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笔和刀(3 / 4)
就算皇帝说他高洁也不顶用。
叶向高和衣卧在了暖阁之内的榻上,忽然想着:学用朝报、司报局、司经局、快谈轩背后的说书人行会、还有皇帝命人改教坊司为演艺司……
似乎很久以前,皇帝就开始埋下伏笔了。
陛下早准备着和天下士绅来一场互相的口诛笔伐?
只不过现在形势有些奇怪啊。
若把握好了这个度,不管在朝在野,聪明度过这场大劫的是官是绅,恐怕都会做一件事:既然大家多少都有些瑕疵甚至污名、阴私,如果有人显得更不堪、更肮脏、更臭,那自然显得他们多少“高洁”一点。
难道陛下一开始就料到,其实最终会这样?不会真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
……
朱常洛在坤宁宫里搁下了碗筷:“我只是这段时间不免得多留心天下局势,并没有那么操劳。”
郭兰芝唉声叹气:“臣妾又担心太子,又担心陛下。熬些汤羹少担忧一点,对臣妾也好。”
“由检在腾县,做得很好。”朱常洛宽慰着她,“出去历练这一趟,他长进不小。靖国公也到山东了,他无恙的。”
“他只暂署一县知县,恐怕都有无穷杂事,还要顾全大局。陛下要顾着天下……”郭兰芝看着他的眼睛,忽然离座行礼,“当日噩耗入宫,臣妾乱了方寸。行事不当,还请陛下治罪。”
朱常洛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他拉着郭兰芝起了身:“这么郑重其事做什么?刺储嘛,乍一想之下,谁人敢有这样的胆子。不说你了,我也曾做最坏打算。这几个月里各宫如履薄冰,你也见到了。”
郭兰芝低着头。
“还不是我要为天下计,为子孙后代计,不能只是与他们装作一团和气得过且过?”
朱常洛招了招手吩咐下去:“朕与皇后到宫后苑走走。”
然后便与郭兰芝先往坤宁宫北面踱步慢行,嘴里继续说道:“过了今年,我登基便足有二十年整了。那时候,我比由检也大不了多少……”
朱常洛所说的是郭兰芝入宫之前的那段时间。
那时候,大明又是怎么样的?
矿监税使还在各地与地方争着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朱翊钧搜刮来的钱,却也不愿随便交给国库去用。
三大征刚刚结束,九边军费高企,鞑靼、女真都是很大的隐患。
而他最初面对的沈一贯及朝堂上的不少人也不见得是什么好家伙。
“幸有田老太师……”朱常洛说往事一样说到这里,忽然也失了失神,“也不知他在东瀛那边最近如何了……”
他很快就收回注意力,感叹道:“总之当时父皇因疾不能视朝多年,地方上嘛更是……”
郭兰芝只看他的丈夫摇了摇头,一脸懒得说的模样。
“总之,要不是有莫大魄力,还要得法,大明已有亡国之征兆。”朱常洛看着她的眼睛,“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二十年也不够,我一个人也不够。由检如果只是养在深宫,将来见识不够、手腕不够,我的遗泽啊,只怕也只能护个三五代罢了。”
郭兰芝觉得他今天与自己说的有点深。
朱常洛确实目带深意地看着她:“人的念头,一样因时因势而变。如今朝堂上愿与我同心的臣僚看上去是多了许多,只不过这背后嘛……朕拜相,放权,加俸,创这新基业予他们身后名……” ↑返回顶部↑
叶向高和衣卧在了暖阁之内的榻上,忽然想着:学用朝报、司报局、司经局、快谈轩背后的说书人行会、还有皇帝命人改教坊司为演艺司……
似乎很久以前,皇帝就开始埋下伏笔了。
陛下早准备着和天下士绅来一场互相的口诛笔伐?
只不过现在形势有些奇怪啊。
若把握好了这个度,不管在朝在野,聪明度过这场大劫的是官是绅,恐怕都会做一件事:既然大家多少都有些瑕疵甚至污名、阴私,如果有人显得更不堪、更肮脏、更臭,那自然显得他们多少“高洁”一点。
难道陛下一开始就料到,其实最终会这样?不会真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
……
朱常洛在坤宁宫里搁下了碗筷:“我只是这段时间不免得多留心天下局势,并没有那么操劳。”
郭兰芝唉声叹气:“臣妾又担心太子,又担心陛下。熬些汤羹少担忧一点,对臣妾也好。”
“由检在腾县,做得很好。”朱常洛宽慰着她,“出去历练这一趟,他长进不小。靖国公也到山东了,他无恙的。”
“他只暂署一县知县,恐怕都有无穷杂事,还要顾全大局。陛下要顾着天下……”郭兰芝看着他的眼睛,忽然离座行礼,“当日噩耗入宫,臣妾乱了方寸。行事不当,还请陛下治罪。”
朱常洛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他拉着郭兰芝起了身:“这么郑重其事做什么?刺储嘛,乍一想之下,谁人敢有这样的胆子。不说你了,我也曾做最坏打算。这几个月里各宫如履薄冰,你也见到了。”
郭兰芝低着头。
“还不是我要为天下计,为子孙后代计,不能只是与他们装作一团和气得过且过?”
朱常洛招了招手吩咐下去:“朕与皇后到宫后苑走走。”
然后便与郭兰芝先往坤宁宫北面踱步慢行,嘴里继续说道:“过了今年,我登基便足有二十年整了。那时候,我比由检也大不了多少……”
朱常洛所说的是郭兰芝入宫之前的那段时间。
那时候,大明又是怎么样的?
矿监税使还在各地与地方争着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朱翊钧搜刮来的钱,却也不愿随便交给国库去用。
三大征刚刚结束,九边军费高企,鞑靼、女真都是很大的隐患。
而他最初面对的沈一贯及朝堂上的不少人也不见得是什么好家伙。
“幸有田老太师……”朱常洛说往事一样说到这里,忽然也失了失神,“也不知他在东瀛那边最近如何了……”
他很快就收回注意力,感叹道:“总之当时父皇因疾不能视朝多年,地方上嘛更是……”
郭兰芝只看他的丈夫摇了摇头,一脸懒得说的模样。
“总之,要不是有莫大魄力,还要得法,大明已有亡国之征兆。”朱常洛看着她的眼睛,“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二十年也不够,我一个人也不够。由检如果只是养在深宫,将来见识不够、手腕不够,我的遗泽啊,只怕也只能护个三五代罢了。”
郭兰芝觉得他今天与自己说的有点深。
朱常洛确实目带深意地看着她:“人的念头,一样因时因势而变。如今朝堂上愿与我同心的臣僚看上去是多了许多,只不过这背后嘛……朕拜相,放权,加俸,创这新基业予他们身后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