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2 / 4)
回到镇抚司衙门后,公孙遇春一直闷闷不乐。他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支笔,却迟迟没有落下。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不知道该如何执行皇帝的命令。直到半夜时分,他突然一拍脑门醒悟过来:“我何必多想呢?让马吉翔自己去想办法不就好了?我要是真有计策,又何必去麻烦他呢?”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仿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从此以后,京师里频频发出诏令,传遍四方。而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也络绎不绝地传来,每一个消息都如同一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一个动荡不安的局势。
“新任援剿总督丁魁楚兵败被俘……”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朝廷。丁魁楚的失败意味着大明在军事上的又一次挫败,也让人们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担忧。
“李自成包围了凤阳府,企图进攻南京……”这个消息更是让人心惊胆战。李自成的军队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仿佛要将一切阻挡在他们面前的障碍都摧毁。
“华瑞奇将军将兵力分为两路,一路守卫岳州,一路沿江而下保卫南京……”这个消息带来了一丝希望,仿佛是大明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华瑞奇的决策让人们看到了抵抗的决心和勇气。
“许定国设计陷害高杰将军,高杰将军受伤后许定国趁机逃走……”这个消息如同一把利刃,刺进了人们的心中。许定国的背叛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残酷,也让人们对未来的局势更加担忧。
“简明孝将军挥师北上,攻占了承天府和襄阳……”这个消息再次带来了一丝希望,仿佛是大明在困境中找到了突破口。简明孝的胜利让人们看到了反击的力量和可能。
林小风看完这些报告后,脸上依然保持着淡然的表情。他已经把权力交给了各位将领,他们的成败已经不是他能够预料的了。但当他看到最后一份报告时,他停下了脚步,指着上面的地名问郭天阳:“永州府在哪里?”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凝重和不安。
郭天阳看了一眼报告,脸色骤变。报告
永州府,地处湖广行省的最南端,与广西、广东接壤,甚至还与贵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山川秀美,却也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成为了历史上多次战乱的焦点。
郭天阳,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中年男子,此刻正站在永州府的城墙上,凝视着远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也有对即将来临的风暴的深深忧虑。他对其他地方或许并不怎么上心,但对贵州,他却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这不仅仅是因为贵州是他的故乡,更因为那里曾经发生过两次令他刻骨铭心的动乱——万历二十四年的播州之乱和天启二年的奢安之乱。尤其是后者,那场持续了整整九年的战乱,如同一场噩梦,至今仍然让他心有余悸。
“奢安之乱啊……”郭天阳低声喃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那时,大明王朝正与辽东的建奴激战,朝廷征调了四川永宁的奢氏和贵州水西的安氏军队前往援助。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场远征竟然成为了一场灾难的序幕。奢崇明,那个曾经威风凛凛的将领,带着两万大军向重庆进发,却因朝廷的粮饷被克扣,加之心中的不满,最终选择了反叛。他们攻占了重庆,又向西挺进,围困了成都。那一幕幕的惨烈景象,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嗯?”这时,林小风的声音突然打断了郭天阳的思绪。他转过头,只见林小风正站在他的身旁,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审视的味道。郭天阳心中一紧,连忙跪下汇报:“皇上,永州府是湖广最南边的府城,与两广和贵州都相邻。”
林小风微微点头,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够洞察一切。“那两广总督是谁在当?”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郭天阳不敢怠慢,连忙回答:“皇上,两广总督是沈犹龙大人。”
林小风闻言,心中不禁暗自琢磨。他深知张献忠的狡猾与凶残,这个贼子往南逃窜,显然不是为了广西、广东那些多山岭丘陵、平地稀少的地方。大军在那里行走困难,补给更是难上加难。他必须尽快做出决策,防止张献忠的势力进一步扩张。
“给沈犹龙写封信。”林小风沉吟片刻后,果断下令,“让他两广的兵力以防守为主,不要轻易追击,免得被贼人牵着鼻子走。”
二十天后,一封密函如同一只展翅的飞鸟,从京城穿越千山万水,飞到了肇庆的三总府。这三总府,是明成化元年朝廷设立的,包括两广总督府、总镇府、总兵府,原本设在梧州,但在嘉靖四十五年迁到了肇庆。这里,是岭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沈犹龙坐镇指挥的地方。
沈犹龙,字云升,松江华亭人。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万历四十四年考上了进士。从军后,他凭借军功一步步攀升,最终坐上了两广总督的宝座。他身材魁梧,国字脸,大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下巴尖儿上长着浓密的胡子。他穿着蓝袍,腰系紫带,头上戴着网巾,看起来就像是张飞穿了文官的衣裳。然而,他的气质却与张飞截然不同,温文尔雅中透露出一种不屈的坚韧。
此刻,沈犹龙正坐在书房中,手中拿着那封从京城飞来的密函。他拆开信封,仔细阅读着里面的内容。看完后,他轻轻松了口气,心中暗自庆幸。至少,皇上已经意识到了张献忠的威胁,并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沈大人。”门外传来衙役的声音,“广东锦衣卫千户马吉翔求见。”
“哦?”沈犹龙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快请。”
片刻后,马吉翔走进了书房。他身材瘦削,面容精明,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机敏和狡黠。他与沈犹龙寒暄了几句后,便直奔主题:“沈大人,张献忠那贼子沿江打下了永州,明显是想打两广的主意。您这边有什么打算?”
