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承天命 启新章(3 / 5)
议事毕,郭崇韬几人被李存勖留下,李嗣源和李存礼二人则离开晋阳宫,前往通文馆点兵带将。
待到了通文馆,作为新任圣主的李存礼挥手屏退了所有侍从,连亢奋的巴也与持重的巴尔都没留下。
他转过身,看着端坐一旁的李嗣源,脸上再无殿上的恭谨,只剩下深沉的忧虑。
“大哥,”李存礼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此去漠北,凶险异常。愚弟非是惧死,实忧…此举恐将晋国拖入万劫不复之境……”
他上前一步,目光紧锁李嗣源,“萧砚此人,你我又不是没见识过。其人深不可测,免税安民之策虽耗资巨万,然此举亦使其根基愈固,反观我们,漠北事万一不定,萧砚若趁势挥师北上…”
“六弟!”李嗣源猛地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炭火映照下,他眯着眼,仿佛在压抑眼底那一抹疯狂。
“你多虑了!萧砚?他开‘仁政’之口,行收买人心之实,今年耗费何止千万贯?春耕在即,各处水利、赈济、新军、官吏俸禄…哪一样不是吞金巨兽?他纵有岐蜀缴获,这二地难道不需安抚?一年折腾下来,库房里还能剩下几个铜板?他敢在此时与我大晋全面开战?钱粮从何而来?”
他站起身,负手踱了两步,炭火将他的身影投在石壁上,摇曳不定:“他若敢撕破脸调集主力北上?且不说江南、蜀地是否安稳,单是这‘穷兵黩武、朝令夕改’的骂名,就足以让他苦心经营的仁德招牌轰然倒塌。他不久前才在河北杀的人头滚滚,连根基都动摇了,民心若再失,他拿什么立足?他不敢。他只能捏着鼻子,在漠北这个棋盘上,按规矩跟我们斗,这就是客军的妙处。”
李嗣源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存礼,复而轻轻拍着李存礼的肩膀,好言道:“六弟啊六弟,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拿下漠北一部,收拢耶律剌葛残部,我们就有立足之地,就有对抗萧砚、对抗那遗命的资本。否则…你我兄弟,连同这晋国基业,迟早被萧砚碾为齑粉。记住,我们不是在拖晋国下水,我们是在为晋国,也为我们自己,争一条生路。”
李存礼看着这位大哥眼中那近乎偏执的火焰,听着那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分析,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能说出来。
对这位大哥十数年的忠诚、敬仰,以及对晋国的忠心,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头。但他更清楚,此刻任何劝谏都已是徒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最终,只是撩起衣袍下摆,单膝重重跪在李嗣源面前。
“弟…明白了。愿随兄长,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好,对于六弟,为兄就知道不会错付。”李嗣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伸手将他扶起,“速去准备。三千骑,要最精锐的,九弟、十弟、十一弟、十二弟,还有三弟,他的伤当也养好了,遮掩一下,将他也带上。另,通文馆骨干,代北悍卒,重金,珍宝,多多益善,漠北那些墙头草,认的就是这个。时不我待,尽快出发!”
——————
漠北寒风瑟瑟,所谓争雄之势已如千钧一发。而千里之外的吴国扬州,却是另一番景象。
时值冬末春初,寒意虽未散尽,却已被氤氲的水汽柔化。临水的一处精致轩榭,推开雕木窗,便能望见烟波浩渺的运河,岸边垂柳已抽出嫩黄的芽苞,在蒙蒙细雨中摇曳生姿。空气中弥漫着湿润泥土与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与北地的肃杀凛冽判若两个世界。
轩榭内,炭盆烧得暖融融的。李星云与张子凡隔着一张小桌上的棋盘相对而坐,黑白子错落其间,棋局已至中盘。李星云执白,手指悬在一枚棋子上空,眉头微蹙,目光却有些飘忽,并未真正落在棋盘上。
相较于在长沙时的沉稳持重,楚王次子马希声来江南一行后,当下倒是开朗了不少,他本就是个跳脱的性子,这会正百无聊赖地斜倚在临水的朱漆栏杆上,一条腿悬在栏外晃荡着,手里抓着一把瓜子,嗑得咔吧作响,瓜子皮随意地吐进下方的运河里,引得几尾锦鲤浮出水面争抢。
比起李星云来,他与张子凡的脸上反而更有几分世家子弟惯有的跳脱和不耐烦,时不时瞟一眼沉闷的棋局。
“李兄。”张子凡落下一枚黑子,声音温和地打破了略显凝滞的气氛,“今早见了吴王驾前的徐温徐相。”他抬眼看向李星云,“从此人观之,吴国的态度,比起吴越来,甚为积极。”
他顿了顿,留意着李星云的反应,继续说道:“徐相言,吴王对其膝下明珠上饶公主,甚是钟爱。闻殿下风采,有意将其许配于你,以结秦晋之好,共襄‘护唐’大业。”
李星云悬在半空的手指猛地顿住。他抬起头,脸上没有半分欣喜,反而露出一丝极其苦涩的笑容,像是吞下了什么难以下咽的东西。那枚棋子终究没有落下,被他无意识地攥回手心。他的目光越过张子凡,投向窗外迷蒙的烟雨,声音有些空茫:“上饶公主…师妹她…”
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沉默过后,再抬眼,眼神里已然交织着对陆林轩的牵挂和一种被无形洪流裹挟着前行的迷茫,“子凡,你说…我与师妹,自从师父下了青城山后,就好像一直在被人推着走。被逼离开剑庐…去太原…楚国…现在又来这江南…这棋,究竟是谁在下?”
