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君临天下(上)(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杨涉也起身:“韩公、敬公所议,确乃气象万千。而臣谨依礼制,观乎天象人事,提议‘开皇’。”
  见众人望来,他便坦然陈词道:
  “《易经》有云,‘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皇者,大也,始君王天下者也。‘开皇’即开辟皇极,肇始君王之业。昔隋文帝杨坚亦用此号,开创开皇之治,然其国祚短暂,未能尽此号之全功。今大王再启‘开皇’,正合革故鼎新、重开盛世之兆,寓意新朝皇基永固,德被四方,远超前世。此号尊隆显赫,足以正位凝命。”
  随后,张文蔚、杜荀鹤、郭崇韬等人亦各抒己见,或提“天启”、“显庆”,或议再用汉武帝“建元”,言“大哉乾元”云云,皆引经据典,契合时势,令人难以抉择。
  其实,年号由于都多取自吉祥寓意的字词,所以难免会有重复的,而‘建元’这个年号除了汉武帝首创外,在南北朝时,前赵刘聪、前秦苻坚都用过,后世帝王用前人的年号也屡见不鲜,只是多数都会尽量避免与本朝此前的年号重复罢了。
  萧砚静静听着,翻阅着奏折,倒并未立刻做出决定,只是转向身旁的女帝,温言问道:“王妃以为如何?”
  女帝便放下茶盏,微微笑道:“此乃军国重事,诸公俱皆所虑周全。臣妾以为,无论最终选定何号,必是能承天意、顺民心之选。”
  见她并未在臣子面前直接表态,萧砚了然,不再追问,只是将奏折缓缓合上,对众人道:“年号之事,容本王再思量一二。年末诸事繁杂,有劳诸位费心。”
  众臣遂又商讨了一些年末政务,方才行礼告退。书房内便只剩下萧砚与女帝二人。
  窗外天色渐暗,有细碎的雪开始飘落。
  “出去走走吧。”萧砚站起身,“整日闷在屋里,也该松快一下。”
  女帝温柔的点头,取过一旁挂着的大氅为他披上,自己也系了一件狐裘披风。
  两人并肩走出书房,也未带随从,就这样慢步在王府偌大的庭院中。
  雪下得不大,细密的雪籽落在枯枝上、假山间,发出极其轻微的沙沙声。廊庑下悬挂的灯笼次第亮起,在渐浓的暮色和飘雪中晕开一团团暖黄的光。
  “朱氏一族,该如何处置?”
  行出一段,女帝的声音便轻轻的响起。这个问题,方才在议事时无人提起,但谁都明白,这是新朝确立必然要面对的一道槛。
  萧砚的步伐放缓了些,望着前方被雪雾模糊了的楼阁轮廓。
  “杨涉昨日又上了密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了另一件事,“言辞激烈,痛陈朱温弑君之罪,祸国之深,言称不夷朱氏三族,不对朱温行五马分尸之刑,无以告慰昭宗皇帝在天之灵,无以平天下忠臣义士之愤。”
  女帝轻轻嗯了一声:“杨公是昭宗旧臣,心怀激愤,亦是常情。夫君如何思量?”
  萧砚背着手,徐徐前行,声音平静无波:
  “除杨涉外,敬翔亦曾私下求见。他说,朱温之罪,固然罄竹难书,然朱友贞最终奉表禅位,程序上并无大错。若对朱氏赶尽杀绝,恐令梁朝旧臣人人自危,亦恐寒了天下归降者之心。故他建议,对于朱氏,止罪于朱温一身即可。朱友贞可废为庶民,或给予一个虚爵圈养,其余宗族远支,分散安置便是。”
  雪落在两人的肩头、发梢,带来一丝丝的凉意。
  “夫君心中已有决断?”女帝侧首望他。
  萧砚停下脚步,站在一株覆了薄雪的老梅树下。“若站在一个儿子的立场,为报父仇,夷灭朱氏全族,亦不为过。”
  他的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情绪,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但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能只做一个儿子,只讲究一家一姓的喜恶。”
  他顿了顿,继续道:“朱温必须死。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不仅是我的杀父仇人,更是唐室倾覆的祸首。他死了,很多人的怨气才能平,唐室的债,才算初步了结。”
  “至于朱友贞……”萧砚沉吟片刻,“昔年我能入仕梁朝,乃至后来兵变夺权,他亦算间接有功。此番禅位,也算恭顺配合。可留他一命,封为‘归命侯’,赐宅洛阳,派人看管,非诏不得出。也算全了最后一点体面,让天下人看到,新朝并非一味嗜杀。”
  “那朱氏其他族人?”
  萧砚想都不想,直接道:
  “其余宗室,不再以宗室相待。查清有无劣迹恶行,有罪者依律惩处,无罪者废为庶民,发放些田产,令其自谋生路。三代之内,不得科举,不得为官。血脉蔓延,杀是杀不绝的,要紧的是断了他们复起的根基与人心。云姬以为如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