沈犹龙笑着回答:“马千户放心,我已经在贼人南下的要道上布下了重兵。桂林有一万多守军,梧州近两万,韶州也过万了。他们想在山林里赢过我们两广的军队,难啊!”
然而,马吉翔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这事儿恐怕没那么简单!”
沈犹龙闻言,眉头微微一皱:“马千户何出此言?”
马吉翔开始卖起了关子:“沈大人您想啊,张献忠那贼子从来就不擅长打阵地战,他擅长的是流动作战。现在几万大军在永州屯了快一个月了,肯定是在憋什么大招呢。”
“大招?啥大招?”沈犹龙追问。
马吉翔叹了口气,慢慢说道:“具体是啥大招我也不知道,想派细作去探探,可咱们衙门里没钱啊!” 沈犹龙一听就明白了,马吉翔这是来要钱的。锦衣卫怎么可能没钱?还不是因为内部要更迭了,两广这边也快轮到了。马吉翔想趁这个机会补补衙门的亏空。
“难啊!”沈犹龙也叹了口气,“朝廷都免了全国两年的赋税了,咱们两广离京师那么远,户部的银子三月初就发了,到现在还没到!咱们是不是该参户部一本?” ↑返回顶部↑
从此以后,京师里频频发出诏令,传遍四方。而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也络绎不绝地传来,每一个消息都如同一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一个动荡不安的局势。
“新任援剿总督丁魁楚兵败被俘……”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朝廷。丁魁楚的失败意味着大明在军事上的又一次挫败,也让人们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担忧。
“李自成包围了凤阳府,企图进攻南京……”这个消息更是让人心惊胆战。李自成的军队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仿佛要将一切阻挡在他们面前的障碍都摧毁。
“华瑞奇将军将兵力分为两路,一路守卫岳州,一路沿江而下保卫南京……”这个消息带来了一丝希望,仿佛是大明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华瑞奇的决策让人们看到了抵抗的决心和勇气。
“许定国设计陷害高杰将军,高杰将军受伤后许定国趁机逃走……”这个消息如同一把利刃,刺进了人们的心中。许定国的背叛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残酷,也让人们对未来的局势更加担忧。
“简明孝将军挥师北上,攻占了承天府和襄阳……”这个消息再次带来了一丝希望,仿佛是大明在困境中找到了突破口。简明孝的胜利让人们看到了反击的力量和可能。
林小风看完这些报告后,脸上依然保持着淡然的表情。他已经把权力交给了各位将领,他们的成败已经不是他能够预料的了。但当他看到最后一份报告时,他停下了脚步,指着上面的地名问郭天阳:“永州府在哪里?”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凝重和不安。
郭天阳看了一眼报告,脸色骤变。报告
永州府,地处湖广行省的最南端,与广西、广东接壤,甚至还与贵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山川秀美,却也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成为了历史上多次战乱的焦点。
郭天阳,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中年男子,此刻正站在永州府的城墙上,凝视着远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也有对即将来临的风暴的深深忧虑。他对其他地方或许并不怎么上心,但对贵州,他却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这不仅仅是因为贵州是他的故乡,更因为那里曾经发生过两次令他刻骨铭心的动乱——万历二十四年的播州之乱和天启二年的奢安之乱。尤其是后者,那场持续了整整九年的战乱,如同一场噩梦,至今仍然让他心有余悸。
