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闪耀戛纳,阿敏捣蛋(1 / 5)
第477章 闪耀戛纳,阿敏捣蛋
虽然没有冰冰,不过28岁的伊莎贝尔·阿佳妮同样很耀眼,她也是这个时期欧洲最具知名度和话题度的女演员。
她是戛纳影后,法国凯撒奖影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者。
魏明和李宝田走红毯的时候几乎无人问津,阿佳妮一上来,闪光灯就没消停过,一个劲儿地欻欻她。
这会儿阿佳妮跟魏明的法国老友让·米歇尔·雅尔还没有交往,她的现任是摄影师布鲁诺·努坦,业内地位跟她没法比,长得也一般,可见阿佳妮应该是看中了他的才华。
阿佳妮一进场,魏明发现梅尔·吉布森、罗伯特·德尼罗、北野武这些老男人都开始直勾勾看着人家。
和他们相比,目不斜视的魏明简直就是正人君子,一旁的梅琳达笑笑:“想看就看嘛,确实挺好看的。”
魏明:“我觉得一般,没你好看。”
梅琳达·盖斯凯尔同志也来戛纳了,她自称是来度假的。
两人天各一方,难得魏明来欧洲,而且还要暂住半个月,她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她都25岁了,正是生育的黄金年龄。
昨晚梅琳达抵达了戛纳,只比魏明他们晚了三个小时,然后就以酒店房间都已经住满为由拎包入住了魏明的房间,包局和李宝田只能睁一眼再竖起两只耳朵。
红毯走秀还在继续,在几个无人在意的老男人之后,又有一朵娇艳的朵吸引了记者和男人们的注意,德国女演员娜塔莎·金斯基。
娜塔莎·金斯基入围的作品是让-雅克·贝奈克斯导演的《明月照沟渠》。
她跟魏明是同龄人,今年也是22岁,从13岁就开始当模特,15岁和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同居,18岁在波兰斯基的《苔丝》中一举成名,进而开始进军好莱坞,堪称欧洲版的波姬·小丝。
只可惜她的波兰斯基再也回不去美国了,不过波兰斯基很快也会有更年轻的女孩,66年出生的艾玛纽尔·塞尼耶。
这位美女入场的时候魏明和梅琳达一起欣赏并小声点评,身后的包副局长和李宝田因为听不懂英语只能干着急,这俩人该不会在公然调情吧?
最后是电影节主席、总监以及评审团成员亮相并发表讲话。
梅琳达这次来戛纳还给魏明带了一本评审团主席威廉·斯泰伦的小说集,里面有一个短篇《远征》,是他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关于朝鲜战争的小说。
当初战争爆发,斯泰伦被应征入伍加入海军陆战队,不过1952年他因为眼睛疾病离开部队,并把在北卡罗来纳州勒琼军营的经历写成了小说。
通过这篇小说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朝鲜战争在美国存在感那么弱,以及美国军人和一些普通美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突然卷入了战争,一场摸不着头脑、含含糊糊的战争,要是不耍点招儿根本就赢不了的战争……这是一场没口号、没赞颂、没英雄的战争,对所有参战的士兵来说,这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事儿……”
魏明希望能从他的作品中窥探他对中国的态度,不过看完还是不得要领,小说对志愿军的描写并不多,只能说看不出明显的对中国人的仇恨吧。
接下来还有一个开幕影片观影的活动,作为开幕影片的是苏联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乡愁》,这也是他的第六部电影长片。
在当今可以称为电影大师的导演中,51岁的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算是比较年轻的了,跟他相提并论的都是英格玛·伯格曼、费德里科·费里尼、黑泽明、斯坦利·库布里克这些被写在电影学教科书和历史书上的人物。
把这部电影选做开幕影片也可见戛纳电影节对他的尊重。
只不过此时的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过的并不如意,这部《乡愁》是他在意大利艰难完成拍摄的。
因为他的片子总是被苏联电影局干涉创作,剧本不给过,资金被压缩,拍完了不给放映,搞得他身心俱疲,所以这次干脆跑到国外拍摄。
而苏联电影局的反制手段就是扣住了他未成年的儿子让他们父子不得相见,而且现在还在阻挠干涉这部电影出现在戛纳,直到安德烈去世前他们父子才得以相见。
你要说他的电影是揭露苏联黑暗面的,被这么阻挠干涉也就罢了,可是也没有啊,尽管比较催眠,但魏明也是完整看过他那些电影的。
他的电影不是那种有着明显剧情的类型片,但电影美学这一块确实没的说,无愧于“电影诗人”之称,他对电影艺术边界的探索也深刻影响了诸如拉斯·冯·提尔、丹尼斯·维伦纽瓦、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以及毕赣等导演。 ↑返回顶部↑
