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1 / 5)
迎客时使用陕西方言问候(如“来咧!吃点儿啥?”),但报菜名需用标准普通话;
允许服务员与客人适当交流,但需控制时间,不影响服务效率;
撤盘等基础服务仍需按时完成,但方式可以更灵活……
徐丽皱着眉头看完:“王总,这……这还是徐州人家的标准吗?”
王建业笑了:“这是更好的'徐州人家'。
就像兵马俑,既有统一的军阵,又有个体的特色。”
回程的大巴上,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刘小娟主动坐到徐丽旁边,用生硬的徐州话问:“徐姐,你看我这个'把子肉盖饭'说得标准不?”
全车人都笑了起来。
徐丽也难得地露出微笑:“调子对了,但'盖'字还得再练练。”
第二天重新开业,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徐丽站在门口,用刚学的陕西话招呼客人:“来咧!里边请!”虽然发音古怪,却引得老顾客们会心一笑。
而刘小娟在报菜名时,也努力摹仿着徐州的“一口清”,虽然偶尔还会冒出几句方言,但反而成了特色。
一周后的中午,王建业在巡店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周大富正坐在角落里,狐疑地打量着四周:“奇了怪了,你们店的服务员怎么突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刘小娟麻利地摆好餐具:“周老板,您尝尝今天的特色菜,'南北和鸣'套餐!”她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却在结尾调皮地加了个陕西味的“嫽咋咧”。
王建业站在屏风后,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想起昨天收到的一封顾客来信:“……第一次见到这么有特色的服务,既有大饭店的规范,又有家常菜馆的亲切……”
后厨里,马强正在教徐丽做油泼面。
“徐姐,扯面要这样,手腕得用巧劲!”徐丽笨拙地拉扯着面团,脸上沾满了面粉,却笑得像个孩子。
窗外,钟楼的钟声悠扬传来。
王建业想起那天在兵马俑看到的景象——千军万马,和而不同。
现在的“徐州人家”,不也正是这样吗?
一碗羊肉的诚信
清晨六点,西安城墙根下的早市已经热闹起来。
王建业蹲在牛羊肉摊前,指尖轻轻按压着刚送来的羊腿肉,新鲜的触感让他满意地点点头。
摊主老马叼着烟卷,麻利地过秤:“王老板,今早刚宰的陕北横山羊,二十八一斤,老价钱。”
“成,这两条后腿我都要了。”
王建业掏出钱包,余光瞥见隔壁摊主正凑过来咬耳朵。
他隐约听到“老孙家……一块钱……疯了”几个词,心里咯噔一下。 ↑返回顶部↑
允许服务员与客人适当交流,但需控制时间,不影响服务效率;
撤盘等基础服务仍需按时完成,但方式可以更灵活……
徐丽皱着眉头看完:“王总,这……这还是徐州人家的标准吗?”
王建业笑了:“这是更好的'徐州人家'。
就像兵马俑,既有统一的军阵,又有个体的特色。”
回程的大巴上,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刘小娟主动坐到徐丽旁边,用生硬的徐州话问:“徐姐,你看我这个'把子肉盖饭'说得标准不?”
全车人都笑了起来。
徐丽也难得地露出微笑:“调子对了,但'盖'字还得再练练。”
第二天重新开业,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徐丽站在门口,用刚学的陕西话招呼客人:“来咧!里边请!”虽然发音古怪,却引得老顾客们会心一笑。
而刘小娟在报菜名时,也努力摹仿着徐州的“一口清”,虽然偶尔还会冒出几句方言,但反而成了特色。
一周后的中午,王建业在巡店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周大富正坐在角落里,狐疑地打量着四周:“奇了怪了,你们店的服务员怎么突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刘小娟麻利地摆好餐具:“周老板,您尝尝今天的特色菜,'南北和鸣'套餐!”她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却在结尾调皮地加了个陕西味的“嫽咋咧”。
王建业站在屏风后,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想起昨天收到的一封顾客来信:“……第一次见到这么有特色的服务,既有大饭店的规范,又有家常菜馆的亲切……”
后厨里,马强正在教徐丽做油泼面。
“徐姐,扯面要这样,手腕得用巧劲!”徐丽笨拙地拉扯着面团,脸上沾满了面粉,却笑得像个孩子。
窗外,钟楼的钟声悠扬传来。
王建业想起那天在兵马俑看到的景象——千军万马,和而不同。
现在的“徐州人家”,不也正是这样吗?
一碗羊肉的诚信
清晨六点,西安城墙根下的早市已经热闹起来。
王建业蹲在牛羊肉摊前,指尖轻轻按压着刚送来的羊腿肉,新鲜的触感让他满意地点点头。
摊主老马叼着烟卷,麻利地过秤:“王老板,今早刚宰的陕北横山羊,二十八一斤,老价钱。”
“成,这两条后腿我都要了。”
王建业掏出钱包,余光瞥见隔壁摊主正凑过来咬耳朵。
他隐约听到“老孙家……一块钱……疯了”几个词,心里咯噔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