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终须一别(1 / 9)
第551章 终须一别
“哒…哒……”
五月仲夏,在天下诸道开始渐渐变得炎热的时候,海拔较高的云南却保持着平日的凉爽。
官员的脚步声在曾经的阳苴咩城,如今的大理衙门内响起,坐在主位的高骈缓缓抬头,只见李阳春走入其中,当即放下手中朱笔,揉了揉发酸的眉头。
“南边的战事结束了吗?”
“嗯。”李阳春颔首作揖,解释道:
“通海作乱的乌蛮已经被颍川郡王讨平,斩蛮七千六百余级,俘获乌蛮及其家眷六万余人。”
颍川郡王便是获功得封的王建,除他之外,许多勋贵都得到了拔擢。
在过去京察严格的几年时间里,云南似乎成为了诸多勋贵的好去处。
在云南作战的将领,基本没有被京察波及,反而都得到了拔擢。
大汉收复云南后,刘继隆虽然下令撤回了不少兵马,但给云南都司留下的兵马依旧有三万汉兵、五万蛮兵。
高骈、李阳春、王建、葛从周、杨师厚、张归霸、庞师古、刘松等等将领都被暂时留在了云南。
这么多优秀将领留在云南的好处就是,各处都有名将坐镇,但凡有某处蛮人作乱,将领便立马能带兵将其讨平。
至于粮草和人口的问题,则是随着去年入冬开始迁徙二十余万罪民进入云南后开始得到解决。
“罪民都迁入安置下来了没有?”
高骈询问李阳春,李阳春则是解释道:“朝廷迁徙二十二万余口罪民,沿途罪民若是生病则留在原地休养,从去年十月至今,有三万多老弱承受不住而病卒。”
“余下大部分因为疾病而被安置在了昭州、曲州和昆州,最终迁徙到滇西四州的有七万四千口。”
“眼下南边的通州、建州汉口还是太少,只有寥寥几千口,必须迁入足够多人口,才能牢牢占据哀牢山以北的山间平原。”
汉军的迁徙手段和章程已经十分高明,二十余万罪民迁徙进入云南,又是在冬季和春季迁入,因此沿途死伤的百姓并不算多。
不到两成的迁徙死伤,放在历朝历代也是值得称耀的,更何况死伤的都是老弱。
“确实不够……”
高骈深吸口气,赞同道:“这两年来,衙门在云南发现了金银铜矿不少,但基本都没有开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口太少。”
“老夫这些日子也觉得体力渐渐不支,因此准备向陛下奏表回京休养,同时请朝廷迁徙人口进入云南,至于老夫走后……”
高骈顿了顿,目光看向李阳春道:“王建倒是妙人,只是他心思深沉,且经历不如汝。”
“老夫准备奏表由汝接替老夫,坐镇云南,总理事务。”
眼下的云南虽然已经设立三司,但由于人口太少,基本都是由高骈总理三司。
现在高骈说他走后让李阳春总理三司,李阳春自己并不奇怪,故此他对高骈作揖道:
“高王放心,某定不会辜负朝廷恩典。”
“嗯……”高骈点了点头,随后便将自己早早准备好的奏表递给了李阳春。
“汝看看,若是没有问题,便分别发往洛阳和陇右吧。” ↑返回顶部↑
“哒…哒……”
五月仲夏,在天下诸道开始渐渐变得炎热的时候,海拔较高的云南却保持着平日的凉爽。
官员的脚步声在曾经的阳苴咩城,如今的大理衙门内响起,坐在主位的高骈缓缓抬头,只见李阳春走入其中,当即放下手中朱笔,揉了揉发酸的眉头。
“南边的战事结束了吗?”
“嗯。”李阳春颔首作揖,解释道:
“通海作乱的乌蛮已经被颍川郡王讨平,斩蛮七千六百余级,俘获乌蛮及其家眷六万余人。”
颍川郡王便是获功得封的王建,除他之外,许多勋贵都得到了拔擢。
在过去京察严格的几年时间里,云南似乎成为了诸多勋贵的好去处。
在云南作战的将领,基本没有被京察波及,反而都得到了拔擢。
大汉收复云南后,刘继隆虽然下令撤回了不少兵马,但给云南都司留下的兵马依旧有三万汉兵、五万蛮兵。
高骈、李阳春、王建、葛从周、杨师厚、张归霸、庞师古、刘松等等将领都被暂时留在了云南。
这么多优秀将领留在云南的好处就是,各处都有名将坐镇,但凡有某处蛮人作乱,将领便立马能带兵将其讨平。
至于粮草和人口的问题,则是随着去年入冬开始迁徙二十余万罪民进入云南后开始得到解决。
“罪民都迁入安置下来了没有?”
高骈询问李阳春,李阳春则是解释道:“朝廷迁徙二十二万余口罪民,沿途罪民若是生病则留在原地休养,从去年十月至今,有三万多老弱承受不住而病卒。”
“余下大部分因为疾病而被安置在了昭州、曲州和昆州,最终迁徙到滇西四州的有七万四千口。”
“眼下南边的通州、建州汉口还是太少,只有寥寥几千口,必须迁入足够多人口,才能牢牢占据哀牢山以北的山间平原。”
汉军的迁徙手段和章程已经十分高明,二十余万罪民迁徙进入云南,又是在冬季和春季迁入,因此沿途死伤的百姓并不算多。
不到两成的迁徙死伤,放在历朝历代也是值得称耀的,更何况死伤的都是老弱。
“确实不够……”
高骈深吸口气,赞同道:“这两年来,衙门在云南发现了金银铜矿不少,但基本都没有开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口太少。”
“老夫这些日子也觉得体力渐渐不支,因此准备向陛下奏表回京休养,同时请朝廷迁徙人口进入云南,至于老夫走后……”
高骈顿了顿,目光看向李阳春道:“王建倒是妙人,只是他心思深沉,且经历不如汝。”
“老夫准备奏表由汝接替老夫,坐镇云南,总理事务。”
眼下的云南虽然已经设立三司,但由于人口太少,基本都是由高骈总理三司。
现在高骈说他走后让李阳春总理三司,李阳春自己并不奇怪,故此他对高骈作揖道:
“高王放心,某定不会辜负朝廷恩典。”
“嗯……”高骈点了点头,随后便将自己早早准备好的奏表递给了李阳春。
“汝看看,若是没有问题,便分别发往洛阳和陇右吧。” ↑返回顶部↑