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撬墙角(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隨著邵氏的退出,加上独立製片班底相继被大公司与院线“招降”收用,院线公司的重要性愈发提升起来,这种以院线为基础,然后自產自销的秩序慢慢被巩固起来。
  经营院线的公司不仅成了电影製作的投资者,还是电影的放映方。
  德宝租用了邵氏的院线,最先组成自己的阵营。
  其他人嗅觉也不差,嘉禾、金公主、左派的双南院线,纷纷组建了自己的阵营。
  嘉禾在六七十年代的电影製作量虽然不及邵氏,但在发行业务上十分活跃,他们平均每年发行10多部电影,剩余档期则成为独立製作电影的重要上映窗口。
  在电影製作上,“嘉禾”主要扮演投资人或是贷款人,很少直接参与创作及製作管理,风险则由製片人承担。
  最经典的就是嘉禾和李小龙合作,他们实行包底分帐,也就是给演员一笔基本片酬之后再分红,因此诞生了李小龙的“协和”、许冠文的“许氏”、洪金宝的“宝禾”、成龙的“威禾”等眾多卫星公司。
  金公主的母公司是九龙建业,“九龙建业”实力非凡,操控了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新鸿基地產发展有限公司將近30%的股份,雷觉坤的雷氏家族和郭氏家族之间经济联繫联繫。
  早期的雷觉坤旗下有丽声、乐声凯声、华声戏院,他以此为基础,再租用或以合约形式联合十多家戏院,也很快成立了一条专门上映华语片的金公主院线。
  但是和嘉禾不一样,金公主最初纯粹经营院线业务,並不染指电影製作,影片发行主要是思远、协利、兄弟、立人等公司帮忙。
  为了吸引片商排片,雷氏乾脆把以前影片不达最低票房,片商需包底的惯例取消,诚意非常明显。
  但片商们其实还是看不上金公主,只是由於嘉禾声势强盛,独立製片公司出品的影片排不上嘉禾院线,因此才转往金公主院线。
  因此金公主的弱点就在於片源不稳定,也被业內讥笑为“玻璃院线”。
  后来金公主一看这样不行,赶紧扩展起製片业务,先投资控股新艺城,后来更直接成立金公主直属的製片公司。
  总之,三大院线都完全能实现自產自销,所以香港的小独立製片公司根本活不下去。
  我自己家里一大堆电影,为什么要把你的电影安排在黄金档期呢?
  所以陈荣美说的是一点儿没错。
  如果没有国外的热钱流向你,全香港找不到一家投资人会让你做小卡斯电影。
  因为全香港都是三大院线的地盘。
  “.之前不是没有小独立电影製作公司製作的影片,这些电影都是些小卡斯片,在香港以外的市场基本没有什么票房號召力,因为公司的规模太小了,而在香港本土,也拿不到三大院线的好档期。”陈荣美缓缓说道。
  “可现在的香港不是还有第四条院线么?”
  江弦微微一笑,也不再遮掩,“外资不是什么问题,现在香港就像个聚宝盆,海外有多少热钱想涌进来,这一点陈老板你比我更清楚。”
  “嗯”
  陈荣美默不作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到影市內潜藏的海外资金十分充裕,供片甚有保障,他也不会从金公主独立出来搞一条新宝院线了。
  “陈老板,我且问你一个问题。”江弦开口道。
  “你讲。”
  陈荣美放下茶杯。
  “新宝为什么不学三大院线,拉拢一眾卫星公司呢?”江弦淡淡说道。
  “.”陈荣美和江弦对视一眼,心里有点儿不淡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