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豪华车市场变天了(3 / 4)
  这是两个问题了,檀锦程笑了笑道。
张新月也笑了,採访过檀锦程的记者都有经验,对於回答问题檀锦程非常的谨慎,说是惜字如金也不为过,只提一个问题的话,那么下一个问题可能就得不到正面回应了。
所以如她们这般熟悉檀锦程风格的记者,都学会了一口气提多个问题,运气好的话可以都得到回应。
“好吧,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调,就像是新能源汽车目前的趋势一样,这是不可逆的,没有尉来也会有其他的企业带头,我们只是顺应市场而已。”
张新月点了点头,按理说这事儿还真不能说尉来什么,是byd跟特斯拉率先挑起的价格战,尉来说是被动跟进都不为过。
她是长期跟踪新能源產业的,也知道檀锦程说的都是事实,只不过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尉来没有选择在中低端市场跟进,而是在高端市场上发力,这多多少少让业內有些意外。
“至於说影响到了友商的定价,这个有点言过其实了,友商们在价格上的调整肯定是出於他们的策略,而且你刚刚提到的赛力斯鸿图x7,他们的用户群体跟尉来完全不同。”
“鸿图x7与尉来l1虽同为增程式车型,但竞爭关係並不大,这是一个增量的市场,大家都能活得很好。”
张新月暗暗腹誹了几句,这些大老板们真是张口就来。
x7无论是从功率,驱动形式,电池续航,车身尺寸还是智能化等等方面,几乎都是完全对標尉来l1的,就连菊引以为傲的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尉来也是不相上下。
发布会上,虽然没有把l1的品牌给贴出来,但竞品参数对比,明眼人都知道那款被拿来拉踩的车型就是尉来l1。
自x7发布会之后,除了遥遥领先梗再次风靡全网之外,市面上对於这两款车型的对比就非常多,各大汽车媒体甚至跟汽车无关的自媒体,都乐意用这种对比蹭一蹭流量。
两者对比,自然是吹x7的居多,不过一部分用户对於尉来的好感度也通过这种对比更进一步;无他,在驱动方式方面,尉来用的是全时四驱,没有什么高低配之分。
而鸿图x7想要拥有四驱版本,那就得买高配版,高配版的售价为33.98万元,比尉来l1降价之前还要贵上一千块钱,而四驱尊贵版更是高达37.98万元。
另外,x7对比的是l1在售的2022款,而尉来將於今年11月份推出2023款l1,对於车型再次做了升级,也就是说在配置方面,某些x7吹嘘优於l1的,保持不了多久。
好在11月份正式开启交付的2023款l1,给鸿图x7留下了几个月的时间窗口,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应对。
升级后的l1,论纸面参数,可就要比x7更高了,在实际性价比方面,30.08万元价格的2023款l1,绝对是要比x7的29.98万元更加划算一些的。
不过檀锦程也没有说错,菊的用户跟尉来用户完全不是同一批人,菊说是把车子卖给粉丝也不为过。
“產能方面的话,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供应链的垂直整合,我们的零部件供应商能力也很强,在电池与晶片供应方面都能够做到產能保障,所以產能方面也不需要担心。”
“至於说交期的话,l1因为换代升级的原因,l9的交付完全能够足以保证。”
l系列目前不是单兵作战了,l9上市之后也无需l1独自支撑產能了,老款l1目前已经逐步减少產能了,除了这两款之外,l系列还有一款车型待发布。
按照增程式车型的热卖程度,尉来对於l系列包括还未发布的一款车型,总產能的规划是50万辆,这个產能足以保证l系列到2025的交付不受影响了。
增程式,尉来也就在国內卖卖,没什么出口计划,这玩意儿在海外不怎么吃香,再说也確实没什么噱头,欧洲佬对大型suv也不怎么感兴趣,也就没有必要去浪费资源了。
而l系列的產能,似乎也回到了原来的轨跡上,在北仓工厂这边,l系列只规划了10万辆的產能,而其余40万辆的產能规划,则放在常州工业基地那边。
隨著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崛起,新能源补贴的退坡以及各大城市对於新能源公交车饱和度的上升,以商用车为主的黄海汽车连年销量下滑,尉来於是利用起这部分產能,將原有的生產线加以改造。
今年已经利用上这部分的產能了,而自明年之后,l系列的大部分產能都將放在常州生產基地,e系列的產能则放在庐州產业基地。
北仓这边,更多的是生產星途以及埃安系列,另外还有燃油车的產能將大部分集中於此,在產能方面,尉来並不是很担忧,自2020年以来,虽有几次產能紧张时期,但很少会出现像byd那样订单交付不了的。
“尉来对於每一款车型的產能规划都是很清晰的,不会盲目的根据订单来增加產能,对於每款车型的產能都是根据未来几年的销量预期来制定的。”
尉来追求销量,但並非盲目的追求销量,加上檀锦程是知道一些未来电动汽车市场趋势的,当吉利突飞猛进,奇瑞与长城也开始重视起新能源市场之时,竞爭会远比现在要激烈得多。
到时候,像现在et5,海豹等等这类b级轿车还卖20万元的,几乎是不可能了,而星途s01这样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上的无敌之姿也是不可能的。 ↑返回顶部↑
			
