全部的装潢费,陈三郎提包入住就可以了。/p>
  当然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结婚之后英花掌管全部的财政大权,包括公司,也包括家里。/p>
  这就意味着陈三郎这个一世的英雄,从此以后求需要伸手向老婆要钱过日子了。/p>
  只要能抱得美人归就行,处在温柔乡里的陈三郎那还考虑以后的事啊!/p>
  好在英花并没有斩尽杀绝,原来的独自子公司英花装卸直接撤销工商登记,完全并入了三郎装卸有限公司。/p>
  合并后的公司,英花和陈三郎各享受5o%的股份。/p>
  尤其可见英花还是一个传统的孩子,还没有婚前财产公证的意识。/p>
  她认为夫妻双方不管婚前婚后的收入,都属于这个新成立的家庭。/p>
  中国老百姓的这种优良的传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完全的丢干净了。/p>
  现在都市男女的婚姻就像做生意一样,什么都分的清清楚楚。/p>
  这哪是准备做一辈子夫妻的一家人啊,分明就是准备随时散伙的生意合伙人嘛!/p>
  在这片土地上,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就剩下广阔的乡村了。/p>
  一家有事情,全村的人都过来义务帮忙。/p>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