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自己看着办(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知识传播,在当今汉室实在是没有土壤。
  一来,是纸张还没有普行天下,没能成为‘知识普及化、大众化’的载体。
  二来,便是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学阀、贵族们对知识的垄断,依旧处于不可撼动的原始阶段。
  贵族、学阀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知识,是需要传播才能更具价值的。
  他们只狭隘的认为:这本书只有我家有,那未来,无论哪个统治者需要用到这本书的内容,就都要求到我家的头上。
  掌握知识的人藏着掖着,底层民众求学五门,饶是刘荣这个穿越者开了天眼,也是拿他们没有太好的办法。
  ——强按牛头喝水,要么会把牛淹死,要么会被牛顶死。
  放在国家大事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政策再怎么正确、再怎么积极,只要没有施行的土壤和广泛接受度,那强行推行,就只会造成两种后果。
  要么,是政策被扭曲,偏离最初的初衷,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
  一如千百年后的王安石变法,出发点伟大的不能再伟大,结果却离谱的不能再离谱。
  再或者,便是遭遇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噬——如刘荣人亡政息,甚至被反向清算,被未来的重臣开历史倒车之类。
  无奈之下,刘荣也是难得念起了儒家的好。
  说一千道一万,说儒家这儿不行,那儿不好,说老说去,有教无类四个字,刘荣是无论如何都黑不动的。
  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垄断严重,甚至被普遍认为‘本应如此’的时代,儒家能喊出这个口号并身体力行的践行,无疑是彰显出了其独特的格局和前瞻性。
  虽然儒家只有一个,偏偏刘荣还不怎么喜欢;
  但没关系。
  儒家的存在,让刘荣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解开这一毛线团的接入点,或者说是‘线头’。
  ——凡是就怕对比。
  好比后世的企业,大家都摆烂,或许还能相安无事;
  但只要出现一个卷王,那大家就是不卷也得卷了。
  因为有对比了。
  因为有了参照,让老板意识到你们在摆烂了。
  这鱼,也就是无论如何,都摸不下去的了……
  “儒家~”
  “嗯……”
  心中有了大致盘算,刘荣便也不再迟疑,当即以非正式的口谕形式,召了几位有资格代表儒家的大儒、大家入朝觐见。
  这些人当中,有的在长安——如公孙弘、董仲舒;
  也有的在关东,如辕固生、鲁申公、胡毋生等。
  召见这些人,自然不是刘荣闲着没事儿干,而是要‘反向杀鸡儆猴’,通过表彰儒家有教无类的教化之功,来倒逼其他学派,也学习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