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后事(2 / 3)
但是如果溯源的话,像叶参谋这样的高层人士才清楚,基本上这些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是任重在提供最初的创意和思想。
这就有些局限了。
万一任重要有一个三长两短,整个东大科技创新的发展毫无疑问都要受到影响。
这样的结果,之前叶参谋他们根本没有去深入思考。
按照他们的看法,任重无所不能,似乎生命也可以无限延续下去一样。
然而今天,任重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叶参谋才赫然发现,这个东大已经完全离不开任重。
这是任重的荣幸,但是也是任重最大担忧。
到了现在阶段,他已经必须考虑没有自己的时代如何保持技术仍然领先了。
现在亮剑世界的科技水平相对于主世界仍然是参差不齐,大体上东大达到了主世界八十年代国际领先水平,个别技术领域达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比如合金、电脑和合成材料这些基础技术部分。
但是由于任重没有过多搬运主世界的基础理论知识,导致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是保持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水平。
在要不要把主世界的理论直接搬运过来的问题上,任重一直都在纠结。要是在理论方面直接搬运,现在已经有着巨大破绽的他身上的秘密就更难掩人耳目了。
现在其实高层方面基本上都心知肚明任重的不正常。
但是如果哪个国家具有一个这样不正常的人,谁家不当成宝贝一样哄着护着。
现在的黎明系不仅仅是科技全球领先,旗下的企业规模和销售收入方面也是全球领先。
然而这些的背后最关键的是任重,所以最大的破绽也就是任重。
在这之前,任重一直都在紧绷着带着黎明系这艘巨轮前进,没有想这些问题,现在他在亮剑世界的这个身体都是60多岁的人了,穿越时空并没有说让任重可以长生不老。
相反还有一种催老的效果。
在把东大带上亮剑世界的絶巅后,任重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了。
黎明研究院拆分显然是不合适的,经过了小三十年的发展,黎明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彼此间盘根错节各个学科相互交错,加上上下游都是相当固定的模式。
现在的研究效率也非常高,调动资源非常的有效。
在任重的心目中,这就是未来在他之后东大国家级工程研究院的天然之选。
在这个之外,任重觉得还需要有一个负责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院,也就是东大科学院的机构,吸收顶级的各科理论科学家、数学家等,建立各种各样的国家级实验室开展理论研究工作。
这样科学院和工程院之间相互促进着向前走,工程院的研究工作才不会失去理论指引最终走到尽头。
现在的黎明研究院要是没有任重的指引,很多领域很快就会走到尽头,比如光刻机,现在迭代的技术还是干式光刻机技术,没有人想过未来可以用液态代替空气折射进行新的光刻,现在大家的思路被任重带到寻找新波长的光源上面。
通过光源更短波长来提升光刻机的精密程度,这是一个相当自然的思路,大家都可以想到,现在的东大最强光刻机130nm水平就是采用了krf光源,波长是248nm,要想进一步提升光刻机精度,就必须把光源提升到arf光源,波长缩短到193nm的水平,干式的光刻机才有做到90nm到65nm的新水平。
接下来就必须改变思路走浸润式技术路线,引入水作为折射媒质才能获得更短波长,arf光源加浸润技术实际等效的波长为193nm/1.44=134nm,这样才能在这个波长下直接获得65nm加工精度。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多次折射改进,arf光刻机可以用于从45nm到10/7nm的工艺,但其极限就在7nm节点无法再进一步。
在这个之上的光刻机精度提升必须采用新的euv极紫外光源,euv光刻机使用波长为13.5nm的极紫外光才可以达到5nm/3nm甚至到1nm的水平。
对于这些新技术来说,要在工程上做出来,中间就必须要克服很多基础理论才行。
在这方面,任重一个文科生,就是给资料都完全看不懂了。 ↑返回顶部↑
这就有些局限了。
万一任重要有一个三长两短,整个东大科技创新的发展毫无疑问都要受到影响。
这样的结果,之前叶参谋他们根本没有去深入思考。
按照他们的看法,任重无所不能,似乎生命也可以无限延续下去一样。
然而今天,任重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叶参谋才赫然发现,这个东大已经完全离不开任重。
这是任重的荣幸,但是也是任重最大担忧。
到了现在阶段,他已经必须考虑没有自己的时代如何保持技术仍然领先了。
现在亮剑世界的科技水平相对于主世界仍然是参差不齐,大体上东大达到了主世界八十年代国际领先水平,个别技术领域达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比如合金、电脑和合成材料这些基础技术部分。
但是由于任重没有过多搬运主世界的基础理论知识,导致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是保持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水平。
在要不要把主世界的理论直接搬运过来的问题上,任重一直都在纠结。要是在理论方面直接搬运,现在已经有着巨大破绽的他身上的秘密就更难掩人耳目了。
现在其实高层方面基本上都心知肚明任重的不正常。
但是如果哪个国家具有一个这样不正常的人,谁家不当成宝贝一样哄着护着。
现在的黎明系不仅仅是科技全球领先,旗下的企业规模和销售收入方面也是全球领先。
然而这些的背后最关键的是任重,所以最大的破绽也就是任重。
在这之前,任重一直都在紧绷着带着黎明系这艘巨轮前进,没有想这些问题,现在他在亮剑世界的这个身体都是60多岁的人了,穿越时空并没有说让任重可以长生不老。
相反还有一种催老的效果。
在把东大带上亮剑世界的絶巅后,任重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了。
黎明研究院拆分显然是不合适的,经过了小三十年的发展,黎明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彼此间盘根错节各个学科相互交错,加上上下游都是相当固定的模式。
现在的研究效率也非常高,调动资源非常的有效。
在任重的心目中,这就是未来在他之后东大国家级工程研究院的天然之选。
在这个之外,任重觉得还需要有一个负责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院,也就是东大科学院的机构,吸收顶级的各科理论科学家、数学家等,建立各种各样的国家级实验室开展理论研究工作。
这样科学院和工程院之间相互促进着向前走,工程院的研究工作才不会失去理论指引最终走到尽头。
现在的黎明研究院要是没有任重的指引,很多领域很快就会走到尽头,比如光刻机,现在迭代的技术还是干式光刻机技术,没有人想过未来可以用液态代替空气折射进行新的光刻,现在大家的思路被任重带到寻找新波长的光源上面。
通过光源更短波长来提升光刻机的精密程度,这是一个相当自然的思路,大家都可以想到,现在的东大最强光刻机130nm水平就是采用了krf光源,波长是248nm,要想进一步提升光刻机精度,就必须把光源提升到arf光源,波长缩短到193nm的水平,干式的光刻机才有做到90nm到65nm的新水平。
接下来就必须改变思路走浸润式技术路线,引入水作为折射媒质才能获得更短波长,arf光源加浸润技术实际等效的波长为193nm/1.44=134nm,这样才能在这个波长下直接获得65nm加工精度。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多次折射改进,arf光刻机可以用于从45nm到10/7nm的工艺,但其极限就在7nm节点无法再进一步。
在这个之上的光刻机精度提升必须采用新的euv极紫外光源,euv光刻机使用波长为13.5nm的极紫外光才可以达到5nm/3nm甚至到1nm的水平。
对于这些新技术来说,要在工程上做出来,中间就必须要克服很多基础理论才行。
在这方面,任重一个文科生,就是给资料都完全看不懂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