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5章 两个老狐狸(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本需要七八年才能完成的性状筛选周期,现在缩短到了三四年。
  对一些关键病害的抗性研究,因为有了明確的分子標记和基因靶点,成功率大幅提升。
  ·甚至根据叶雨泽传回的米国消费者对农產品口感、外观偏好的信息,提前布局了適合未来市场的新品种研发。
  军垦种业,这个新兴的种业公司,以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开始在国內外的行业会议上崭露头角,发布一系列性能优异、颇具创新性的作物新品种,引起了业內巨头的警惕和好奇。
  叶雨泽和杨革勇的活动並非天衣无缝。一些敏锐的竞爭对手,尤其是几家美国农业巨头,开始注意到这个看似搞旅游的华夏人农场,似乎与华夏一家突然崛起的种业公司存在著某种若隱若现的联繫。
  一家名为“阿格西生物科技”的公司,派出了商业调查员,以“游客”身份潜入德州和加州的农场。
  地窝子区的迷惑:调查员在地窝子体验营看到了光怪陆离的景象,一开始觉得这农场主简直是不务正业的天才(或者傻瓜),但职业敏感让他试图深入。
  遭遇“盘查”:当他试图接近那片“优化育种实验田”时,立刻被“热情”的农场员工(实为安保人员)拦住。
  员工用带著浓重口音的英语,兴高采烈地向他介绍旁边的“北美最大的有机南瓜种植区”,並硬塞给他一个南瓜派品尝,让他无法拒绝也无法脱身。
  ·杨革勇的“表演”:杨革勇亲自出面,穿著工装裤,满手泥巴,跟调查员大吐苦水,说种地不赚钱,还是搞旅游来钱快,抱怨加州的政策对农民多么不友好,成功塑造了一个被旅游业分散了精力的“落魄农场主”形象。
  叶雨泽的“烟雾弹”:与此同时,叶雨泽在一次行业酒会上,“无意”中向阿格西的一位高管透露,他正在考虑投资美国的休閒农业科技,比如智能灌溉系统用於景观维护。
  並抱怨米国的人工太贵,暗示想从华夏引进一些“性价比高”的农业设备。这成功地將对方的注意力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这次调查最终不了了之,调查报告的结论是:
  “目標农场主营业务为特色旅游,农业种植部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一般,与军垦种业的关联度较低,可能仅为巧合或极初步的技术引进。”
  危机暂时解除,但叶雨泽和杨革勇知道,他们必须更加小心。
  加州农场的地窝子体验营依然火爆,甚至衍生出了更多的“作精”项目,持续不断地贡献著现金流和掩护色。
  而深藏於下的种业计划,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丰收。
  利用整合了米国前沿基因技术、传统育种智慧以及国內扎实的田间试验,军垦种业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震撼市场的品种:
  ·“瀚海一號”玉米: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和耐盐硷性,非常適合在华夏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区种植,產量比当地主栽品种高出20%以上。
  “江南香”水稻:米质优良,抗倒伏和抗主要病害能力突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推广。
  ·“北疆春”小麦:早熟、抗寒,有效避开了北方春末的乾旱期和病虫害高发期。
  这些品种不仅在国內市场大放异彩,甚至开始试探性地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其优异的適应性和合理的价格,挑战著国际种业巨头的市场垄断。
  军垦种业的估值一路飆升,成为国內农业科技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
  只有极少数核心成员知道,这家公司的腾飞,与远在米国那两个“不务正业”搞地窝子旅游的农场主,有著最直接的关係。
  夜晚,叶雨泽和杨革勇再次站在加州农场的高地上,脚下是依旧欢声笑语的旅游区,身后是那片寂静却蕴藏著巨大能量的秘密试验田。
  “雨泽,咱们这算不算……当了回商业间谍?”杨革勇喝了一口啤酒,半开玩笑地问。
  叶雨泽摇摇头,目光深邃:“哥,我们没偷没抢。我们支付了高昂的学费(赞助科研),我们提供了平台吸引人才,我们整合了信息进行再创新。”
  “这是在规则边缘的舞蹈,但也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標——让咱们自己的碗里,能装上更多、更好的自己种的粮食。”
  他顿了顿,继续说:“而且,游戏才刚刚开始。军垦种业现在有了基础,下一步,是该建立我们自己的、完全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了。到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再这样『借光』了。”
  杨革勇重重地拍了拍叶雨泽的肩膀:“你说咋干就咋干!反正挖地窝子也是挖,搞种子也是搞,都是在地上刨食儿,咱在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