			
			
			
			
		张新月也笑了,採访过檀锦程的记者都有经验,对於回答问题檀锦程非常的谨慎,说是惜字如金也不为过,只提一个问题的话,那么下一个问题可能就得不到正面回应了。
所以如她们这般熟悉檀锦程风格的记者,都学会了一口气提多个问题,运气好的话可以都得到回应。
“好吧,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调,就像是新能源汽车目前的趋势一样,这是不可逆的,没有尉来也会有其他的企业带头,我们只是顺应市场而已。”
张新月点了点头,按理说这事儿还真不能说尉来什么,是byd跟特斯拉率先挑起的价格战,尉来说是被动跟进都不为过。
她是长期跟踪新能源產业的,也知道檀锦程说的都是事实,只不过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尉来没有选择在中低端市场跟进,而是在高端市场上发力,这多多少少让业內有些意外。
“至於说影响到了友商的定价,这个有点言过其实了,友商们在价格上的调整肯定是出於他们的策略,而且你刚刚提到的赛力斯鸿图x7,他们的用户群体跟尉来完全不同。”
“鸿图x7与尉来l1虽同为增程式车型,但竞爭关係並不大,这是一个增量的市场,大家都能活得很好。”
张新月暗暗腹誹了几句,这些大老板们真是张口就来。
x7无论是从功率,驱动形式,电池续航,车身尺寸还是智能化等等方面,几乎都是完全对標尉来l1的,就连菊引以为傲的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尉来也是不相上下。
发布会上,虽然没有把l1的品牌给贴出来,但竞品参数对比,明眼人都知道那款被拿来拉踩的车型就是尉来l1。
自x7发布会之后,除了遥遥领先梗再次风靡全网之外,市面上对於这两款车型的对比就非常多,各大汽车媒体甚至跟汽车无关的自媒体,都乐意用这种对比蹭一蹭流量。
两者对比,自然是吹x7的居多,不过一部分用户对於尉来的好感度也通过这种对比更进一步;无他,在驱动方式方面,尉来用的是全时四驱,没有什么高低配之分。
而鸿图x7想要拥有四驱版本,那就得买高配版,高配版的售价为33.98万元,比尉来l1降价之前还要贵上一千块钱,而四驱尊贵版更是高达37.98万元。
另外,x7对比的是l1在售的2022款,而尉来將於今年11月份推出2023款l1,对於车型再次做了升级,也就是说在配置方面,某些x7吹嘘优於l1的,保持不了多久。
好在11月份正式开启交付的2023款l1,给鸿图x7留下了几个月的时间窗口,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应对。
升级后的l1,论纸面参数,可就要比x7更高了,在实际性价比方面,30.08万元价格的2023款l1,绝对是要比x7的29.98万元更加划算一些的。
不过檀锦程也没有说错,菊的用户跟尉来用户完全不是同一批人,菊说是把车子卖给粉丝也不为过。
“產能方面的话,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供应链的垂直整合,我们的零部件供应商能力也很强,在电池与晶片供应方面都能够做到產能保障,所以產能方面也不需要担心。”
“至於说交期的话,l1因为换代升级的原因,l9的交付完全能够足以保证。”
l系列目前不是单兵作战了,l9上市之后也无需l1独自支撑產能了,老款l1目前已经逐步减少產能了,除了这两款之外,l系列还有一款车型待发布。
按照增程式车型的热卖程度,尉来对於l系列包括还未发布的一款车型,总產能的规划是50万辆,这个產能足以保证l系列到2025的交付不受影响了。
增程式,尉来也就在国內卖卖,没什么出口计划,这玩意儿在海外不怎么吃香,再说也確实没什么噱头,欧洲佬对大型suv也不怎么感兴趣,也就没有必要去浪费资源了。
而l系列的產能,似乎也回到了原来的轨跡上,在北仓工厂这边,l系列只规划了10万辆的產能,而其余40万辆的產能规划,则放在常州工业基地那边。
隨著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崛起,新能源补贴的退坡以及各大城市对於新能源公交车饱和度的上升,以商用车为主的黄海汽车连年销量下滑,尉来於是利用起这部分產能,將原有的生產线加以改造。
今年已经利用上这部分的產能了,而自明年之后,l系列的大部分產能都將放在常州生產基地,e系列的產能则放在庐州產业基地。
北仓这边,更多的是生產星途以及埃安系列,另外还有燃油车的產能將大部分集中於此,在產能方面,尉来並不是很担忧,自2020年以来,虽有几次產能紧张时期,但很少会出现像byd那样订单交付不了的。
“尉来对於每一款车型的產能规划都是很清晰的,不会盲目的根据订单来增加產能,对於每款车型的產能都是根据未来几年的销量预期来制定的。”
尉来追求销量,但並非盲目的追求销量,加上檀锦程是知道一些未来电动汽车市场趋势的,当吉利突飞猛进,奇瑞与长城也开始重视起新能源市场之时,竞爭会远比现在要激烈得多。
到时候,像现在et5,海豹等等这类b级轿车还卖20万元的,几乎是不可能了,而星途s01这样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上的无敌之姿也是不可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