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限制(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选择新技术,同时又不进行全面城市化,后果会更加严重,因为这样做会导致边远地区的农业全军覆没。
  室内农场技术、庞大的廉价电能、高效的光合作用农作物,这三个东西结合在一起,露天农业毫无翻盘的可能。
  新型的农业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气候限制。
  以赛里斯的京城地区为例子。
  现在当地的周边地区,已经有大量室内农场大楼,这些室内农场种什么东西?当然是当地以前不能种植的蔬菜水果。
  因为当地露天不能种植的蔬菜水果,从外地运输过来之后,成本自然会比本地的蔬菜水果偏高,这就有了利润空间。
  随着这一类型的室内农场不断增加,边远地区的露天农场,其生产的蔬菜水果竞争力,自然而然会下降,甚至变得毫无价值。
  这个时候不进行全面城市化,那就等同于断了边远地区的发展支柱。
  现在农业的气候限制、地域限制,已经被技术彻底打破了,哪怕联合体不断补贴边远地区的农业,也变得毫无意义了。
  高文只看到一片自然保护区的开展。
  而在其实的深层次影响,则是他这种普通人难以察觉的变化。
  其实随着一个个试点的全面城市化地区,获得了很好的反馈,亚洲联合体在这方面的推进力度也越来越大,计划在2040年前后,就实现全域的全面城市化。
  伴随着全面城市化的推动,农业室内化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了。
  那么那些退出来的农业用地,以后要如何处理?
  一方面是作为未来的储备用地。
  另一方面则是增加自然保护区的面积。
  或者作为迁移人口的新居住地。
  比如很多从山区和海岛迁移出来的人口,他们就可以搬迁到一些居住条件比较好的农业区中。
  高文一家在澳洲呆了两个多月,并没有在网上看到什么反对移民的内容,就是因为亚洲联合体将蛋糕做得非常大,不仅仅新移民获得了大量的资源,本地老居民也跟着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既然大家都获得了利益,反对的声音自然很难爆发。
  澳洲本地居民获得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先进的医疗服务、廉价的工业产品、便捷的公共服务、庞大的新兴市场。
  比如扩大自然保护区之类,这种项目在澳洲还是非常有市场的,毕竟他们以前也是这样宣传的,现在有条件了,推动这种项目的落地,自然很容易被当地居民接受。
  高文作为新移民,对于这种事情倒是没有发表什么看法。
  就在他将车子开出东海岸雨林保护区的范围之后。
  后排的珍妮,则通过自带的平板电脑,看到了一条新鲜出炉的新闻。
  她对于时事新闻还是比较关心,这源于珍妮一直以来的习惯,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让她快刀斩乱麻的将家人移民到澳洲。
  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时间,她陷入了沉思之中。
  该新闻的内容,主要是亚洲联合体发布了全新的人工智能管理规定、生物基因改造管理规定等8部新法。
  作为一个法学博士,珍妮对于这种新法,自然非常重视。
  一边思考着这些新法可能带来的变化,一边又仔细通读了一遍内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