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中军副将李顺祖站了出来,他的身形挺拔,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他说:“末将认为,我们应该先打李闯,再收拾献贼。”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为什么这么说?”性忠问他,还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亲近。他对这个侄子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成为李家新一代的佼佼者。
  顺祖指着地图,侃侃而谈:“一来,阜阳到罗山县远,但到汝南的李闯那儿近多了,兵法上讲,不能舍近求远;二来,罗山县那地方多泥泞水田,骑兵不好打。我们大部分都是骑兵,所以应该先往西打李闯,然后再南下对付献贼。”他的分析条理清晰,显然对局势有着深入的了解。
  性忠闻言,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转头看了看查斌勋。斌勋的祖先查大受曾跟随李成梁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跟着李如松平定倭寇有功,升到了辽东副总兵。然而,李家后来势微,斌勋也跟着失势了。这次南下,性忠最看重顺祖,其次就是斌勋了。
  斌勋见性忠问到自己,赶紧回答说:“地形不是难题,根据李勇的报告,罗山县今年干旱,稻田少,反倒是番麦番薯多。现在快秋收了,田里都没啥水了,骑兵过去完全没问题。”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对局势的清晰判断。
  性忠闻言,笑着拍了拍顺祖的肩膀说:“天时地利虽然重要,但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赞许与鼓励,显然对斌勋的分析颇为认同。
  顺祖一听,脸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缺乏实战经验,有些判断确实过于草率了。性忠见状,又安慰他说:“这不是主要原因。”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宽容与理解。
  顺祖和斌勋都好奇地问:“那主要原因是什么?”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求知与渴望。
  性忠解释道:“咱们骑兵里,只有一千人是关宁精锐,其他的要么是步兵转来的,要么是新招的。这第一仗主要是练兵,献贼那边比较弱,所以咱们先拿他开刀。”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对局势的清晰判断与把握。
  “而且啊,咱们还有别的任务。”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神秘与深意。
  “什么任务?”顺祖与斌勋异口同声地问道,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降服李定国。”性忠缓缓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定国?那不是献贼的义子吗?”顺祖不屑地说,“他能……”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性忠严厉地打断了。
  “住嘴!”性忠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怒意与威严,“这是陛下的意思,不得妄加议论!”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显然对陛下的决定充满了敬畏与尊重。
  “是,总兵大人!”顺祖闻言,立刻恭敬地行礼道。他知道自己的言语有些失当,触怒了性忠。
  商量完后,大家又开始筹备军粮。性忠知道兵贵神速,立刻派人拿着公文去沿途的府县,让他们准备粮草。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睿智与决心,显然对即将到来的战役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第二天一大早,大军就带着三天的口粮,浩浩荡荡地向光州进发了。他们的身影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威武与雄壮。光州还没被叛军占领,接到公文后立马就备好了粮草,等待着大军的到来。
  两天后,顺祖率领先锋部队抵达光州,他们的身影在城门外显得格外醒目与威武。光州的官员们早已等候多时,一见到先锋部队的到来,立刻迎了上去。他们热情地接待了顺祖等人,并迅速地为他们补充了五天的粮食。先锋部队在光州稍作休整后,便继续往西走,最后在罗山县东边的竹竿河畔扎了营。他们的营地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既有利于防守也有利于进攻。
  同时,他们还派出了探马四处侦察敌情,确保对敌方的动向了如指掌。探马们骑着快马,穿梭在山林与田野之间,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警惕与敏锐,时刻准备着向大军汇报敌方的最新动向。
  到了第二天中午,性忠的主力部队也到了光州外面。他们的身影在城门外绵延数里,气势磅礴。光州的官员们再次热情地迎接了他们,并为他们补充了五天的粮食。性忠感激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些粮食对于即将到来的战役至关重要。随后,他率领主力部队赶到了竹竿河畔与先锋部队会合。他们的营地相连,形成了一片庞大的军营,气势恢宏。
  竹竿河是淮河的一条支流,因为干旱水位很低,骑兵轻轻松松就能跳过去。他们的身影在河岸边显得格外威武与雄壮,仿佛一群即将出征的勇士,准备着迎接即将到来的战役。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在罗山县的外围,一片葱郁的密林间,张献忠突然听到探子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树叶被踩踏的沙沙声。探子一脸紧张,快步走到献忠面前,跪地禀报:“大西王,明朝的一万多骑兵已经逼近竹竿河畔,距离我们不过数十里了!”
  献忠闻言,脸色大变,双眼圆睁,仿佛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他猛地站起身,双手紧握成拳,吓得够呛。“这明军的主将是谁?”他急忙追问探子,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探子低头答道:“禀告大西王,老百姓说这支明军是从保定来的,领头的大将叫李性忠,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
  军师旺兆麟在一旁,手持羽扇,眉头微皱,突然插话道:“李性忠?那可是李如松的次子,年纪不小了,作战经验丰富,此次前来,恐怕来者不善啊!”
  献忠眉头紧锁,自言自语道:“奇怪,李性忠不早不晚,偏偏在我准备出兵的时候赶到,这事太蹊跷了,难道是天意?”
  阮师武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立刻附和道:“确实让人起疑,此事必有蹊跷。”
  其实,李性忠的到来纯属巧合,但献忠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他原本打算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趁着月色朦胧,离开罗山,穿过灵山,南下湖广。到了湖广后,就在荆州北边扎营,打算切断明军的粮道。简明孝的粮食从四川运来,经汉江北上,经过承天府到襄阳,再分别运往南阳和武关。只要粮道一断,这些地方的明军就得乱套,到时候,大西军就可以趁机收复失地。
  同时,李自成那边也分兵攻打这几处地方,等灭了简明孝的主力后,就能顺势收复湖广和河南。而张献忠则打算趁机攻打四川,这是大西和大顺之间的秘密约定,事关重大,不容有失。
  可现在李性忠这一来,完全打乱了献忠的计划。他双手抱胸,陷入了沉思,心里头怀疑是不是有内鬼泄密了。他环顾四周,密林深处,鸟鸣声声,却显得格外寂静,仿佛连大自然都在等待他的决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