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6 / 6)
阮师武瞅准时机,压低声音问了一句:“岳父大人,您是不是怀疑有内奸啊?”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似乎在试探献忠的反应。
献忠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脸上的肌肉紧绷着,显得异常严肃。
师武知道是时候了,虽然他不愿意栽赃给李定国,但李定国正在查万金失窃的事,师武决定先下手为强。万一李定国先找到线索,师武可就完了。他故意皱着眉头问:“岳父,您觉得这计划有几个人知道?”
献忠不假思索地回答:“六个,我、你,还有我的四个义子。”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师武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试探性地问道:“义父,您不会怀疑是我泄密的吧?”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真诚与期待,仿佛真的在为自己辩解。
献忠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去湖广、江西、南直隶,再到河南,这都是你的计策。如果你真的是内奸,我早就被明军包围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肯定,显然对师武还是有一定的信任。
师武暗暗松了口气,知道献忠还是信任他的。但越是这样,他越要尽快摆脱李定国的威胁。他提高了音量,故意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那泄密的人,只能是四个义子中的一个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厉。
献忠的眉头拧得更紧了,他一直以来信任的四个义子,竟然有背叛的可能,这让他难以接受。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就按军师说的办。”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立刻下令:“孙可望,你带兵去迎战李性忠,就算不能打赢,也要给我拖住时间。李定国在后面接应。”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刘文秀、艾能奇跟我一起拔营,南下灵山。”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
无论战况如何,他们的约定都不能改变。现在的明军今非昔比,不仅不怕打仗,还敢于冲锋陷阵。而大明王朝也在赈灾、整顿吏治、减税等措施下逐渐恢复了民心。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入蜀的希望可就渺茫了。
命令一下达,大西军立刻开始拔营。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在树林间穿梭,马匹的嘶鸣声、车辆的辘辘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紧张而有序的画面。孙可望和李定国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命令辎重营收拾东西,率军前往竹竿河畔。
距离河畔还有五里地的时候,孙可望得到消息:明军已经渡河了。他看了看手下的骑兵,虽然人数众多但并非都是精锐之师,甚至有些士兵骑的还是骡马。想要打败李性忠的部队,恐怕难度不小。但孙可望并不打算硬拼,他只想拖延时间,等到天黑再撤退。这样就算不能取胜,损失也会小很多,因为李定国还在后面五里地休整呢。
“传令下去迎战!步兵分三队列阵,骑兵隐蔽在阵后等待时机。”孙可望果断地做出了部署。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按照孙可望的指挥迅速列好阵型。
阵型刚列好,李顺祖就率领着两千名骑兵冲了过来。大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骑兵们气势如虹,身上穿着崭新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眼花缭乱。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孙可望拿起千里镜仔细观察这支明军,发现他们果然精锐无比。盔甲下面还有棉甲护着脖子,护心镜和铜钉密布,防护得滴水不漏。而且他们的手臂上也覆盖着铁甲,名叫臂甲。看得孙可望手心直冒汗,因为他从未见过如此锋利的兵器。再看那战马,装备得也跟关宁骑兵不相上下,头甲、胸甲、腹甲一应俱全,简直就是移动的堡垒。
正当孙可望惊叹不已时,明军的令旗一挥,左军的一千名骑兵如潮水般涌了出来。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威猛,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一般。孙可望知道,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返回顶部↑
献忠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脸上的肌肉紧绷着,显得异常严肃。
师武知道是时候了,虽然他不愿意栽赃给李定国,但李定国正在查万金失窃的事,师武决定先下手为强。万一李定国先找到线索,师武可就完了。他故意皱着眉头问:“岳父,您觉得这计划有几个人知道?”
献忠不假思索地回答:“六个,我、你,还有我的四个义子。”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师武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试探性地问道:“义父,您不会怀疑是我泄密的吧?”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真诚与期待,仿佛真的在为自己辩解。
献忠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去湖广、江西、南直隶,再到河南,这都是你的计策。如果你真的是内奸,我早就被明军包围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肯定,显然对师武还是有一定的信任。
师武暗暗松了口气,知道献忠还是信任他的。但越是这样,他越要尽快摆脱李定国的威胁。他提高了音量,故意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那泄密的人,只能是四个义子中的一个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厉。
献忠的眉头拧得更紧了,他一直以来信任的四个义子,竟然有背叛的可能,这让他难以接受。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就按军师说的办。”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立刻下令:“孙可望,你带兵去迎战李性忠,就算不能打赢,也要给我拖住时间。李定国在后面接应。”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刘文秀、艾能奇跟我一起拔营,南下灵山。”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
无论战况如何,他们的约定都不能改变。现在的明军今非昔比,不仅不怕打仗,还敢于冲锋陷阵。而大明王朝也在赈灾、整顿吏治、减税等措施下逐渐恢复了民心。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入蜀的希望可就渺茫了。
命令一下达,大西军立刻开始拔营。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在树林间穿梭,马匹的嘶鸣声、车辆的辘辘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紧张而有序的画面。孙可望和李定国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命令辎重营收拾东西,率军前往竹竿河畔。
距离河畔还有五里地的时候,孙可望得到消息:明军已经渡河了。他看了看手下的骑兵,虽然人数众多但并非都是精锐之师,甚至有些士兵骑的还是骡马。想要打败李性忠的部队,恐怕难度不小。但孙可望并不打算硬拼,他只想拖延时间,等到天黑再撤退。这样就算不能取胜,损失也会小很多,因为李定国还在后面五里地休整呢。
“传令下去迎战!步兵分三队列阵,骑兵隐蔽在阵后等待时机。”孙可望果断地做出了部署。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按照孙可望的指挥迅速列好阵型。
阵型刚列好,李顺祖就率领着两千名骑兵冲了过来。大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骑兵们气势如虹,身上穿着崭新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眼花缭乱。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孙可望拿起千里镜仔细观察这支明军,发现他们果然精锐无比。盔甲下面还有棉甲护着脖子,护心镜和铜钉密布,防护得滴水不漏。而且他们的手臂上也覆盖着铁甲,名叫臂甲。看得孙可望手心直冒汗,因为他从未见过如此锋利的兵器。再看那战马,装备得也跟关宁骑兵不相上下,头甲、胸甲、腹甲一应俱全,简直就是移动的堡垒。
正当孙可望惊叹不已时,明军的令旗一挥,左军的一千名骑兵如潮水般涌了出来。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威猛,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一般。孙可望知道,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