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第128章 准备(2 / 4)
收到消息的紧随其后便是徐旻,他是清河徐的话事人,本应该是和徐华一个级别的人物。
可是他的父亲徐铭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落败,导致整个家族的势力都一落千丈,基本上退往了自己的大本营河北,经过徐旻多年的经营,已经相当完善。
想在这块地方任职,首先就要和清河那边妥协,要不然寸步难行,严格来说这已经严重威胁了皇权。
在这个皇权不下乡都时代,这份基层控制力显得尤为可怕,换一个时代那都是会被压制的,当年宣帝也仅仅是忌惮中央的影响而已。
所幸现在是皇权式微的时代,忠臣的势力越大,对于皇帝来说就越有利。
如果没有徐家在地方的力量,恐怕刘欣将会更加艰难,如今他顶多就是在长安比较示弱,地方上还没有敢不听号令的。
之前东海太守对朝廷阴奉阳违,大肆扩军,隐隐有自立的意思引起了刘欣的愤怒,他命令其马上裁军,并外调其他郡县,东海太守在惊恐之下起兵谋反连下青州数地,朝廷随机下旨命令幽州牧徐旻出兵。
徐旻立刻响应,亲自率领精骑五千越过强令东海太守辞官回乡,在其拒绝后立刻跨过黄河,与守军交战一战而定,东海各县几乎是马上投降,完全没有人敢触其锋芒,以雷霆之势平定了青州叛乱。
这也弥补了他在战功上的缺失,在幽州边军中树立起威望,虽然早就不差了吧。
这些年徐旻在幽州抵抗乌桓人,频频出兵,虽然做不到身先士卒,可也是时刻冲在一线的,得到了士兵们的认可。
战功赫赫,刘欣对此愈发满意,因为这五个州牧都做出了相当大的成绩,并且服从于朝廷。
这代表刘欣的决定相当正确,部分州郡设立州牧并非亡国之举,而是稳定刘氏江山的正确决定!徐旻的地位同样水涨船高,上个月再次击退乌桓,被朝廷迁为镇北将军。
虽然还是不如在荆州的徐忠吧。
“怎么了父亲,感觉你的心情不太好。”
“我的伯父,你的伯祖父去世了。”徐旻看着身前的长子,默然道。
徐旻的嫡长子徐述听罢,即感觉到预料之外,又感觉理所应当。
这位老丞相屹立朝中多年,突然死去也让人一时无法接受,可却也是可以预料的。
三年前徐博就已经病重,死亡似乎是迟早的事。
“这…什么时候的事?”徐述早年在儒学院学习,父亲被外放为清河太守时与之一同来到了清河老家,并在冀州太学里继续学*******元年时被法学院博士举孝廉,现在在广阳担任一名县尉,长期跟随在父亲左右,立下了不少战功,政绩也毕竟斐然。
是清河徐氏公认的接班人,对标的是徐华嫡长子,担任京城附郭县县令的徐远,目前来能力威望还是远远不如的,徐远也是有战功的,之前跟随徐忠平定王通叛乱。
不过其实最优秀的人并非徐远,而是徐忠的儿子徐光,年不过二十五就能够领兵驻扎江夏了。
能力非常强,曾经以五十人大破了两千江东盗贼,军事才能一骑绝尘!
“应该有些日子了,从京城到幽州就算是昼夜不停,最少也要七天。”
“我们得到消息的时间大概在徐忠后面,我猜那家伙已经动身了,凉州也昨天也有了动静,两千西凉铁骑齐齐出动,看样子是想要在王家面前炫耀武力了。”
徐旻从一些细节上就推断了出来,最近徐元刚刚击败了盘踞在敦煌的羌人,收复河西走廊,正在筹备复通西域一事,正值用人之际,这个节骨眼上他却突然出动了上千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不太符合逻辑。
徐元绝非那种鲁莽的人,所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应该是直奔长安外围而去的。
地方军队不能进长安,可再长安周围徘徊是没什么问题,只要找好借口没人敢说什么,若是遇到不测,那些军队就能立即开往京城!
