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吉普赛人的战争(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一支外来民族,吉普赛人在异乡土地上备受歧视,他们固执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不愿定居下来,不愿从事畜牧或农耕,定居者认为他们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谎话连篇,喜欢偷窃,是城市和乡村的“寄生虫”。
  原时空中,欧洲人对吉普赛人的歧视和偏见来自于多重因素,有肤色和人种上的歧视,有道德与文化上的厌恶,有定居者和流浪者之间的矛盾,也有宗教和政治上的不信任。
  东罗马帝国是吉普赛人西迁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欧洲文明,无论是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半岛,保加利亚还是塞尔维亚,这些地方都存在着相当多的吉普赛流动人群,为了将这些流浪部落管理起来,让他们不要给城市发展带来麻烦,东罗马帝国在这十几年里费了不少功夫。
  历史证明,吉普赛人是赶不尽杀不绝的,他们在欧洲人的排挤和打压中度过了几百年,人口还越来越多,不知道有多少强权君主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吉普赛问题,但他们无一例外,从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由于拥有历史先见,以撒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把吉普赛人赶尽杀绝,松散的组织模式让他们根本不可能谋求民族独立或是裂土建国,实用主义的宗教思路和优秀的语言学习能力让他们至少能在信仰和语言上与普通罗马人达成统一,只要不添乱子,他们便无法对东罗马帝国造成任何威胁。
  在上一次的保加利亚战争中,一些吉普赛人向东罗马帝国提供了帮助,奥斯曼战帅韦利·马哈茂德战败身死,这为罗马人和吉普赛人之间的合作开了一个好头。
  战争结束后,以撒曾召集保加利亚的吉普赛部落来瓦尔纳城开会,与他们达成协约,在允许他们自由迁移的前提下,要求他们遵守东罗马法律,同时为东罗马帝国提供情报方面的支持。
  但是,吉普赛人实在太过松散,从来都是以几十上百人的小部落进行独立生活,各个部落之间交往不深,平时也没有太多联络,前来拜会以撒并与他签署协约的终究只是少数,大量的吉普赛小部落依然躲藏在人类社会边缘。
  行政机构扩充之后,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声音可以传播到全国各地,针对吉普赛人的规范化运动在核心领土上开展,生活在城镇和村庄中的公民一旦发现吉普赛人的踪迹,都必须立马上报,行政人员和神职人员会在皇家骑警的陪同下找到一个个吉普赛营地,对他们进行登记,同时要求他们前往最近的大城市,领取仅有大区级政府才能颁发的合法通行证。
  为了缓和吉普赛部落和东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东罗马帝国的人文研究院和宣传部门也在中央的要求下进行了针对化宣传,试图澄清主流社会对吉普赛人的无端怀疑。
  首先便是民族由来,人文学者们根据吉普赛语和印度梵语之间的高度相似性,推断出吉普赛人原本来自于印度,那就一定是亚历山大东征与希腊化时代的产物,属于希腊遗民,和东罗马公民拥有同一个祖先。
  其次便是宗教,吉普赛人与希伯来人不同,对待宗教的态度十分随意,走到哪里便信奉哪里的宗教,东罗马境内的吉普赛人基本上都信东正教,同样是隶属于君士坦丁堡正教会的同宗兄弟,不存在异端之说。
  至于所谓的占卜,星象等神秘学“巫术”,这种事情可大可小,西欧最尊贵的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三世便痴迷这一套理论,梵蒂冈教廷也不可能带着十字军攻打维也纳,如果不去较真,基本上没人在乎。
  随后便是称呼,人文学者们认为,吉普赛人的自称“罗姆人”一定与罗马帝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议百姓尊重他们,将带有歧视意味的“阿金加诺人”改换为“罗姆人”。