“哎哟我的李大哥。”张子凡一时默然不提,马希声眼珠子一转,却是立刻从栏杆上跳了下来,几步窜到棋盘边,抓起一把瓜子不由分说地塞到李星云手里,“愁眉苦脸作甚?上饶妹妹我见过几次,娇憨可爱得很,配你也不委屈嘛!再说了,”
他朝着张子凡挤了挤眼,一脸促狭,“子凡哥,你说是不是?这叫政治联姻,双赢!娶了她,吴国就是咱们铁杆盟友,救林轩嫂子不也多份力?稳赚不赔的买卖!”
张子凡无奈地摇摇头,轻轻推开马希声又递过来的瓜子,踌躇了一会,对李星云道:“希声话糙理不糙。李兄,我知你无心天下,然时势如此。你身负血脉,便是这天下‘护唐’之望所系。吴王联姻,是看重你,也是看重这面旗帜。”他的目光恳切而坚定,“唯有聚合诸侯之力,方能抗衡强梁,救出林轩,徐徐图之……这棋局虽大,执子者,终究是你自己。每一步,都关乎无数人生死,关乎…陆姑娘能否安然归来。”
李星云沉默着,攥着棋子的手紧了紧,指节微微发白。窗外细雨敲打着芭蕉叶,沙沙作响。
就在这时,轩榭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名身着吴国官服的侍从恭敬地立在珠帘外,躬身禀报:“殿下,张公子,马公子。门外有一位自称‘石瑶’的妇人求见,言有要物呈予殿下。”
李星云和张子凡对视一眼,张子凡微微颔首。
“请她进来。”李星云沉声道。 ↑返回顶部↑
待到了通文馆,作为新任圣主的李存礼挥手屏退了所有侍从,连亢奋的巴也与持重的巴尔都没留下。
他转过身,看着端坐一旁的李嗣源,脸上再无殿上的恭谨,只剩下深沉的忧虑。
“大哥,”李存礼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此去漠北,凶险异常。愚弟非是惧死,实忧…此举恐将晋国拖入万劫不复之境……”
他上前一步,目光紧锁李嗣源,“萧砚此人,你我又不是没见识过。其人深不可测,免税安民之策虽耗资巨万,然此举亦使其根基愈固,反观我们,漠北事万一不定,萧砚若趁势挥师北上…”
“六弟!”李嗣源猛地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炭火映照下,他眯着眼,仿佛在压抑眼底那一抹疯狂。
“你多虑了!萧砚?他开‘仁政’之口,行收买人心之实,今年耗费何止千万贯?春耕在即,各处水利、赈济、新军、官吏俸禄…哪一样不是吞金巨兽?他纵有岐蜀缴获,这二地难道不需安抚?一年折腾下来,库房里还能剩下几个铜板?他敢在此时与我大晋全面开战?钱粮从何而来?”
他站起身,负手踱了两步,炭火将他的身影投在石壁上,摇曳不定:“他若敢撕破脸调集主力北上?且不说江南、蜀地是否安稳,单是这‘穷兵黩武、朝令夕改’的骂名,就足以让他苦心经营的仁德招牌轰然倒塌。他不久前才在河北杀的人头滚滚,连根基都动摇了,民心若再失,他拿什么立足?他不敢。他只能捏着鼻子,在漠北这个棋盘上,按规矩跟我们斗,这就是客军的妙处。”
李嗣源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存礼,复而轻轻拍着李存礼的肩膀,好言道:“六弟啊六弟,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拿下漠北一部,收拢耶律剌葛残部,我们就有立足之地,就有对抗萧砚、对抗那遗命的资本。否则…你我兄弟,连同这晋国基业,迟早被萧砚碾为齑粉。记住,我们不是在拖晋国下水,我们是在为晋国,也为我们自己,争一条生路。”
李存礼看着这位大哥眼中那近乎偏执的火焰,听着那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分析,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能说出来。
对这位大哥十数年的忠诚、敬仰,以及对晋国的忠心,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头。但他更清楚,此刻任何劝谏都已是徒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最终,只是撩起衣袍下摆,单膝重重跪在李嗣源面前。
“弟…明白了。愿随兄长,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好,对于六弟,为兄就知道不会错付。”李嗣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伸手将他扶起,“速去准备。三千骑,要最精锐的,九弟、十弟、十一弟、十二弟,还有三弟,他的伤当也养好了,遮掩一下,将他也带上。另,通文馆骨干,代北悍卒,重金,珍宝,多多益善,漠北那些墙头草,认的就是这个。时不我待,尽快出发!”
