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5章 两个老狐狸(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革勇负责搞定他——方法很直接,经常提著啤酒去找老汉斯聊种地,对他那些看似“过时”的经验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並允许他在农场的一块试验田里隨意折腾他那些“老古董”品种。
  老汉斯觉得遇到了知音,倾囊相授,他那些积攒了一辈子的、无法用数据完全表达的选种、育种“感觉”,成了军垦种业宝贵的经验財富。
  就这样,一张由顶尖人才织就的情报与技术网络,在阳光加州的阴影下悄然铺开。
  杨革勇负责的“秘密园”更是煞费苦心。
  那片区域外围是开放的“亲子採摘园”和“传统农具展览馆”,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但穿过一道需要特定口令或指纹才能开启的、偽装成仓库大门的安检门,里面別有洞天。
  组织培养室:偽装成“蘑菇种植工坊”。
  一排排架子上,不是蘑菇,而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离体培养的玉米、小麦幼苗,正在进行耐盐硷、抗病的早期筛选。
  基因分析室:对外声称是“土壤成分检测中心”。
  里面摆放著pcr仪、电泳槽等设备,由丽莎·王远程指导、几名精心挑选的、签了严格保密协议的华夏人员工操作,对从各地“交流”来的种质资源进行快速分子標记辅助选择。
  人工气候室:看起来像大型的“卉恆温棚”。
  里面模擬著从乾旱到湿润、从高温到低温的各种环境,考验著那些被编辑了基因或经过特殊选育的作物品系。
  最绝的是杨革勇的“土法子保密措施”。
  他让工人在所有秘密实验室的墙壁里夹层铺设了金属网,有效屏蔽了外部探测信號。
  所有实验废料,都混入普通生活垃圾或农场肥料中处理掉。
  研究人员进出都乘坐没有任何標识的车辆,经由不同的路线绕行。
  他甚至养了几条经过训练的德国牧羊犬,不是用来咬人,而是它们的嗅觉能异常灵敏,可以嗅出特定化学试剂或电子设备的气息,用於反侦察。
  “咱们这地方,看起来就是个土掉渣的农场,谁特么能想到底下在搞基因编辑?”
  杨革勇不无得意地对叶雨泽说。
  获取技术和数据只是第一步,如何安全、高效地传递迴国內,並与军垦种业的研发团队形成合力,是关键环节。
  叶雨泽建立了极其复杂的通信体系。
  1.明线:正常的商业邮件和视频会议,討论农场管理、旅游业务,偶尔“顺便”提及一些米国农业的“普遍现象”或“公开报导”。
  2.暗线:使用高度加密的卫星信道,传输经过处理的数据包。
  数据並非直接传送完整的基因序列或核心技术文档,而是被拆解、编码,混杂在大量的旅游客户数据、財务报表数据中,以看似混乱的格式发送。军垦种业那边有对应的解码程序和专门团队进行重组分析。
  3.实物传递:这是最危险但也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某些优异的种质资源,尤其是那些无法用数据完全描述的育种中间材料,需要实物。
  他们利用旅游业务做掩护,將极少量、经过精心偽装(比如混入观赏植物种子、或製成“手工艺品”)的种子,通过可信的、不知情的游客(通常是完全蒙在鼓里、只是帮忙带点“本地特產”回国的华夏人游客)携带。
  这种方法风险高,用量极少,仅用於最关键的材料。
  军垦种业这边,在接到来自大洋彼岸的“营养”后,研发实力突飞猛进。
  他们利用这些前沿信息和技术思路,结合国內的实际需求和已有的科研基础,快速叠代自己的品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