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温伯格,苏联方面你去联系,现在他们的高层已经基本接受了我们的和平宣传,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不妨敞开来谈一谈,今后咱们接收他们的科学家和相关技术时,也好有个准备。”
  “好的总统先生,我这就去联系。”
  此时的苏联领导层已经经历了大换血。
  苏共***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他在1985年3月11日上台。
  上任后开始主导“改革与新思维”(ПepectponkanГлachoctь),是推动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美苏核裁军谈判核心人物。
  部长会议主席是尼古拉·雷日科夫。
  他在1985年9月27日上台,主管经济改革,尝试引入市场机制,但因计划经济惯性阻力重重。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名义国家元首)是安德烈·葛罗米柯,1985年7月2日上台。
  是资深外交家,曾任外交部长28年(1957—1985),非常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
  国防部长是谢尔盖·索科洛夫。
  1984年12月22日上台,负责军事改革,应对阿富汗战争及美苏军备竞赛。
  外交部长是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
  1985年7月1日上台,推动美苏《中导条约》的签署,缓和冷战对抗。
  而温伯格要联系的就是苏联的国防部长谢尔盖·索科洛夫。
  没错,他们之间通过专线联系上了。
  “您好!谢尔盖·索科洛夫,我是温伯格。”
  “您好!温伯格,这个时间打电话来,是要谈中导条约吗?”
  “那个容后再谈,我找你是有关缅甸方面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在几个小时前,对方试射了1枚洲际弹道导弹。”
  “没错,我们的金兰湾基地侦测到了部分轨道数据,如果你们想要的话,可以用对方的末端再入数据来交换。”
  原来此时的苏联在南太平洋海域没有任何补给基地,他们的水面舰艇基本不去那里活动,只有某些弹道导弹核潜艇会偶尔在那边巡航或者路过。
  因此苏联方面没有末端的数据,原本他们还想着如何搞到的,现在美国方面先问,那么他们就先把条件提出来了。
  “额~,我们要谈的不是这个,我想找你确认下,是否有位缅甸方面提供某些研究上的帮助,比如高超音速风洞的测试,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等等。”
  温伯格在电话里,把想了解的都问了一遍。
  谢尔盖·索科洛夫在电话里坚定的说没有提供任何帮助,他们也奇怪对方的导弹为什么在距离地面80多公里后就探测不到了。
  两方在电话里一对账,发现这缅甸方面的技术确实来得非常诡异,并且那些技术要么是科学家畅想的,基本很难实现的,要么是他们两国全力攻关中的,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实现的技术。
  对完账后,两人谈起了军事技术合作的事情。
  此时两国的中导条约谈判已经接近尾声,苏联一改之前的强硬态度,现在对美国方面是非常的软。
  其实也不难理解,美国方面已经通过粮食这种武器,彻底掌握了苏联的命脉。
  苏联之前的政策导致国内的粮食生产能力一直在不断下降,进入80年代后,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粮食来弥补国内的供应缺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