虽然没有冰冰,不过28岁的伊莎贝尔·阿佳妮同样很耀眼,她也是这个时期欧洲最具知名度和话题度的女演员。
她是戛纳影后,法国凯撒奖影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者。
魏明和李宝田走红毯的时候几乎无人问津,阿佳妮一上来,闪光灯就没消停过,一个劲儿地欻欻她。
这会儿阿佳妮跟魏明的法国老友让·米歇尔·雅尔还没有交往,她的现任是摄影师布鲁诺·努坦,业内地位跟她没法比,长得也一般,可见阿佳妮应该是看中了他的才华。
阿佳妮一进场,魏明发现梅尔·吉布森、罗伯特·德尼罗、北野武这些老男人都开始直勾勾看着人家。
和他们相比,目不斜视的魏明简直就是正人君子,一旁的梅琳达笑笑:“想看就看嘛,确实挺好看的。”
魏明:“我觉得一般,没你好看。”
梅琳达·盖斯凯尔同志也来戛纳了,她自称是来度假的。
两人天各一方,难得魏明来欧洲,而且还要暂住半个月,她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她都25岁了,正是生育的黄金年龄。
昨晚梅琳达抵达了戛纳,只比魏明他们晚了三个小时,然后就以酒店房间都已经住满为由拎包入住了魏明的房间,包局和李宝田只能睁一眼再竖起两只耳朵。
红毯走秀还在继续,在几个无人在意的老男人之后,又有一朵娇艳的朵吸引了记者和男人们的注意,德国女演员娜塔莎·金斯基。
娜塔莎·金斯基入围的作品是让-雅克·贝奈克斯导演的《明月照沟渠》。
她跟魏明是同龄人,今年也是22岁,从13岁就开始当模特,15岁和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同居,18岁在波兰斯基的《苔丝》中一举成名,进而开始进军好莱坞,堪称欧洲版的波姬·小丝。
只可惜她的波兰斯基再也回不去美国了,不过波兰斯基很快也会有更年轻的女孩,66年出生的艾玛纽尔·塞尼耶。
这位美女入场的时候魏明和梅琳达一起欣赏并小声点评,身后的包副局长和李宝田因为听不懂英语只能干着急,这俩人该不会在公然调情吧?
最后是电影节主席、总监以及评审团成员亮相并发表讲话。
梅琳达这次来戛纳还给魏明带了一本评审团主席威廉·斯泰伦的小说集,里面有一个短篇《远征》,是他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关于朝鲜战争的小说。
当初战争爆发,斯泰伦被应征入伍加入海军陆战队,不过1952年他因为眼睛疾病离开部队,并把在北卡罗来纳州勒琼军营的经历写成了小说。
通过这篇小说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朝鲜战争在美国存在感那么弱,以及美国军人和一些普通美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突然卷入了战争,一场摸不着头脑、含含糊糊的战争,要是不耍点招儿根本就赢不了的战争……这是一场没口号、没赞颂、没英雄的战争,对所有参战的士兵来说,这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事儿……”
魏明希望能从他的作品中窥探他对中国的态度,不过看完还是不得要领,小说对志愿军的描写并不多,只能说看不出明显的对中国人的仇恨吧。
接下来还有一个开幕影片观影的活动,作为开幕影片的是苏联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乡愁》,这也是他的第六部电影长片。
在当今可以称为电影大师的导演中,51岁的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算是比较年轻的了,跟他相提并论的都是英格玛·伯格曼、费德里科·费里尼、黑泽明、斯坦利·库布里克这些被写在电影学教科书和历史书上的人物。
把这部电影选做开幕影片也可见戛纳电影节对他的尊重。
只不过此时的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过的并不如意,这部《乡愁》是他在意大利艰难完成拍摄的。
因为他的片子总是被苏联电影局干涉创作,剧本不给过,资金被压缩,拍完了不给放映,搞得他身心俱疲,所以这次干脆跑到国外拍摄。
而苏联电影局的反制手段就是扣住了他未成年的儿子让他们父子不得相见,而且现在还在阻挠干涉这部电影出现在戛纳,直到安德烈去世前他们父子才得以相见。
你要说他的电影是揭露苏联黑暗面的,被这么阻挠干涉也就罢了,可是也没有啊,尽管比较催眠,但魏明也是完整看过他那些电影的。
他的电影不是那种有着明显剧情的类型片,但电影美学这一块确实没的说,无愧于“电影诗人”之称,他对电影艺术边界的探索也深刻影响了诸如拉斯·冯·提尔、丹尼斯·维伦纽瓦、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以及毕赣等导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