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决心杀戮(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叶向高看了看皇帝的反应,长长叹了一口气:“题本所言,审得那四川行商九月里就与瑞亲王有来往。时至今日,缅甸未有只言片语呈奏吗?”
  答案当然是没有,只不过事情也不能这样简单看待。
  “缅甸刚刚才立国,诸事纷繁。”朱常洛沉声说道,“朕册命五弟为缅甸国主,遣使观礼,此前并无半分异常。这件事,或许有蹊跷。缅甸立国,各地行商往来者众,朕怀疑那些密信和供词的真实性。”
  “陛下是说,贼子正盼着陛下遣人去缅甸?”
  “还有这来往时间之内,朝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反应。”朱常洛咬牙切齿,“其心可诛!”
  叶向高倒有些愕然了:“陛下笃信并无其事?”
  “有什么动机?”朱常洛断然道,“朕拼着暂不东征了,大兵平定内乱,五弟和缅安郡王等人何必拼着眼前王位权柄不要,非要贪图更多?二十年前朝廷财计艰难之时犹能平定播州之乱,今时今日呢?”
  “陛下!”孙承宗又说道,“臣担心贼子意在西南!若是先诱土司作乱,朝廷要应对诸省麻烦之余不能速速平定,那就真是燎原之势了。今非昔比,缅甸上下已据有外滇,臣不敢笃定他们届时没有非分之想!再则,此事所擒逆贼是四川行商,蜀地向来堪为割据之基……”
  “要把缅甸稳下来,他们都需要至少十几二十年。”朱常洛坚定地摇头,“卿等还是要心里清楚,真正的敌人是哪些。这些跳梁伎俩,不正是想煽风点火,引得上下里外猜忌四起吗?”
  真正的敌人是哪些,这里没有人不清楚。
  现在的情况也很明白,刺储案成为了火星,山东戒严、查案的这段时间里,其他诸省都有人想把火全烧起来,让朝廷顾及不过来。
  解决的办法,枢密院的意见是直接诸省戒严,以万钧之势压下去就完事了。
  戒严时期,可以议出一些戒严条目,强令地方官吏、士绅富商和百姓遵守。不遵守,直接拿办。
  当然会包括强制采购、强制兑换新钱。
  但这样的法子太粗暴了。
  叶向高看着皇帝望向他的眼神,知道皇帝希望他做什么。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如果执政院要做出这个决定,那么就是如今在朝重臣,他这个宰执叶向高,彻底与过去的一切割断,彻底以朝廷、官学、礼法、道德的名义掘断士人过去一直高高在上的根基。
  皇帝要求一字不改的诏旨里,其实就已经透露了这样的态度。
  但这个态度要能够落实下去,从长远来说不能是那么暴力的“南伐”,应该是君臣共同的意志,是皇帝希望同心同志的同党所为。
  “进卿,众爱卿。”朱常洛开了口,“太子书信,你们都看过了。朕御极以来如何殚精竭虑,你们也都知道。钱法旧弊有多大,天下有识之士谁人不明?新政之利民为民,新政之富国强国,新政之公心公正,新政之于社稷江山……”
  他说到这里,情绪激动起来。
  或者因为他见过一个更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未来。尽管在他已经有些遥远的记忆里,仍旧会有各种各样的龃龉、阴暗、非议,但至少总体上,确实有一个被许多人认可的理想,也有基于这个理想事业已经取得的成就。
  或者因为他有此际遇,已经作为一个皇帝用心了将近二十年,同样取得了此前不少臣民所称颂的文治武功,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愿景。而此刻,他的这个愿景真的需要更多同伴。
  或者因为这种时候,天下间因为利益、因为观念而敢于去这样做的人竟然有这么多,让他以为已经铸就的威望显得颇为可笑。
  或者正是因为北京的这个中枢里还有不少人是那些煽风点火之人寄予厚望的老成持重之辈,所盼者无非营造形势给他们劝谏皇帝妥协调和的机会。
  改革从来难有彻底的。
  彻底的从来需要先革许多人的命。
  许多许多人。
  而要做到这件事,又需要更多的同伴,更多愿意把一份共同意志一直推到每个地方的同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