——————
漠北寒风瑟瑟,所谓争雄之势已如千钧一发。而千里之外的吴国扬州,却是另一番景象。
时值冬末春初,寒意虽未散尽,却已被氤氲的水汽柔化。临水的一处精致轩榭,推开雕木窗,便能望见烟波浩渺的运河,岸边垂柳已抽出嫩黄的芽苞,在蒙蒙细雨中摇曳生姿。空气中弥漫着湿润泥土与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与北地的肃杀凛冽判若两个世界。
轩榭内,炭盆烧得暖融融的。李星云与张子凡隔着一张小桌上的棋盘相对而坐,黑白子错落其间,棋局已至中盘。李星云执白,手指悬在一枚棋子上空,眉头微蹙,目光却有些飘忽,并未真正落在棋盘上。
相较于在长沙时的沉稳持重,楚王次子马希声来江南一行后,当下倒是开朗了不少,他本就是个跳脱的性子,这会正百无聊赖地斜倚在临水的朱漆栏杆上,一条腿悬在栏外晃荡着,手里抓着一把瓜子,嗑得咔吧作响,瓜子皮随意地吐进下方的运河里,引得几尾锦鲤浮出水面争抢。
比起李星云来,他与张子凡的脸上反而更有几分世家子弟惯有的跳脱和不耐烦,时不时瞟一眼沉闷的棋局。
“李兄。”张子凡落下一枚黑子,声音温和地打破了略显凝滞的气氛,“今早见了吴王驾前的徐温徐相。”他抬眼看向李星云,“从此人观之,吴国的态度,比起吴越来,甚为积极。”
他顿了顿,留意着李星云的反应,继续说道:“徐相言,吴王对其膝下明珠上饶公主,甚是钟爱。闻殿下风采,有意将其许配于你,以结秦晋之好,共襄‘护唐’大业。”
李星云悬在半空的手指猛地顿住。他抬起头,脸上没有半分欣喜,反而露出一丝极其苦涩的笑容,像是吞下了什么难以下咽的东西。那枚棋子终究没有落下,被他无意识地攥回手心。他的目光越过张子凡,投向窗外迷蒙的烟雨,声音有些空茫:“上饶公主…师妹她…”
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沉默过后,再抬眼,眼神里已然交织着对陆林轩的牵挂和一种被无形洪流裹挟着前行的迷茫,“子凡,你说…我与师妹,自从师父下了青城山后,就好像一直在被人推着走。被逼离开剑庐…去太原…楚国…现在又来这江南…这棋,究竟是谁在下?”
“哎哟我的李大哥。”张子凡一时默然不提,马希声眼珠子一转,却是立刻从栏杆上跳了下来,几步窜到棋盘边,抓起一把瓜子不由分说地塞到李星云手里,“愁眉苦脸作甚?上饶妹妹我见过几次,娇憨可爱得很,配你也不委屈嘛!再说了,”
他朝着张子凡挤了挤眼,一脸促狭,“子凡哥,你说是不是?这叫政治联姻,双赢!娶了她,吴国就是咱们铁杆盟友,救林轩嫂子不也多份力?稳赚不赔的买卖!”
张子凡无奈地摇摇头,轻轻推开马希声又递过来的瓜子,踌躇了一会,对李星云道:“希声话糙理不糙。李兄,我知你无心天下,然时势如此。你身负血脉,便是这天下‘护唐’之望所系。吴王联姻,是看重你,也是看重这面旗帜。”他的目光恳切而坚定,“唯有聚合诸侯之力,方能抗衡强梁,救出林轩,徐徐图之……这棋局虽大,执子者,终究是你自己。每一步,都关乎无数人生死,关乎…陆姑娘能否安然归来。”
李星云沉默着,攥着棋子的手紧了紧,指节微微发白。窗外细雨敲打着芭蕉叶,沙沙作响。
就在这时,轩榭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名身着吴国官服的侍从恭敬地立在珠帘外,躬身禀报:“殿下,张公子,马公子。门外有一位自称‘石瑶’的妇人求见,言有要物呈予殿下。”
李星云和张子凡对视一眼,张子凡微微颔首。
“请她进来。”李星云沉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