“奢安之乱啊……”郭天阳低声喃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那时,大明王朝正与辽东的建奴激战,朝廷征调了四川永宁的奢氏和贵州水西的安氏军队前往援助。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场远征竟然成为了一场灾难的序幕。奢崇明,那个曾经威风凛凛的将领,带着两万大军向重庆进发,却因朝廷的粮饷被克扣,加之心中的不满,最终选择了反叛。他们攻占了重庆,又向西挺进,围困了成都。那一幕幕的惨烈景象,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嗯?”这时,林小风的声音突然打断了郭天阳的思绪。他转过头,只见林小风正站在他的身旁,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审视的味道。郭天阳心中一紧,连忙跪下汇报:“皇上,永州府是湖广最南边的府城,与两广和贵州都相邻。”
林小风微微点头,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够洞察一切。“那两广总督是谁在当?”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郭天阳不敢怠慢,连忙回答:“皇上,两广总督是沈犹龙大人。”
林小风闻言,心中不禁暗自琢磨。他深知张献忠的狡猾与凶残,这个贼子往南逃窜,显然不是为了广西、广东那些多山岭丘陵、平地稀少的地方。大军在那里行走困难,补给更是难上加难。他必须尽快做出决策,防止张献忠的势力进一步扩张。
“给沈犹龙写封信。”林小风沉吟片刻后,果断下令,“让他两广的兵力以防守为主,不要轻易追击,免得被贼人牵着鼻子走。”
二十天后,一封密函如同一只展翅的飞鸟,从京城穿越千山万水,飞到了肇庆的三总府。这三总府,是明成化元年朝廷设立的,包括两广总督府、总镇府、总兵府,原本设在梧州,但在嘉靖四十五年迁到了肇庆。这里,是岭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沈犹龙坐镇指挥的地方。
沈犹龙,字云升,松江华亭人。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万历四十四年考上了进士。从军后,他凭借军功一步步攀升,最终坐上了两广总督的宝座。他身材魁梧,国字脸,大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下巴尖儿上长着浓密的胡子。他穿着蓝袍,腰系紫带,头上戴着网巾,看起来就像是张飞穿了文官的衣裳。然而,他的气质却与张飞截然不同,温文尔雅中透露出一种不屈的坚韧。
此刻,沈犹龙正坐在书房中,手中拿着那封从京城飞来的密函。他拆开信封,仔细阅读着里面的内容。看完后,他轻轻松了口气,心中暗自庆幸。至少,皇上已经意识到了张献忠的威胁,并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沈大人。”门外传来衙役的声音,“广东锦衣卫千户马吉翔求见。”
“哦?”沈犹龙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快请。”
片刻后,马吉翔走进了书房。他身材瘦削,面容精明,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机敏和狡黠。他与沈犹龙寒暄了几句后,便直奔主题:“沈大人,张献忠那贼子沿江打下了永州,明显是想打两广的主意。您这边有什么打算?”
沈犹龙笑着回答:“马千户放心,我已经在贼人南下的要道上布下了重兵。桂林有一万多守军,梧州近两万,韶州也过万了。他们想在山林里赢过我们两广的军队,难啊!”
然而,马吉翔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这事儿恐怕没那么简单!”
沈犹龙闻言,眉头微微一皱:“马千户何出此言?”
马吉翔开始卖起了关子:“沈大人您想啊,张献忠那贼子从来就不擅长打阵地战,他擅长的是流动作战。现在几万大军在永州屯了快一个月了,肯定是在憋什么大招呢。”
“大招?啥大招?”沈犹龙追问。
马吉翔叹了口气,慢慢说道:“具体是啥大招我也不知道,想派细作去探探,可咱们衙门里没钱啊!” 沈犹龙一听就明白了,马吉翔这是来要钱的。锦衣卫怎么可能没钱?还不是因为内部要更迭了,两广这边也快轮到了。马吉翔想趁这个机会补补衙门的亏空。
“难啊!”沈犹龙也叹了口气,“朝廷都免了全国两年的赋税了,咱们两广离京师那么远,户部的银子三月初就发了,到现在还没到!咱们是不是该参户部一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