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恶毒的政治隐喻(1 / 3)
第914章 恶毒的政治隐喻
帝国出版三楼的办公室空气有一点闷。
潮湿的八月与油墨味混在一起,让人总感觉身上黏糊糊的,忍不住想要打喷嚏。
丁尼生坐在靠窗的长椅上,手里还捏着几份预计下周发表的稿子,他反复看着那几行诗句,但无论如何都看不进去。
这位忧郁的诗人不禁叹了口气:“我真不该留下,早知道亚瑟今天要带重要客人来参观,我今天就该请假的。”
“怕什么?”狄更斯从办公桌后探出头来,嘴里还叼着一截烟斗:“萨克森-科堡的王子又不会吃人。无非就是陪他聊聊天,讲讲出版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查尔斯,你说的倒是轻松。”丁尼生坐立不安道:“你知道我最怕的就是这种场合。只要一望见那帮王公贵胄,我浑身上下就僵硬得像是石像。等他们一开口,我就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狄更斯哈哈一笑:“但无论如何,这总比跑一趟东区要好吧?至少贵族不会跟在你屁股后头偷钱包。嗯……至少他们不会明着下手。”
狄更斯看到丁尼生紧张的几乎说不出话,只得笑着摇了摇头,一边用羽毛笔写稿一边给他支招:“实在不行你就学学亚瑟,说话的时候尽量把语速放慢一点,如此一来,即便说的尽是些没营养的空话,每一句听起来也很有分量。”
丁尼生望着从容的狄更斯,冷不丁的来了一句:“查尔斯……”
“怎么了?”
“你变了。”
狄更斯一愣:“哪儿变了?”
“哪儿都变了。”丁尼生抬起头认真道:“还记得我们刚进《英国佬》的时候吗?你那时比我还腼腆。我还记得我们俩第一次跑业务,是去雪莱夫人家里谈《弗兰肯斯坦》的出版,你当时甚至都不敢看她的眼睛。可现在呢?接待一位德意志的王子,你居然能轻松地就像是和自家邻居聊天。”
“那还能怎么办?”狄更斯哈哈大笑道:“活在伦敦,总得学会应付形形色色的人。你见得多了,胆子自然也就大了。”
他往后一靠,椅子嘎吱作响:“说真的,阿尔弗雷德,我早年确实胆小。可后来我想明白了,人总归是人,不论他戴的是王冠,还是破毡帽。你盯着他们看的久了,就会发现他们也会出汗、说错话、怕冷场。唯一的区别在于,有的人犯错会登在第二天的报纸头条上,而大部分人的错误,无非是被邻居取笑。想开一点儿,阿尔弗雷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狄更斯话音刚落,丁尼生还没来得及回呢,便听见走廊里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丁尼生连忙挺直身子,把手里的诗稿塞回抽屉里,狄更斯也简单的整理了一下他那难登大雅之堂的办公桌。
两人刚整理好桌面,门外的脚步声已经停在门前。
紧接着,便是两短一长的敲门声和亚瑟的嗓音:“查尔斯,阿尔弗雷德,我带了个客人来参观。”
狄更斯清了清嗓子,若无其事的开口道:“进来吧。”
门被推开,亚瑟领着阿尔伯特走了进来。
阿尔伯特一走进屋,就愣了片刻。
他原以为帝国出版公司的编辑部应该是那种典雅明亮的地方——墙上挂着油画,桌上摆满整齐的样稿,空气里弥漫着羊皮纸与红蜡封的味道。
可眼前的景象却完全不是那样。
这里的地板是粗糙的橡木,墙上挂的不是画,而是几张潦草的校对表,桌上堆满了稿纸、信封、报样、烟斗和茶杯,还有被翻得卷边的《约翰逊词典》与《沃克词典》。
阿尔伯特的目光在房间里转了一圈,从被各色书籍压得略微变形的书架移到了靠窗的煤气灯,最后才落在狄更斯和丁尼生身上。
那位新莎士比亚今年不过二十五岁,而另外那位英国诗坛的希望本月初才刚刚过完28岁生日,可是这两位文学巨匠看起来却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气宇轩昂,狄更斯的袖口还沾着墨,丁尼生的领结则打得歪歪斜斜的。
“这……”阿尔伯特忍不住轻声问道:“这里就是编辑部?”