  最后便是道德,农民和市民们常常指责吉普赛人喜好偷窃,其中一部分指控当然是有理有据的,但大部分指责都来自于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成见,只要有偷窃行为发生,大家都一股脑地将罪名强行安在处于社会边缘的吉普赛人身上,从不管他们是否愿意。
  实际上,人们越是排斥,吉普赛人就越是贫穷,越是贫穷,偷窃之事便越常发生,甚至把一些原本不爱偷窃的吉普赛部落逼上对立面,最终酿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吉普赛人压根就不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大集体,两个处于不同地区的吉普赛部落之间的差异,也许比君士坦丁堡人和迦太基人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至于西欧人对吉普赛人的其他指控,比如携带瘟疫和替东方穆斯林当间谍,这当然也是无稽之谈,东罗马帝国的城市卫生条令极其严格,已经很久没有爆发出大规模瘟疫,东方穆斯林更是被帝国大军打得节节败退,何来瘟疫与间谍之说。
  在一系列的宣传下,东罗马公民对吉普赛人的歧视稍有减轻,吉普赛人也能感觉到帝国中央释放出的善意,保加利亚的一部分吉普赛部落开始在帝国中央的劝说下定居在城市周边,同时不再保守顽固,允许部落成员与东罗马公民结为婚姻。
  但是,绝大多数的吉普赛部落依旧保持了自己的传统,宁肯在自由的流浪之路上风餐露宿,也不愿在城市的四角天空下过衣食无缺的生活。
  于是,东罗马帝国继续颁布政策,希望每一位吉普赛司令官能够将自己除继承人之外的一个儿子送到神学院参与短期学习,回归部落后担任部落神父,为成员们组织日常宗教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最基础的神学教育和希腊语言教育,同时将东正教的道德观念彻底带进吉普赛群体,让他们为可能存在的偷窃行为感到羞耻。
  你想保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想被东罗马社会彻底同化?这没问题,反正你们也没什么野心,无所谓的。
  但是,如果你连最基础的宗教同化都不想接受,那就是不给东罗马帝国面子了,自从东罗马帝国复兴以来,凡是胆敢不给帝国面子的族群,他们的下场大多不怎么好。
  在东罗马帝国的半胁迫劝说下,大部分吉普赛部落还是接受了这一条要求,部落司令官们老老实实地将一个儿子送到神学院去,并在学成归来后接纳他们作为部落神父。
  为了给那些比较温顺的吉普赛部落一点甜头吃,东罗马帝国开始将通行证分为三级,依照吉普赛部落对东罗马帝国的向心力程度,为他们授予各项权利。
  最次一等的通行证颁发给那些愿意进行登记但不愿接受宗教管理的部落,只能在广大农村与小型城镇周边扎营,不准在行政区首府这样的大城市附近游荡,一旦发现便立即驱赶。
  第二等级的通行证是最多的,也被称为“教会通行证”,颁发给愿意接受宗教管理的部落,可以在大城市周边扎营,并且允许售卖商品,经营摊位。
  最高等级的通行证被称为“皇家通行证”,由皇帝,皇太子或皇太孙直接颁布,颁发给愿意为帝国效劳,承担观察地方和刺探情报等工作的吉普赛部落,他们甚至可以在大城市之内的指定位置驻扎下来,还会得到皇室特赠的权力象征物,有权对周围的其他吉普赛部落进行适当管理。
  由于吉普赛人不事生产,他们必须依赖农村或城镇才能生存下去,高等级通行证对吉普赛部落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在能够保障迁移自由和本族传统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吉普赛人也不例外。
  十几年来,东罗马帝国的吉普赛政策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效果,每一座大城市的周边都有吉普赛人的流动营地,他们只是不事农耕畜牧,并非不劳而获,占卜,药剂,修锁,金属加工,驯兽,唱歌,跳舞,兜售小商品……受过教育的神父将基督教的基本道德带到了吉普赛部落中,高速发展的经济让每一座城市都养得起这样的服务业人员,从君士坦丁堡中流出来的一点点油水都能养活几十个吉普赛部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