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法统(3 / 6)
以多尔衮与豪格等人的仇怨,一旦让豪格等人夺权,那多尔衮会是什么下场,根本想都不用想
这也是多尔衮为什么要顶着满朝的压力,强行推动与明廷议和的原因,不除掉豪格与正蓝旗,那多尔衮身后便始终扎着一根刺,连睡觉都不能安稳
冷僧机脸上神色数变,最终还是压住心中怒火,开口说道
“我大清此来,乃是诚心与大明议和,我等两朝数年来摩擦不断,边境府县百姓亦不堪其苦”
“若我两方能够议和修好,两国百姓便可免受战乱之苦,得以安居耕种”
“此乃合则两利之事,桂监国殿下又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大殿中沉默许久,上方这才传来一道声音
“这才像些议和的样子”
冷僧机闻言,脸上神色也是一松,但此时看着堂中一言不发的众臣,心中也是不由一沉
他先前已给明廷朝中诸多重臣送信,就是为了在粤省朝中形成议和的舆论风向
但今日在这桂监国发言以后,殿中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敢出来支持议和,这桂监国对粤省朝堂的掌控能力,大大超出了冷僧机的预计冷僧机虽然服软让步,但却仍是没能与明廷达成议和
冷僧及为了能够达成易地之事,甚至允诺可将鄂东武昌等地也一起交换给明廷
但明廷一边却是始终不同意议和,两方最终只达成了一个停战三年的协议
明廷从西南班师回朝已经两年,但各省也只是勉强恢复了生产秩序
明廷如今储备的粮饷,远远不足以再次发动大战,与其与清廷这般不断毁苗踏粮,还不如暂时停战,积聚物力
多尔衮要停战处理豪格等人,朱朗此时同样有事要做,七斗粮制已经在两府试行两年了
明廷与清廷停战,朱朗同样能够获取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正式在境内推行七斗粮制
而且两方停战还有一个好处,清廷的换地之议乃是秘密进行的
换地之事极为敏感,在没有与明廷谈成以前,多尔衮显然并不准备公诸于众
明廷一边不同意换地,清廷使团归朝以后,也定然不会再提,多尔衮不想提,但大明却可以提
朱朗已经令人将此事暗中通报给汉中的豪格等人,豪格知道消息以后,与多尔衮的矛盾只会愈发难以弥合
朱朗此时同意休战,同样是要留出时间,让多尔衮与豪格相争
多尔衮没了明廷一边的压力,必然会抓紧时间全力解决豪格这个心腹大患,只要两人一旦动手,那明廷便可趁机取利
广州南城状元楼,上午时分,酒楼中却是坐满了入京春闱的士子
此时已是二月下旬,会试已经考完,一众士子正在城中等待着礼部放榜
今年乃是粤省立朝后的第一届会试,粤省朝廷接连大胜清虏,南方各省人心皆定
朝廷宣布恢复科举以后,各省历年积压的大量举人士子,也是纷纷赶往广州应试
此时会试已经考完,一众举人没了压力,整日便聚集在城中各处酒楼茶馆,结交同道谈论时事
一众举人作为朝中的预备官员,最关注的当然还是政事,而最近最值得关注的,自然便是清虏使团入京议和一事
酒楼大堂,三名士子坐在靠窗桌边,三人虽然皆是身着襕衫,但三人年龄却是相差极大 ↑返回顶部↑
这也是多尔衮为什么要顶着满朝的压力,强行推动与明廷议和的原因,不除掉豪格与正蓝旗,那多尔衮身后便始终扎着一根刺,连睡觉都不能安稳
冷僧机脸上神色数变,最终还是压住心中怒火,开口说道
“我大清此来,乃是诚心与大明议和,我等两朝数年来摩擦不断,边境府县百姓亦不堪其苦”
“若我两方能够议和修好,两国百姓便可免受战乱之苦,得以安居耕种”
“此乃合则两利之事,桂监国殿下又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大殿中沉默许久,上方这才传来一道声音
“这才像些议和的样子”
冷僧机闻言,脸上神色也是一松,但此时看着堂中一言不发的众臣,心中也是不由一沉
他先前已给明廷朝中诸多重臣送信,就是为了在粤省朝中形成议和的舆论风向
但今日在这桂监国发言以后,殿中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敢出来支持议和,这桂监国对粤省朝堂的掌控能力,大大超出了冷僧机的预计冷僧机虽然服软让步,但却仍是没能与明廷达成议和
冷僧及为了能够达成易地之事,甚至允诺可将鄂东武昌等地也一起交换给明廷
但明廷一边却是始终不同意议和,两方最终只达成了一个停战三年的协议
明廷从西南班师回朝已经两年,但各省也只是勉强恢复了生产秩序
明廷如今储备的粮饷,远远不足以再次发动大战,与其与清廷这般不断毁苗踏粮,还不如暂时停战,积聚物力
多尔衮要停战处理豪格等人,朱朗此时同样有事要做,七斗粮制已经在两府试行两年了
明廷与清廷停战,朱朗同样能够获取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正式在境内推行七斗粮制
而且两方停战还有一个好处,清廷的换地之议乃是秘密进行的
换地之事极为敏感,在没有与明廷谈成以前,多尔衮显然并不准备公诸于众
明廷一边不同意换地,清廷使团归朝以后,也定然不会再提,多尔衮不想提,但大明却可以提
朱朗已经令人将此事暗中通报给汉中的豪格等人,豪格知道消息以后,与多尔衮的矛盾只会愈发难以弥合
朱朗此时同意休战,同样是要留出时间,让多尔衮与豪格相争
多尔衮没了明廷一边的压力,必然会抓紧时间全力解决豪格这个心腹大患,只要两人一旦动手,那明廷便可趁机取利
广州南城状元楼,上午时分,酒楼中却是坐满了入京春闱的士子
此时已是二月下旬,会试已经考完,一众士子正在城中等待着礼部放榜
今年乃是粤省立朝后的第一届会试,粤省朝廷接连大胜清虏,南方各省人心皆定
朝廷宣布恢复科举以后,各省历年积压的大量举人士子,也是纷纷赶往广州应试
此时会试已经考完,一众举人没了压力,整日便聚集在城中各处酒楼茶馆,结交同道谈论时事
一众举人作为朝中的预备官员,最关注的当然还是政事,而最近最值得关注的,自然便是清虏使团入京议和一事
酒楼大堂,三名士子坐在靠窗桌边,三人虽然皆是身着襕衫,但三人年龄却是相差极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