“正是,您不用担心走错了房间。”亚瑟显然没料到他的这两位朋友打扮的如此不修边幅,但很快他便笑着开口道:“我原本想着,要不要把参观的事情提前通知公司,给您搞个欢迎仪式什么的。但后来我转念一想,仪式之类的东西,您见得肯定很多。所以,反倒不如顺其自然,让您身临其境的瞧瞧出版行业平时都是怎么干活的。” ↑返回顶部↑
帝国出版三楼的办公室空气有一点闷。
潮湿的八月与油墨味混在一起,让人总感觉身上黏糊糊的,忍不住想要打喷嚏。
丁尼生坐在靠窗的长椅上,手里还捏着几份预计下周发表的稿子,他反复看着那几行诗句,但无论如何都看不进去。
这位忧郁的诗人不禁叹了口气:“我真不该留下,早知道亚瑟今天要带重要客人来参观,我今天就该请假的。”
“怕什么?”狄更斯从办公桌后探出头来,嘴里还叼着一截烟斗:“萨克森-科堡的王子又不会吃人。无非就是陪他聊聊天,讲讲出版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查尔斯,你说的倒是轻松。”丁尼生坐立不安道:“你知道我最怕的就是这种场合。只要一望见那帮王公贵胄,我浑身上下就僵硬得像是石像。等他们一开口,我就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狄更斯哈哈一笑:“但无论如何,这总比跑一趟东区要好吧?至少贵族不会跟在你屁股后头偷钱包。嗯……至少他们不会明着下手。”
狄更斯看到丁尼生紧张的几乎说不出话,只得笑着摇了摇头,一边用羽毛笔写稿一边给他支招:“实在不行你就学学亚瑟,说话的时候尽量把语速放慢一点,如此一来,即便说的尽是些没营养的空话,每一句听起来也很有分量。”
丁尼生望着从容的狄更斯,冷不丁的来了一句:“查尔斯……”
“怎么了?”
“你变了。”
狄更斯一愣:“哪儿变了?”
“哪儿都变了。”丁尼生抬起头认真道:“还记得我们刚进《英国佬》的时候吗?你那时比我还腼腆。我还记得我们俩第一次跑业务,是去雪莱夫人家里谈《弗兰肯斯坦》的出版,你当时甚至都不敢看她的眼睛。可现在呢?接待一位德意志的王子,你居然能轻松地就像是和自家邻居聊天。”
“那还能怎么办?”狄更斯哈哈大笑道:“活在伦敦,总得学会应付形形色色的人。你见得多了,胆子自然也就大了。”
他往后一靠,椅子嘎吱作响:“说真的,阿尔弗雷德,我早年确实胆小。可后来我想明白了,人总归是人,不论他戴的是王冠,还是破毡帽。你盯着他们看的久了,就会发现他们也会出汗、说错话、怕冷场。唯一的区别在于,有的人犯错会登在第二天的报纸头条上,而大部分人的错误,无非是被邻居取笑。想开一点儿,阿尔弗雷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狄更斯话音刚落,丁尼生还没来得及回呢,便听见走廊里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丁尼生连忙挺直身子,把手里的诗稿塞回抽屉里,狄更斯也简单的整理了一下他那难登大雅之堂的办公桌。
两人刚整理好桌面,门外的脚步声已经停在门前。
紧接着,便是两短一长的敲门声和亚瑟的嗓音:“查尔斯,阿尔弗雷德,我带了个客人来参观。”
狄更斯清了清嗓子,若无其事的开口道:“进来吧。”
门被推开,亚瑟领着阿尔伯特走了进来。
阿尔伯特一走进屋,就愣了片刻。
他原以为帝国出版公司的编辑部应该是那种典雅明亮的地方——墙上挂着油画,桌上摆满整齐的样稿,空气里弥漫着羊皮纸与红蜡封的味道。
可眼前的景象却完全不是那样。
这里的地板是粗糙的橡木,墙上挂的不是画,而是几张潦草的校对表,桌上堆满了稿纸、信封、报样、烟斗和茶杯,还有被翻得卷边的《约翰逊词典》与《沃克词典》。
阿尔伯特的目光在房间里转了一圈,从被各色书籍压得略微变形的书架移到了靠窗的煤气灯,最后才落在狄更斯和丁尼生身上。
那位新莎士比亚今年不过二十五岁,而另外那位英国诗坛的希望本月初才刚刚过完28岁生日,可是这两位文学巨匠看起来却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气宇轩昂,狄更斯的袖口还沾着墨,丁尼生的领结则打得歪歪斜斜的。
“这……”阿尔伯特忍不住轻声问道:“这里就是编辑部?”
“正是,您不用担心走错了房间。”亚瑟显然没料到他的这两位朋友打扮的如此不修边幅,但很快他便笑着开口道:“我原本想着,要不要把参观的事情提前通知公司,给您搞个欢迎仪式什么的。但后来我转念一想,仪式之类的东西,您见得肯定很多。所以,反倒不如顺其自然,让您身临其境的瞧瞧出版行业平时都是怎么干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