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抉奥阐幽,顺水推舟(7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此,大宗伯甚至不惜搬出皇帝开放报禁,这等错误政治决策,逼迫皇帝退上这么一步。
  可惜这一招被皇帝轻轻挡了开来——皇帝的本意是没错的,只是李春芳执行的步子太大了。
  如此,申时行便只再退一步。
  南北之争只是派生的次要矛盾,往往根植于主要矛盾中。
  南北榜案,本质是学阀之争,此刻的南方妖书案,本质是清丈引起的赋税之争。
  如此,以南北之争大兴刑狱就过了。
  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些不满清丈的士绅大户,进行有限度的精准打击。
  从王锡爵、殷正茂、汪宗伊等一干南人的反应而言,显然是认下了申阁老退的这一步。
  至于谁在这个范围里,那就心照不宣了。
  东阁大学士王锡爵上前一步:“陛下,申阁老此言在理。”
  “此类妖书,自然逃不过法网,明正典刑不过题中应有之意。”
  “但,正所谓师出有名,若是以妖书挑拨南北之言大兴刑狱,诏令到了地方再加以倍之,只怕多出抱怨之语的百姓士人亦要为之牵连,如此恰恰遂了贼人的意!”
  “不妨就以申阁老之言,只对几家报社加以审问,揪出其背后干涉大政的豪右即可。”
  被挑拨的赤民必然无辜,出言抱怨的小地主无可厚非,撰写妖书的士人勉强原谅。
  只有阻挠清丈的幕后豪右,必须重拳出击!
  当然,实情是不是这样也不重要。
  趁着此次大动干戈的机会,铲平豪右,将清丈的阻碍扫除才最为务实。
  可惜的是。
  这似乎并没有挠到皇帝的痒处。
  皇帝闻言之后,在御座上思索了好半晌,仍旧未置可否。
  随着皇帝断断续续的沉吟声,殿内群臣的心跳,也随之被攥紧。
  申时行与王锡爵对视一眼,眼中掩饰不住的惶恐,不会因为这些报纸搬弄是非,皇帝真对南人起了成见吧!?
  文华殿内氛围越来越紧张。
  不知过了多久。
  朱翊钧终于开口,展颜盛赞道:“次要矛盾从来都根植于主要矛盾,想法很正,道理也很对,申卿显然是把道理学的矛盾论读通透了。”
  文官从来不缺辩经的能力,就看奉什么为经典。
  若是官学定了程朱,那金銮殿上就是死守三纲五常的地方;若是官学定为陆王,那文华殿内就是自有心证的场所;而八大宗师的道理学一出,那说德道理,便是朱紫大员必备的底蕴了。
  申时行正值当打之年,研习经典更是其中佼佼者。
  南北榜案,本质是士林学阀之争。
  无论是史料里找到的蛛丝马迹,还是为了应付目前的局面仓促臆测,都比地域之争要来的深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