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货币改革,海上丝绸之路(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生钱,也能惹祸。”李世民叹了口气,将唐票放下:“这纸看着轻巧,背后却是国库的丝绸粮食,是朝廷的刀枪。一旦国库空了,或者有人不信了,这纸就会变成催命符。”
  但他不得不承认,李承乾这步棋,走得极险,也极妙。
  更是他从未想过的路子。
  以往为了钱财,李世民想过很多办法,但都不怎么好用。
  来钱最多的,还是靠打劫太子的石炭厂,这才让他的内帑富裕起来。
  原以为太子还是会在这方面想办法,没想到直接来了一手货币改革。
  用货币改革盘活经济,用信用体系捆绑商业,既解决了新政推行的财政难题,又不动声色地削弱了士族的根基。
  比起河南道的血腥镇压,这才是更狠的釜底抽薪。
  更重要的是,朝廷财政的压力顿时没了。
  有大唐钱庄的支撑,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调动出足够的钱财。
  ——
  西域。
  阿拉伯帝国跟大唐的战争从未结束,在李承乾下令运送三十门火炮抵达西域都护府后,阿拉伯帝国就是一路被打,再没赢过。
  但战争终究是影响了丝绸之路的商业。
  阿拉伯帝国这边,强行断绝丝绸之路,虽然对阿拉伯帝国本身影响很大,可抱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心思,也让大唐的商业贸易损失不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承乾自然是把目光投向了远洋贸易,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其实早些年李承乾就在辽东建立大型船坞厂了。
  大唐也在建设,并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推行远洋贸易。
  可效果并不怎么显著。
  只凭借朝廷这边推行,除非是大资金的投入,否则收益不怎么可观。
  需要真正开启远洋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是需要让更多的商人都加入其中。
  “你说,他们怎么就不愿意呢,明明是很赚钱的事情。”
  东宫里,李承乾有些苦恼的对太子妃苏玉儿说道。
  苏玉儿想了想,道:“可能是担心损失吧,虽是赚钱,可毕竟太远,海上风险又大,稍微有些意外,便是船毁人亡。”
  听到苏玉儿这么说,李承乾顿时眼睛一亮。
  “如果有人为他们担保,减少他们的损失,会不会大家就积极了。”
  苏玉儿皱眉道:“哪有人会愿意担保这样的事情。”
  李承乾哈哈一笑:“我啊!”
  “朝廷给他们担保,只要愿意去的,要是遇到意外,我给他们承担七成损失,这够了吧。”
  苏玉儿担忧道:“可是这,不会亏损很多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