不注意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那父亲我们也去吗。”
“当然要去,这是我的伯父你的伯祖父!该表示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少,更何况我们家能在河北如此太平,绝对少不了你伯祖父的周旋。” ↑返回顶部↑
可是他的父亲徐铭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落败,导致整个家族的势力都一落千丈,基本上退往了自己的大本营河北,经过徐旻多年的经营,已经相当完善。
想在这块地方任职,首先就要和清河那边妥协,要不然寸步难行,严格来说这已经严重威胁了皇权。
在这个皇权不下乡都时代,这份基层控制力显得尤为可怕,换一个时代那都是会被压制的,当年宣帝也仅仅是忌惮中央的影响而已。
所幸现在是皇权式微的时代,忠臣的势力越大,对于皇帝来说就越有利。
如果没有徐家在地方的力量,恐怕刘欣将会更加艰难,如今他顶多就是在长安比较示弱,地方上还没有敢不听号令的。
之前东海太守对朝廷阴奉阳违,大肆扩军,隐隐有自立的意思引起了刘欣的愤怒,他命令其马上裁军,并外调其他郡县,东海太守在惊恐之下起兵谋反连下青州数地,朝廷随机下旨命令幽州牧徐旻出兵。
徐旻立刻响应,亲自率领精骑五千越过强令东海太守辞官回乡,在其拒绝后立刻跨过黄河,与守军交战一战而定,东海各县几乎是马上投降,完全没有人敢触其锋芒,以雷霆之势平定了青州叛乱。
这也弥补了他在战功上的缺失,在幽州边军中树立起威望,虽然早就不差了吧。
这些年徐旻在幽州抵抗乌桓人,频频出兵,虽然做不到身先士卒,可也是时刻冲在一线的,得到了士兵们的认可。
战功赫赫,刘欣对此愈发满意,因为这五个州牧都做出了相当大的成绩,并且服从于朝廷。
这代表刘欣的决定相当正确,部分州郡设立州牧并非亡国之举,而是稳定刘氏江山的正确决定!徐旻的地位同样水涨船高,上个月再次击退乌桓,被朝廷迁为镇北将军。
虽然还是不如在荆州的徐忠吧。
“怎么了父亲,感觉你的心情不太好。”
“我的伯父,你的伯祖父去世了。”徐旻看着身前的长子,默然道。
徐旻的嫡长子徐述听罢,即感觉到预料之外,又感觉理所应当。
这位老丞相屹立朝中多年,突然死去也让人一时无法接受,可却也是可以预料的。
三年前徐博就已经病重,死亡似乎是迟早的事。
“这…什么时候的事?”徐述早年在儒学院学习,父亲被外放为清河太守时与之一同来到了清河老家,并在冀州太学里继续学*******元年时被法学院博士举孝廉,现在在广阳担任一名县尉,长期跟随在父亲左右,立下了不少战功,政绩也毕竟斐然。
是清河徐氏公认的接班人,对标的是徐华嫡长子,担任京城附郭县县令的徐远,目前来能力威望还是远远不如的,徐远也是有战功的,之前跟随徐忠平定王通叛乱。
不过其实最优秀的人并非徐远,而是徐忠的儿子徐光,年不过二十五就能够领兵驻扎江夏了。
能力非常强,曾经以五十人大破了两千江东盗贼,军事才能一骑绝尘!
“应该有些日子了,从京城到幽州就算是昼夜不停,最少也要七天。”
“我们得到消息的时间大概在徐忠后面,我猜那家伙已经动身了,凉州也昨天也有了动静,两千西凉铁骑齐齐出动,看样子是想要在王家面前炫耀武力了。”
徐旻从一些细节上就推断了出来,最近徐元刚刚击败了盘踞在敦煌的羌人,收复河西走廊,正在筹备复通西域一事,正值用人之际,这个节骨眼上他却突然出动了上千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不太符合逻辑。
徐元绝非那种鲁莽的人,所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应该是直奔长安外围而去的。
地方军队不能进长安,可再长安周围徘徊是没什么问题,只要找好借口没人敢说什么,若是遇到不测,那些军队就能立即开往京城!
不注意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那父亲我们也去吗。”
“当然要去,这是我的伯父你的伯祖父!该表示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少,更何况我们家能在河北如此太平,绝对少不了你伯祖父的周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