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見多識廣的老狐狸--寶靈之治(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墨洲就这样被带进牢房。
  事情还未完。
  港英政府继续调查,调查与黄墨洲有不当买卖的关联人物。
  然后,他们发现名册上有一个不能触碰的名字。
  高和尔,时任总登记官兼抚华道(即现今民政事务局局长)。
  高和尔虽为洋人,但在当时华人与洋人社会水火不容的情况下,他扮演着中介和桥梁的角色,人脉关系广泛,在洋人和华人社会也是有很高的声誉。
  这与他的能力和性格有关。
  为什么洋人和华人以往经常水火不容?
  撇除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生活习惯不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语言障碍。
  要想想当时没有现今方便,我们有什么手机、智能电话、网际网路,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语言,但在当时,学习语言是吃力不讨好的。
  但高和尔和宝宁一样,也是有语言天份,熟谙多种汉语方言(包括广东话)、马来语、印度斯坦语、以及葡萄牙语。
  因此,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担任英方口译员。(christopher munn: "anglo-china. chinese people and british rule in hong kong, 1841–1880")
  鸦片战争后,他还在法庭出任传译员,专门与香港华人打交道。
  所以,香港的华人对他也很有好感。
  而由于他在香港华人界广报线人,渐渐他便掌握到华人不为人知的非法线报。
  譬如说,他会知道哪些华人是海盗,这些海盗会在哪里出没等等。
  这对港英政府来说很重要,因为港英政府在开埠初期仍经常受到海盗的骚扰。
  靠着可靠的线报,高和尔成为警探之首,带领英国海军打击海盗。
  所以说,为什么他在洋人界和华人界都深受喜爱,是有原因的。
  还有一点没说。
  高兄是一个「惜花」之徒,喜欢在华人的花花世界中寻花问柳。
  香港在开埠以来,便是一个妓院林立的地方。
  要先说说背景,香港这个社会男女比例自开埠后一直失衡,如1872年,华人男女比例是7:1,欧籍人是5:1。(高马可:《香港简史》)
  「到了1850年代,香港成为了著名的卖淫中心和性病温床(尤其是梅毒)。」(高马可:《香港简史》)
  高氏不仅深入「险境」,多次在青楼「品花」,以得到可靠的华人线报,而且更「取之青楼,用之青楼,报之青楼」,自己也经营「花店」,不知为无数华人提供了多少个欢乐的晚上。
  所以他的中文为什么学得那么好,原来是因为每天都要跟女子「打交道」而学懂,这么「艰辛」的工作,真是「辛苦」你了!(heaver, stuart. flagrant harbour: the sordid affair that cemented hong kong's reputation for vice and corruption)
  他对华人女子的爱,甚至于娶了个正室。
  返回正题,高兄被查获与黄墨洲的非法经营有关,愈查愈多问题,什么勾结海盗、包办妓院等等。
  香港律政司安士迪弹劾高兄十九条罪状!
  一、玷污官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