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礼法大于教法(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由检自然是不会完全驱逐景教的,他需要保留这个交流渠道,接触西方各界。
  但是对外来宗教传播中带来的问题,他也一直很警惕。
  景教现在远远称不上被驯化,需要不断磨砺。
  面对徐光启的求情,朱由检道:
  “你知道王徵的事情吗?”
  “他因为纳妾之事,在信仰和孝道之间饱受折磨。”
  “这件事如何解决?”
  徐光启是听说过这件事的,王徵是最早的陕西信徒之一。
  他的妻子生下多位子女,但男丁都因为出痘夭折,只有二女留存。
  故而天启三年的时候,王徵在“妻女跽恳,弟侄环泣,父命严谕”之下,纳了申氏为妾,希望生下儿子延续香火。
  但是因为纳妾被景教视为重罪,王徵一直被这件事困扰,自觉罪孽深重,却又无法解罪。
  这明显是戒律和传统的冲突,如果不定下规范,景教传播范围扩大后,会发生更多的矛盾。
  徐光启斟酌着这件事,回应皇帝道:
  “按照景教戒律,应当一夫一妻。”
  “但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王徵没有子嗣,纳妾求子,确实情有可原。”
  “臣以为可以让他的妾室生下子嗣之后,再如同杨廷筠一般休弃,或者过继子嗣,如此可两难自解。”
  朱由检闻言哂笑,对此显然不赞同。
  生下子嗣后再休弃,这是明显把妾室当成工具人。
  过继子嗣也不是自己的血脉,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儿子。
  他问徐光启道:
  “佛教僧尼剃发,违反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
  “辞亲出家、不婚不嫁,又称得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拜君亲、不敬帝王,更是违背了‘君君臣臣’。”
  “你知道佛教是如何解决冲突的,了多长时间?”
  徐光启闻言默然,他对佛教是颇有些不以为然的。
  直到最近有可能发生冲突,才了解了一点。
  但是要说有多深入,却也谈不上。
  他有些心惊胆颤地听到当今皇帝道:
  “三武一宗灭佛,虽然颇受非议,其实却是解决冲突的必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