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他出名了!(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诺一估分660,比较保守,出分671,已经是超常发挥了,这个结果一出来,家族也为之沸腾,沈明博更是扬眉吐气,此前因为家里变故的一些阴霾,终于在这一刻一扫而空。
  而郑雪看在眼里,她是目睹了整个过程的,沈诺一家里出现变故,也是外面在传的,但她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定心境,直至最后,超常发挥,进清华算是稳当了。
  郑雪就道:“诺一,其实我是很佩服你的,还得是你,我们班两个定海神针,李润嘉考的也不错,顺顺利利北大了,你也是个清华。这回我们班说出去,都面上有光的!”
  这年头清华北大可不是后世那样的打批发,一个省就那么大几十个名额,被各路顶尖学校瓜分,有的市,出一个清北就已经足够轰动了,到处挂横幅。
  就是育德这种学校,一个班里同时出现清华北大,也足以让一个班的人抬头昂然,无形增添了班级荣誉感。这也是大家能有记忆点,多年以后,回想高中生涯,还能反复言说的一个骄傲。
  郑雪思绪发散,看着身旁的沈诺一,郑雪作为青春文学熏陶的少女又开始遐想了,其实身边这位育德校,风华绝代,早就是许多人青春记忆里一抹亮得晃眼的色彩。
  她几乎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共识——那个走在梧桐树下会让光影都温柔的身影,那个在晚自习教室里安静做题也自成风景的侧颜,那个名字一旦被提及,就会引发一阵微妙悸动的存在。
  曾几何时,大家把她和那个全市著名的中学生代表裴砚看做郎才女貌的一对,他们都会站在巅峰,被人仰望。
  所以,沈诺一这样一段在岁月里浓墨重彩的身影,倘若没有最后“金榜题名清华北大”这辉煌的一笔作为终章,所有关于她的记忆,恐怕都会带上一种繁华落尽后的怅惘。
  就像一幅绝世的山水画,少了最关键的那一枚朱印。一首倾城的绝句,遗落了最后点睛的那一行。她的美丽与优秀,便仿佛悬浮在半空,缺少了那能让所有传说落地生根、让所有仰望心服口服的、坚实而璀璨的基石。
  虽然这么说有些对不起自己的朋友,但郑雪还是认为,沈诺一既然没有选择裴砚,那她幸好考上了清华,否则关于她的那些传奇,只怕就要逊色不少。
  因为正常来看,如果沈诺一落榜清华,还传来和张晨耍朋友,这基本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堕落的代名词了。
  又想到了张晨,再看眼前女生男相,秀眉斜飞入鬓,漂亮到如果做男生打扮能直接用颜值把自己征服的郑雪,就兀自叹一口气,只觉得一朵鲜也不说插牛粪吧,没那么磕碜,虽然自小看着他长大的郑雪也不觉得张晨家咸鱼翻身了就怎么了不得了,至少郑雪看来张晨也就是个泥巴糊的普通陶坛,配沈诺一这朵牡丹也还是差了点劲儿。
  不过差点也就差点儿吧,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怕人沈诺一以后上了清华,身边到处都是优秀的,他张晨倒显得普通平庸一般般了。
  嘿,想到这她居然还为张晨担心起来了。
  不过自己瞎操心啥啊。
  郑雪就说:“那之后,你和张晨呢?张晨上川大,留榕城,你去首都,岂不是异地了……”
  沈诺一点点头:“嗯啊!”这样子在郑雪看来竟然倒是有几分乖巧了。
  她又说:“我会回来找他的。”
  行吧。
  郑雪看她这忽然流露的眼神神态,倒好像突然没那么为张晨担心了。
  她目光游移,不经意间扫过路边一个邮政绿漆粉刷的书报亭。玻璃窗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各式杂志和报纸,这是这个时期的特色,这种书报亭一般都在十字路口,人流聚集地,有的还有公用电话,外面就摆放着此时发达的各类纸媒,一般最好卖的最新的都会放在外面,什么《科幻世界》,《南风》《娱乐周刊》等等杂志,也有《华西都市报》各类报纸,其中一份展开的《华西都市报》格外醒目。
  首版面就是“高考满分作文评点!”
  郑雪首先晃过的是自己想看到的标题,倒是没有注意副标题,“满分作文出来了!买一份我们看看!”
  沈诺一也点点头,每年的满分作文,倒是一个全民关注点,作为刚刚经历的考生,她也有代入感的。
  郑雪就丢了两块钱,买了一份华西都市报,递给沈诺一翻开来。
  报纸版面很宽大,如果双手攥着两侧,谁都无法一眼把整个版面看完,所以只能看上半面。
  《赤兔之死》作为首篇因为独特的文体有吸引眼球的效果,效应也最大,所以就在上半面的首位。标题是加粗的黑体“佳作点评(一)《赤兔之死》”。
  正文之下是点评:“……文章在结尾处进行了巧妙的收束,通过伯喜和孙权的反应,既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又使得主题得到了升华。这种收束方式既符合文言文的审美特点,又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
  文章通过赤兔马的视角,展现了其忠诚与悲壮的一生,同时也反映了关羽的忠义之气。这种新颖的角度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还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