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通本地的食客们纷纷慕名而来,店里渐渐热闹起来。
  起初还是三三两两,后来人越来越多,门前开始出现排队的现象。
  王建业站在店门口,看着排起的长队,心中感慨万千,眼眶微微湿润:“终于成功了,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王建业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深知要在南通长期立足,不仅仅是菜品改良就足够了,还需要深入了解南通的文化,将徐州和南通的文化更好地融合在餐馆经营中。
  王建业开始积极参加南通当地的文化活动,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民俗和传统艺术。
  在一次南通地区的民俗展览会上,他看到了精美的蓝印布,那些质朴而富有韵味的图案深深吸引了他:“如果把蓝印布的元素运用到餐馆装修中,一定能让顾客更有亲切感。”
  回到店里,王建业与设计师沟通,将店内的部份装饰换成了蓝印布做的窗帘和桌布。
  墙壁上还挂了几幅展现南通水乡风光的油画,与徐州的风景画相得益彰。
  这样一来,店内既保留了徐州的豪爽质朴,又充满了南通的温婉秀丽。
  在服务方面,王建业也要求服务员们了解南通的方言和习俗。
  他专门请来了当地的语言老师,教服务员们一些常用的南通方言。
  “您好,欢迎光临,今朝想切嗲(今天想吃点什么)?”服务员用不太熟练但充满热情的南通话招呼着顾客。
  随着文化融合的深入,顾客们对餐馆的认同感越来越高。
  有一次,一位南通本地的作家来到店里用餐。
  用餐结束后,他感慨地对王建业说:“王老板,我以前对徐州菜不太感兴趣,但你们不仅把菜品改良得符合我们南通人的口味,还在店里融入了这么多南通的文化元素,这真的很难得。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家餐馆,更是徐州和南通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
  听到这样的评价,王建业心里暖暖的:“感谢您的肯定,我希望通过这家店,让南通的朋友们了解徐州,也让徐州的文化和南通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
  然而,生意火爆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同行的嫉妒。
  周围有些餐馆为了竞争,暗中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
  比如有的餐馆恶意降低价格,试图抢夺客源;还有的在网上发布一些不实的言论,抹黑王建业的餐馆。
  王建业面对这些挑战,并没有慌乱。
  他坚信只要坚持品质和文化特色,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我们不能被这些负面的东西影响,只要我们的菜品始终保持高质量,文化融合做到位,顾客最终还是会选择我们的。”
  王建业在员工大会上坚定地说。
  为了应对价格竞争,王建业与供应商协商,在确保食材品质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他推出了一些优惠套餐,吸引更多顾客。
  “我们要让顾客觉得,在我们这里既能品尝到美味的融合菜品,又能享受到实惠的价格。”
  对于网上的不实言论,王建业让员工及时收集证据,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餐馆的权益。
  “我们不能姑息这些恶意抹黑的行为,一定要让事实说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