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9章 接下来该动真格的了(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调试的过程里,他始终眉头微蹙,目光紧锁在起跑器的每一处细节上。
  就是这態度。
  让他的比赛几乎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启动方面的问题。
  严谨的程度让人觉得可怕。
  指尖划过前蹬板的橡胶防滑层,他察觉到边缘有一处微小的凸起——这是使用后橡胶老化形成的,若不处理,鞋钉极可能在此处打滑。
  苏神从运动服口袋里摸出一把折迭小刀,刀刃贴著橡胶面轻轻刮过,將凸起的部分削平,动作精准得像在进行精密手术。
  处理完,他用拇指反覆摩挲確认,直到触感完全平滑才罢手。
  毕竟起跑器不可能跟你一场比赛,就换一个新的。
  又不是顶尖的大赛。
  学会怎么和起跑器相处。
  也是运动员该学会的活计。
  接著,他俯身观察前后蹬板的水平度,视线与地面平行,调整著呼吸让身体保持稳定。
  发现后蹬板比前蹬板略高约1毫米,他立刻鬆开后蹬板的固定栓,將底部的调节垫片抽出一片,重新拧紧螺栓。
  再次確认时,他特意用手掌按压在两块蹬板上,感受著受力反馈的一致性,確保双脚蹬地时能获得均衡的反作用力。
  隨后,他双脚踩上蹬板,进入预备姿態,腰背绷成直线,膝盖角度控制在90度左右。
  保持姿势的同时,他缓慢收缩大腿前侧肌肉,感受蹬板对脚掌的支撑点是否贴合发力习惯。
  左侧蹬板的受力点稍偏外。
  嗯这会……导致股四头肌內侧发力不足。
  他隨即调整左脚在蹬板上的站位。
  將脚尖向內微调半厘米。
  直到肌肉的紧绷感转为均匀的蓄力状態。
  为验证调整效果,他做了一次轻量的模擬蹬地动作,身体向前微倾,同时感受蹬板的稳定性。
  嗡。
  蹬出后。
  发现前蹬板在受力瞬间有轻微晃动。
  他立刻蹲下身,用器具將前蹬板底部的四颗固定钉逐一加固,每颗钉子都顺时针拧转半圈,確保与跑道塑胶完全咬合。
  最后,他从背包里取出一块细砂纸,对著蹬板的鞋钉接触区域轻轻打磨,增加橡胶表面的粗糙程度,提升抓地力。
  打磨完毕,他用嘴轻轻吹掉表面的橡胶碎屑,再用手掌將碎屑拂净,確保没有任何杂质影响鞋钉嵌入。
  做完这些,苏神並未停手,而是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皮尺,俯身测量前后蹬板的间距与地面夹角。
  他將校准尺的一端贴紧前蹬板顶端,另一端对齐后蹬板的受力点,目光紧盯刻度线,发现间距比预设值窄了2毫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