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2章 改变(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设立“兵团精神奖章”、“戍边贡献奖”、“民族团结模范”等高级別荣誉,並给予相应的社会尊重和一定的、但更侧重於精神关怀和保障的待遇(如优先疗养、子女教育倾斜等),明確传递“荣誉重於金钱”的信號。
  二、强化传统教育:將兵团歷史、老兵故事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和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课。
  组织“老兵报告团”巡迴演讲,建立“兵团精神教育基地”,让新一代兵团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业维艰。
  三、推动实践养成:组织开展“重走老兵路”、“边境体验日”、“民族团结结对子”等实践活动,让干部职工,特別是年轻人在亲身参与中净化思想、锤链作风。
  四、关爱典型人物:切实改善像魏全友这样的老典型的生活和医疗条件,让他们在奉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时代的回报,消除“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担忧。
  政策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一些过去热衷於跑项目、爭资金,却忽视基础管理和精神建设的团场领导,开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凝聚人心、传承精神上来。
  一些原本觉得在基层没“钱”途的年轻技术人才,在看到那些扎根一线的典型事跡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选择,选择留下或奔赴艰苦岗位。
  在北疆某个以种植闻名的师市,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连队为了爭创高產,私下里打算挪用一部分原本用於改善职工文化活动的经费去购买更贵的滴灌设备。
  这事在连队民主生活会上被提了出来。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受魏全友事跡的感召,勇敢地站出来反对:
  “连长,我们现在產量已经不低了。但大家业余生活枯燥,精神面貌不振,这才是大问题!”
  “魏爷爷在边境线上,条件那么苦,靠的是什么?是精神!我们不能只盯著產量数字,忘了咱们兵团人的根本!这文化活动经费,不能动!”
  他的话,得到了越来越多职工的支持。最终,连队不仅没有挪用经费,反而自发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平整土地,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广场。
  这件事被作为“价值观回归”的典型案例,在兵团范围內宣传推广。
  当然,转变的过程並非一帆风顺。也有一些杂音,认为这是“走回头路”、“不切实际”、“唱高调”。
  有人私下抱怨:“光讲奉献,不给实惠,谁干啊?”
  面对这些,亦菲很清醒。她在一次工作推进会上说:
  “我们重塑价值观,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大家回到过去过苦日子。”
  “而是要明確,作为兵团人,什么是更重要的、更根本的价值追求。是要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守住我们的精神高地,確保兵团的事业永不变色、永不断流。”
  她强调,要將精神激励与合理的物质保障结合起来。
  让奉献者得到尊重,让实干者得到实惠,但这个“实惠”的衡量標准,必须是多元的、更加注重长远和社会效益的。
  隨著时间的推移,“回归初心、牢记使命”活动成效逐渐显现。
  兵团上下下下,谈论理想、信念、奉献、责任的人多了,盲目攀比收入、计较个人得失的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
  尤其是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时,那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兵团作风更加凸显。
  年底,兵团举行了隆重的“兵团精神模范”表彰大会。
  魏全友等一批老典型,以及在新时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新模范,胸佩大红,接受了最高的荣誉和全体兵团人的致敬。
  魏全友作为代表发言,他没有讲稿,依旧是他那朴实的语言:
  “我就是一个兵,做了该做的事。看到现在兵团这么好,孩子们这么有出息,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接过我们手里的枪,我高兴!兵团精神,丟不了!”
  台下,掌声雷动。亦菲看著这一幕,眼角湿润了。她知道,这项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恆。
  但此刻,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兵团精神在新一代人身上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