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让这个双语标准更好地实施,也为了进一步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王建业还推出了“方言点餐优惠”活动。
  顾客只要用南通话或者徐州话点餐,就能享受一定的折扣。
  活动推出的第一天,餐馆里格外热闹。
  一位操着徐州口音的顾客走进店里,大声说道:“老板,来份徐州地锅鸡,多放点辣椒!”服务员笑着回应:“好嘞,您稍等!按照咱徐州的口味给您做!”这单结账时,顾客发现因为用徐州话点餐享受到了优惠,开心地说:“这活动有意思,以后还来。”
  一位南通当地的老奶奶带着小孙子走进店里。
  小孙子用稚嫩的南通话说:“阿姨,我要吃蟹黄包。”
  服务员微笑着说:“好个小囡,马上就来。”
  因为用南通话点餐,他们也获得了折扣。
  老奶奶高兴地说:“这活动真好,让我们南通话也派上用场了。”
  随着双语服务标准的实施和“方言点餐优惠”活动的开展,餐馆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好。
  顾客们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菜肴,还能感受到南北文化碰撞融合的独特魅力。
  南通本地的员工和徐州来的后厨师傅们合作也越来越默契。
  后厨师傅们在做菜时,会更加考虑南通顾客的口味需求,同时也会巧妙地保留徐州菜的特色风味;而服务员们在与后厨沟通时,也多了一份理解和耐心。
  在一次日常的聚餐中,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这段时间的变化。
  老陈感慨地说:“以前我就一门心思按老方法做菜,没考虑到南通这边的情况。
  现在通过这些活动,我也慢慢理解了。”
  南通本地的厨师小王接口道:“陈师傅,您那些徐州菜的做法真不错,我们也跟您学到了不少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餐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不仅吸引了南通本地的顾客,还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游客们一方面是为了品尝融合了南北风味的美食,另一方面也是想感受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一个节日期间,一群外地游客走进餐馆。
  其中一位游客好奇地问:“你们这双语服务和文化融合做得挺有意思的,是怎么想到的呀?”王建业笑着解释道:“我们的员工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碰撞在一块儿,只要处理得好,就能变成独特的优势。
  顾客们喜欢,我们也开心。”
  餐厅服务员小李在一旁补充道:“我们现在都习惯了这种模式,南北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流,感觉特美好。”
  游客们听了,纷纷点头称赞:“真是有心了,在这儿用餐不仅吃得开心,还了解了不少文化知识。”
  随着餐馆的名声越来越响,面临的挑战也接踵而至。
  一些同行看到王建业餐馆的成功模式,纷纷摹仿,推出了类似的文化融合活动和服务。
  这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王建业意识到,仅仅靠现有的模式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
  他开始思考如何在保持南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菜品和服务的品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