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唐修学室(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洛阳,未央宫。
  吴广从案上拿起一本纸书。
  目光从封面的《唐语》二字扫过,翻开一页,熟悉的几句话便落入目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这是他为《唐语》开的头,以及定下的格式,只有寥寥几百字。
  后面则是由叔孙通以及诸多博士补充,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的关于认识世界和介绍诸夏历史的内容。
  “唐皇奋义,为民覆秦。开此盛世,海内康定。”
  吴广看到最后叔孙通给自己拍的马屁,眉头挑了挑。
  不过他没有多说。
  上面写的也是事实,没什么不好的。
  待到阅毕。
  吴广将书合拢放到案上,对叔孙通点了点头。
  “不错,书中千字没有重复,所写内容皆清晰易懂,可就此定下,后续大量印刷发往诸郡。”
  印刷术。
  吴广发明纸张没多久后就弄了出来,毕竟这东西没多少技术含量,缺的只是一个思路。
  这几年在官府的推广下,纸张、印刷术已在天下诸郡大量使用,距离彻底取代简牍、帛书还差了一些,但也成为了主要的书写材料。
  听到皇帝夸奖,叔孙通神色一喜。
  他忙道:“此乃陛下所定范式极好,吾等才能续成此书。等到明年诸郡学室采用此书,天下弟子皆习《唐语》,定将称颂陛下之圣德。”
  吴广略过叔孙通的马屁,转而询问诸郡学室的师者情况。
  这是吴广筹划很久的一件重要事情,也是叔孙通这两年的工作。
  吴广想要削弱军功爵制的副作用,另开一条新的人才选拔制度。
  经过后世检验的科举制,无疑就是一条极好的道路。
  不过这时代大一统都才刚刚实现,正处于从贵族政治向官僚制度转变的时期,许多地方还不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
  吴广现在做的就是慢慢的试探着建立一个雏形。
  新改的学室制度就是其中一环,承担着为中下层平民启蒙的作用。
  这件事并不算超脱时代,因为秦朝就有这东西了。
  学室。
  在秦国治下,每一个县都设有官学,里面的学生被称作“弟子”,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
  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两类。
  一个是进行文化启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