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西巡路上(1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549章 西巡路上
  “驾—驾..”
  二月中旬,隨著刘继隆出巡的队伍从东畿穿过潼关,来到阔別已久的京畿道后,关西百姓的民生开始如画卷般展开,供刘继隆了解。
  自潼关向西,官道两侧都是已经开垦好的耕地,以及春耕结束后除草的百姓。
  他们大多穿著陈旧的粗布麻衣,但形制完好,看得出这是专门用於干活的衣物,也能看出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若是日子过得极为贫苦,那自然是不捨得穿著衣物干活,而是会选择赤膊上身。
  昔年兵灾过后的洛阳百姓便是如此,贫苦时赤膊干活,除非天寒地冻,不然绝不捨得穿上衣服,生怕將衣服磨破。
  如今能穿著衣服干活,每个人看上去都较为敦实,这便已经能够说明他们的生活如何了。
  “两畿之地毕竟水利眾多,只要朝廷政令通达,百姓便能將自己养的很好。”
  官道上,刘继隆乘骑骏马与左右的斛斯光、赵英、安破胡、曹茂等人交流。
  四人尽皆頜首,毕竟他们都是经过吐蕃奴役或兵灾逃荒的人,自然知道百姓日子不行的原因。
  地方世家豪强之中的背吏徵收各种各捐杂税,其中大半征来赋税进了他们的腰包,剩下的则是在县、州、道的层层剥削下运抵两畿。
  胥吏收了一贯的赋税,大唐能拿到的不过两三成,最后还得將钱粮都拿去供给京西北八镇和河北三镇、中原诸镇。
  余下的钱粮又发百官俸禄,自然没有钱粮去修疏通各处水利工程。
  等大汉將这些藩镇尽数解决后,重新整顿吏治,没有了那么多胥吏贪墨和衙门盘剥,百姓需要缴纳的赋税少了,朝廷的財政收入也提高了。
  儘管大汉的军费虽然也长期保持在一千五百万贯左右,但架不住大汉各类財政折色在两千八百到三千万贯左右。
  只是看正税,大汉的正税是大唐的五倍还多。
  但如果算上杂税,大唐的税率则超过大汉税率近一倍。
  更何况,大汉的赋税徵收上来后,时常会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来將钱粮发下去。
  农业经济为主的背景下,百姓的自保能力是很弱的,老天爷稍微不赏口饭吃,便是坐拥良田也没有饭吃。
  更何况各地的地理不同,同一时间线下,可能河南的百姓没有饭吃,但剑南道的百姓却发愁怎么把粮食卖出去。
  朝廷要做的,就是合理协调钱粮物资,让各道百姓都能安稳度过灾年。
  两畿的百姓过得很好,但北边的关內、陇西,南边的岭南、黔中则是过得另回事了。
  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差距这两个问题,从上古到先秦,再到如今,可以说自古而今都难以改变。
  想到此处,刘继隆不由看向了旁边汉军將士手中的旌旗,只见“大汉”二字在隨著旌旗飘扬,
  如同旭日高升。
  “岭南道的那些作物,种植如何了?”
  刘继隆开口询问,赵英则是开口回答道:“朝廷依陛下所写《农政新书》种植那些新作物后,
  已经连续丰收两年了。”
  “眼下各种作物已经扩种数十到三百余亩不等,且已经留种运往了云南、黔中等处种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