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逼宫”(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竟是东京汴梁城面积的四倍。
  这么说吧,燕京城重建之前,吴哥城无疑是这个世界的世界之巅。
  吴哥城的辉煌,不仅在于其辽阔的疆域,更在于其建筑的宏伟与精致。尤其是吴哥窟,作为城中的灵魂所在,其石材用量之巨,雕刻工艺之精,堪称奇迹。据估算,建造吴哥窟所需石材超过五百万块,每块平均重达一吨半,更有巨石重达七十六吨之巨。
  这样的规模,即便是与埃及金字塔相比,也毫不逊色。
  而吴哥窟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其精美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切的繁华背后,是吴哥王朝对工匠资源的极致利用。
  为了建造这座旷世奇城,吴哥王朝几乎汇聚了整个东南亚乃至印度的顶尖工匠,人数超过二十万,其中不乏世界级的雕刻大师。
  然而,这些能工巧匠的命运,在大元帝国的铁蹄下发生了逆转。他们被江鸿飞“请”至大元,成为了帝国建设的宝贵资源,预示着大元帝国未来建筑艺术的无限可能。
  大元帝国征服吴哥王朝所收获的财富,更是难以估量。
  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统计的财富就已达大几十亿缗之巨,而流入江鸿飞私人库房的财富更是无从知晓。
  这笔庞大的财富,无疑为大元帝国的国力增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历史上,金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攻占了那个时代最为繁华的东京汴梁城,即便是将东京汴梁城搜刮得几乎一干二净,金国也仅能获得区区六十亿缗的财富。
  ——这个数字在后世看来或许庞大,但实则远未达到金国的预期。面对无法兑现的巨额赔款,北宋朝廷不得不忍痛割爱,以奇珍异宝、丝绸锦缎乃至女性为抵押,最终仍欠下金国金三十四万二千七百八十锭、银八十七万一千三百锭的债务,并承诺每年进贡,以偿还这沉重的战争赔款。
  相比之下,虽然有可能还比不上赵宋王朝,但吴哥王朝亦算是极为富裕了。
  而吴哥王朝并非孤例,整个中南半岛上的小国,虽规模不一,却都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享受着东西方海上贸易带来的红利。
  ——它们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些国家能够轻松地从繁忙的贸易中分得一杯羹。
  以至于,即便是规模较小的小国,也能轻易累积起十几二十亿缗的财富。
  谈及海上贸易的繁荣,不得不提大元帝国的崛起。
  自江鸿飞崛起以来,大元帝国便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这一决策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大元帝国在短时间内便建立了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
  据统计,大元帝国已与上百个国家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从东方的爪哇、渤泥,到西方的印度、阿拉伯,乃至非洲与欧洲各国,无不与大元帝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元帝国的财政收入中,商业税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与中国历代以农业税为主的王朝截然不同。
  以去年为例,大元帝国的财政总收入高达四亿七千六百万缗。
  其中,农业税,即传统所称的两税,其总额不过六千余万缗,仅占帝国财政收入的微薄一隅,不足其总量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商业税及其专营项目,如盐、茶、酒、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乃至火车、轮船等政府垄断行业的收入,竟高达两亿五千多万缗。
  这一数字不仅震撼人心,更标志着大元帝国成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帝国。
  大元帝国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独树一帜,皆因商业及其相关专营收入首次逾越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一壮举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绝无仅有。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海上贸易,它如同帝国经济的引擎,推动着财富与文明的双向流动。
  江鸿飞掌舵的大元朝廷,深谙此道,不遗余力地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构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贸易网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