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天,一位带着孩子的顾客来到店里。
  孩子比较挑食,对很多海鲜都不太感兴趣。
  服务员小张发现后,主动与顾客沟通:“您好,您看孩子对海鲜不太感兴趣,我们店里有一些适合小朋友的家常菜品,比如蔬菜饼、鸡蛋羹,您想给孩子来一份吗?”顾客感激地说:“那太好了,谢谢你们这么细心。”
  小张微笑着回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孩子能喜欢。”
  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王氏分店的口碑越来越好。
  顾客们不仅是为了美食而来,更是为了这里优质的服务氛围。
  “这家店的菜好吃,服务也好。
  每次来都感觉特别舒服,以后还得常来。”
  一位常客评价道。
  在互联网时代,王建业也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推广店铺。
  他安排专人负责运营店铺的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精美的菜品图片、有趣的店内视频以及顾客的真实评价。
  “快来看看王氏分店的新菜品,每一道都让人垂涎欲滴!”店铺的一条社交媒体动态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很多网友看到后,纷纷留言:“看着就想去吃了!”“这菜看起来太诱人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
  通过网络的传播,王氏分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
  #连云港的风味逆袭九十年代中期,连云港新浦街,那是一条充满烟火气的街道,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各类招牌琳琅满目。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班驳的光影。
  王建业站在自己新开的分店门口,望着那崭新却又略显冷清的招牌,心中满是憧憬与忐忑。
  这家分店,承载着王建业的梦想,主打徐州特色菜品。
  店门不算大,店内装修朴实而整洁,摆放着十几张方桌,靠墙的位置还陈列着一些徐州特色的小摆件,试图营造出浓浓的家乡氛围。
  然而,王建业很快就发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严峻。
  连云港,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本地海鲜菜系早已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宛如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
  当地的饭馆里,海鲜的鲜香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食客们对那些鲜嫩的鱼虾贝类情有独钟,谈起来眉飞色舞。
  而对于王建业带来的徐州风味,他们大多只是投来好奇的一瞥,然后便匆匆走过。
  分店开业后的日子,冷冷清清。
  店内服务员们无所事事,看着空荡荡的桌椅,脸上满是落寞。
  王建业常常在店里踱步,眉头紧皱,心中暗自焦虑:“怎么会这样?徐州菜的味道明明很不错,怎么就吸引不了当地食客呢?”隔壁的“海州老馆子”,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海鲜饭馆。
  这里每天都人满为患,热闹非凡。
  老板李大海,身形微胖,挺着个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总是带着一副得意的神情。
  看到王建业的分店生意惨淡,他不禁心生轻蔑,时常对旁人放出风声:“哼,外地菜在港城根本站不住脚,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还想拿那些不伦不类的菜系来抢生意,简直是自不量力!”这话传到王建业耳朵里,他心中又气又恨,但也暗暗憋了一股劲:“我就不信,徐州菜在这就没机会!”在一个闷热的午后,王建业坐在店内,看着寥寥无几的顾客,陷入了沉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