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礼法大于教法(1 / 6)
此次会议的内容,被大多数高僧守口如瓶。
但是钱谦益接下来的动作,还是不可避免地将目的泄露出去。
他以去胡化、去极端化为理由,要求佛教修改典籍。
对道教、景教等宗教提出同样的要求,明面上完全是一视同仁。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出身本土的道教是顺带,钱谦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整治景教。
对于景教会正在组织翻译的《圣经》,他提出了种种要求,并且要求太常寺派人参与。
京城的传教士对此,可谓人心惶惶,担心会是新一起教案。
汤若望等人求见徐光启,请他庇护众人——
显然,经历过南京教案的传教士,对此非常敏感。担心被驱逐出大明,教堂被佛道二教夺取。
徐光启安抚他们道:
“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
“当今陛下推崇科学,西学是科学的来源之一。”
“只要你们能带来西学,陛下就不会驱逐你们。”
“科学院的外国科学分院你们知道吧?”
“有能力的都去参评院士,能获得相当于进士的地位。”
“至少也要成为研究员,让陛下见到你们的能力。”
这是他提出的办法,认为以当今皇帝注重实用的性子,不可能驱逐全部传教士。
但是这些传教士传播西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教。他们可不是好心好意来大明传播学问。
汤若望却没有放下心来,询问徐光启道:
“在中国的传教士虽然大多精通西学,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专职教士。”
“他们拿不到院士的身份,也成不了研究员,难道要被驱逐出去?”
徐光启这下沉默了,因为这些人既然不能提供西学,在皇帝看来多半就属于无用之人。
如果他们再传播夷狄的教义,的确有可能被驱逐出去。
所以他向一众传教士道:
“现在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接受陛下的册封,拿到正神身份。”
“成了正神,神职人员和教堂会受到保护,不用担心被佛道抢夺庙宇。”
“你们好好考虑一下陡斯天尊受封的事情,不然这件事不好过去。”
事情的症结就在这,不愿接受册封的他们,首先效忠的是基督在世代表罗马教宗。
而皇帝当然是要求所有人效忠他的,这就是最根本的矛盾。
汤若望等人对此只能沉默,因为他们不能接受信仰的神灵是由大明皇帝册封。 ↑返回顶部↑
但是钱谦益接下来的动作,还是不可避免地将目的泄露出去。
他以去胡化、去极端化为理由,要求佛教修改典籍。
对道教、景教等宗教提出同样的要求,明面上完全是一视同仁。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出身本土的道教是顺带,钱谦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整治景教。
对于景教会正在组织翻译的《圣经》,他提出了种种要求,并且要求太常寺派人参与。
京城的传教士对此,可谓人心惶惶,担心会是新一起教案。
汤若望等人求见徐光启,请他庇护众人——
显然,经历过南京教案的传教士,对此非常敏感。担心被驱逐出大明,教堂被佛道二教夺取。
徐光启安抚他们道:
“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
“当今陛下推崇科学,西学是科学的来源之一。”
“只要你们能带来西学,陛下就不会驱逐你们。”
“科学院的外国科学分院你们知道吧?”
“有能力的都去参评院士,能获得相当于进士的地位。”
“至少也要成为研究员,让陛下见到你们的能力。”
这是他提出的办法,认为以当今皇帝注重实用的性子,不可能驱逐全部传教士。
但是这些传教士传播西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教。他们可不是好心好意来大明传播学问。
汤若望却没有放下心来,询问徐光启道:
“在中国的传教士虽然大多精通西学,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专职教士。”
“他们拿不到院士的身份,也成不了研究员,难道要被驱逐出去?”
徐光启这下沉默了,因为这些人既然不能提供西学,在皇帝看来多半就属于无用之人。
如果他们再传播夷狄的教义,的确有可能被驱逐出去。
所以他向一众传教士道:
“现在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接受陛下的册封,拿到正神身份。”
“成了正神,神职人员和教堂会受到保护,不用担心被佛道抢夺庙宇。”
“你们好好考虑一下陡斯天尊受封的事情,不然这件事不好过去。”
事情的症结就在这,不愿接受册封的他们,首先效忠的是基督在世代表罗马教宗。
而皇帝当然是要求所有人效忠他的,这就是最根本的矛盾。
汤若望等人对此只能沉默,因为他们不能接受信仰的神灵是由大明皇帝册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