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结婚大喜(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席间,和尚吴新端盘,朱仔倒酒,陪着陈三郎、英花夫妇挨桌的给宾客们敬酒。/p>
  当然酒水里肯定是掺水的,否则一百杯烧酒下肚,那他俩的洞房花烛就没法过了。/p>
  蒋结巴和他的半路夫妻的媳妇也受邀过来参加了陈三郎的婚礼,他真是感慨万千啊。/p>
  作为带领陈三郎、吴新、罗永福三个小青年闯荡上海滩的引路人,现在一个成了新疆大学里的教授,一位成了当地的富,当地打工子弟的楷模。/p>
  所以蒋结巴的脸上也是很有光彩的,按江湖的辈分算,他就是洪七公,陈三郎、罗永福他们只能算是他门下的九代弟子了。/p>
  陈三郎对于蒋结巴的这份提携之情,也是从来不会忘却的。/p>
  每年新春回来,都会登门拜访送上厚礼。凡是蒋结巴介绍过去的工人,他都会高看一眼,吃水不忘挖井人嘛!/p>
  “英花,这是我经常跟你讲的表叔,蒋表叔。呵呵,我的引路人啊!”/p>
  敬酒来到蒋结巴他们这一桌时,陈三郎像英花动情的介绍道。/p>
  “表叔,初次见面不成敬意。”英花把事先准备的红包双手递给了蒋结巴。/p>
  “师傅领、领进门,修、修行靠、靠个人,是三郎自己有本事!呵呵!”蒋结巴欢喜的收下了红包,称赞道。/p>
  英花今天的新娘打扮是圡洋结合,那个时候的农场婚礼是没有穿婚纱的,又正值寒冷的冬天。/p>
  所以她给自己在上海百货大楼买了一件当年流行的驼绒红大衣,红色棉靴、灯芯绒的红色筒裤。/p>
  一色的中国红,又暖和又喜庆。/p>
  这个来自大都市的外地新娘的美貌、洋气、热情,也让还很闭塞的老乡们眼前一亮,都交口称赞老陈家娶了房好媳妇。/p>
  在宴席的宾客中,陈三郎还在寻找一个人身影,那就是罗永福。/p>
  自己新婚大喜的日子,这个家伙不在场,陈三郎总觉的少了点什么。/p>
  遗憾的是他只看见了罗永福的父亲罗民华,和蒋结巴表叔一个酒桌上。/p>
  过年也不回来,这个家伙看来在遥远的新疆已经乐不思蜀,把老家的父老兄弟们都给忘了吧!/p>
  婚宴还在进行,而婚宴外喜庆的闹剧已经开始了。/p>
  陈三郎的父亲母亲其实正喜笑颜开、老老实实的并排坐在一张板凳上,几个制造气氛的婶娘阿姨们用朱红水把两位老人抹了个大花脸。/p>
  又有人把事先备好的两个披红挂彩的树根,挂在了这对公爹公婆的脖子上,这就叫做“抱根子、抱孙子”!/p>
  并一用一根红颜色的绳子,牵着两个老人在打谷场上走了一圈,看热闹的小孩们一大溜的跟在了他们的后面。/p>
  这样子女结婚时,折腾公婆大人的游戏,既是欢喜的闹剧,又是包含着朴素祝福的乡俗。/p>
  而整个的游戏怎么看都像是过去那个狂热的年代里,批斗那些牛鬼蛇神的改进版。/p>
  喜庆的红水代替了黑墨水,小树根代替了“地富反坏右分子”打着红叉叉的白纸板。/p>
  夜晚,陈家还有亲友们准备了丰盛的夜宵,在打谷场上五部连放的通宵电影。/p>
  现在的露天电影早已成为过去式了,成了夏日公园里纳凉活动的一部分,或者配合某家房地产公司的宣传,或者是一种文化下乡、进社区的活动。/p>
  但是在7o年后之前几代人的记忆里,露天电影是一种永难忘怀的人生情节。/p>
  那里有自己的童年、青春和爱情。/p>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