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南北并立(3 / 5)
毋庸置疑,皇帝这一次成功了。
承统元年,秋。
皇帝下令修建长安城,或者说用“扩建”来形容更好,皇帝要建立一座可以与官渡比肩的雄伟城池——甚至皇帝想要建立一个比官渡城还要恢弘的城池。
洛阳城的发展是不错的。
但在某一个固定的区域,一座城池的发展上限是固定的。
就比如分饼子,一个人吃的多了,那么另外一个人一定会吃的少一些。
同理,一座城池发展的迅速,并且庞大了,那么另外一座城池的发展就一定会受到制约。
比如洛阳城和官渡城。官渡在何地?洛阳又在何地?
洛阳与官渡城相距不过三百余里,同属于河南省的范围之内,同一个行省之内,同一个辖区之内,即便洛阳城身为京都,又怎么能够比肩建立了近乎千年的雄伟官渡?
但真的让京都一直被官渡压一头吧,皇帝又十分的不甘心。
尤其是李世民这种皇帝。
所以,李世民是一定要迁都的。
当迁都这件事情成了定局之后,其实迁都的地点也就基本上能够判断出来了。
首先,这个都城不能距离官渡太近——其次这个都城不能够离中原太远。
这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了。
毕竟官渡城几乎就是整个华夏大地的中央了,想要选择一个又不算很远又不算很近的地方
而且,目前来说南方又不在李世民的掌控当中,即便是在他的掌控当中他也不会选择南方的城池——南方可供选择的地方也不多,要么是南京府要么是临京城。
前者临海,而又交通发达、经济发达,后者曾经是大虞的国都。
但南京城的临海也是他的弱点,根据陈氏的海域图可知,这世上又不是只有华夏九州一个大地,若是将京都设立在这里,那么日后从海域而来的敌人该如何?
须知炸药此物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
他的威力让所有人都有所惊醒。
而临京城呢?
临京城距离中原太过遥远,根本无法掌控这里,当年的大虞建国之后,也是迅速迁都。
选来选去,最后的李世民还是选择了他第一次提出来的那个地方。
长安。
临京城
南唐李渊暂时将国都定在了这个地方,其实他也是没有什么选择,毕竟他已经听闻李世民要筹建舟师了,那么选择一个临近内陆的地方是最好的。
火药在陆地发挥的力量虽然也很强大,但却比在海上要小很多。
太极殿
李渊神色阴沉而又冷漠:“这个逆子,竟然敢如此做!当真是无父无君!” ↑返回顶部↑
承统元年,秋。
皇帝下令修建长安城,或者说用“扩建”来形容更好,皇帝要建立一座可以与官渡比肩的雄伟城池——甚至皇帝想要建立一个比官渡城还要恢弘的城池。
洛阳城的发展是不错的。
但在某一个固定的区域,一座城池的发展上限是固定的。
就比如分饼子,一个人吃的多了,那么另外一个人一定会吃的少一些。
同理,一座城池发展的迅速,并且庞大了,那么另外一座城池的发展就一定会受到制约。
比如洛阳城和官渡城。官渡在何地?洛阳又在何地?
洛阳与官渡城相距不过三百余里,同属于河南省的范围之内,同一个行省之内,同一个辖区之内,即便洛阳城身为京都,又怎么能够比肩建立了近乎千年的雄伟官渡?
但真的让京都一直被官渡压一头吧,皇帝又十分的不甘心。
尤其是李世民这种皇帝。
所以,李世民是一定要迁都的。
当迁都这件事情成了定局之后,其实迁都的地点也就基本上能够判断出来了。
首先,这个都城不能距离官渡太近——其次这个都城不能够离中原太远。
这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了。
毕竟官渡城几乎就是整个华夏大地的中央了,想要选择一个又不算很远又不算很近的地方
而且,目前来说南方又不在李世民的掌控当中,即便是在他的掌控当中他也不会选择南方的城池——南方可供选择的地方也不多,要么是南京府要么是临京城。
前者临海,而又交通发达、经济发达,后者曾经是大虞的国都。
但南京城的临海也是他的弱点,根据陈氏的海域图可知,这世上又不是只有华夏九州一个大地,若是将京都设立在这里,那么日后从海域而来的敌人该如何?
须知炸药此物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
他的威力让所有人都有所惊醒。
而临京城呢?
临京城距离中原太过遥远,根本无法掌控这里,当年的大虞建国之后,也是迅速迁都。
选来选去,最后的李世民还是选择了他第一次提出来的那个地方。
长安。
临京城
南唐李渊暂时将国都定在了这个地方,其实他也是没有什么选择,毕竟他已经听闻李世民要筹建舟师了,那么选择一个临近内陆的地方是最好的。
火药在陆地发挥的力量虽然也很强大,但却比在海上要小很多。
太极殿
李渊神色阴沉而又冷漠:“这个逆子,竟然敢如此做!当真是无父无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